王 倩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山东 莱芜 271126)
近年来,临床医学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心血管疾病目前还是威胁人们的生命的主要疾病,这其中,心力衰竭就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症状。利尿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措施,呋塞米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剂,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以往通常采用的是间断静脉推注给药的方法。本次研究就主要观察了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度心衰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的心力衰竭的患者符合重症心力衰竭诊断标准(NYHA分级为Ⅳ级,有低蛋白血症,血肌酐的水平为<265.5 μmol/L)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有男10例,女15例,年龄49~78岁,平均(72.3±4.1)岁,病程(4.1±2.8)年;对照组有男1 4例,女11例,年龄5 1~8 1岁,平均(70.3±3)岁,病程(4.7±2.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数据上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内科抗心衰治疗。对照组进行静脉推注呋塞米,一次120 mg,一日两次。治疗组使用同样的呋塞米,但是以10 mg/h的速度持续进行静脉泵注,一次200 mg。8天后观察两组气促、外周水肿的恢复情况,血压和血清钾的变化情况。
通过SPSS 18.0分析观察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例数用“n”表示、通过“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指标都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的患者心功能恢复得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在8 d后气促和外用水肿的症状都有所好转。观察组的患者症状好转的速度快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的患者没有发生低血压,有发生低血钾的一例,低血压的发生率为0.0%、低血钾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患者有两例发生了低血压、四例发生了低血钾,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低血钾的发生率为16%,可见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1 两组心功能的数据指标变化对比( ±s)
表1 两组心功能的数据指标变化对比( ±s)
组别 n 时间 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心率指标(次/min)观察组 25 治疗前 100.2±5.3 163.5±9.0 83.3±9.1治疗后 86.7±1.9 128.2±3.1 71.2±3.7对照组 25 治疗前 100.5±3.8 160.7±9.1 88.3±8.4治疗后 78.3±1.1 110.7±0.9 77.7±4.9
表2 两组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对比(n,%)
表3 两组低血钾的发生情况对比(n,%)
心力衰竭发生在心脏病的终末期,发病率高、临床预后差,但是如果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生存率。呋塞米是常用的临床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氯化钠重吸收,扩张血管,其特异性可以抑制髓袢升支管腔膜侧的共同转运体,进而影响血流动力学,减轻肺水肿。综上所述,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度心衰的临床疗效好,值得进一步发展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