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范小英?刘艳明?曹淑兰?廖智慧
【摘要】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如何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新时代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二者当前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并从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明确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营造高职教育办学环境、优化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五个方面阐述了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与行业形成了对人才的特殊要求,从而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资源、经济与产业结构的不同,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呈现显著的不平衡特征。因此,实现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关系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常态是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状态的阶段性特征的基本判断,预示着社会经济新的转型和新的改革,需要以新思维和新理念来适应这种改变,并能与时俱进地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来应对这种改变。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区域经济又是高职教育存在与发展的载体,如何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体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新时代提高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在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存有社会偏见的不利环境中。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与“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技术性人才在社会上应有的地位没有得到认同。家长对高职教育认识的不足也影响了学生报考高职院校的积极性。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态度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高职教育的看法。虽然近几年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扶持,但是由于受傳统观念的影响,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助长了人才需求的畸形化。
(二)发展环境的制约。高职教育的发展环境主要是指政府的管理和市场的调节。由于高职院校主要由市级政府主办与管理,地方政府资金的相对匮乏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足,使得高职院校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显得相对薄弱,不能保证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同时,由于高职教育是隶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在管理模式上还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理念,从而导致了在专业设置、教师培养等方面与市场需求对接的能力还比较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对高职教育的正常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使得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目前,河北省已基本实现一市一所高职院校,但是各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大,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有益的,但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投入有限,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三、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角色存在偏离。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实际情况还存在偏离。表现为:一是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结构布局不合理,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享有更多优质的高职教育资源。二是高职教育法律体系尚未健全。《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更多涉及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由于缺乏法律的保障,致使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三是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由于政府在高职教育投入上责任不明确,致使很多高职院校教育经费不足,发展缓慢。四是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监管不力。表现为对办学模式的监管不力和对教育经费支出的监管不力。
(二)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准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弥补了高等教育模式单一的局面。但是目前,从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缺乏办学特色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不准确,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首先,高职院校办学方向不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专业设置盲目求全、与产业行业联系不紧密。其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偏离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学科为重的现象,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在理论功底上不及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技术上又缺乏过硬的技能,造成了毕业生择业时的尴尬局面。
(三)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可度低。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高职毕业生仍受到社会的歧视,社会对其的认可度还很低,不利于高职教育的正常发展。首先,人们对高职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是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的主观因素。其次,社会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这是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的客观因素。现今社会发展中人们仍然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无法等同,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了解。
(四)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不适应。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较为薄弱。目前,河北的 11个设区市基本能保证一市一所高职院校,但是服务本地区域经济的状况却不怎么明显。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缓慢,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也与发达地区存在差异。因此,从整体上来看,要么培养的人才与当地企业和产业结构不相适应,要么培养的人才流入其他发达的地区,留不住人才成为整个区域经济的瓶颈,致使当地高职院校为区域服务的能力相当薄弱,达不到产业的需求,严重阻碍高职教育和当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四、新常态下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政府主导作用。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必须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发挥主导性作用,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一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法规体系,加强监督考核。二要改革高职教育办学机制,逐渐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形成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新格局。三要平衡高职院校布局结构。高等教育的地区分布情况影响着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动力,是促进和延滞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着力改变高职院校多数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布局,均衡高职教育整体的发展,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明确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高职院校在办学方向的选择上,应始终坚持内涵发展的原则,以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并整合现有的办学资源,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平台,培养实用型人才,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一要办学方向区域化。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应体现区域化,立足区域、依托区域、服务区域,这样才能体现高职院校特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二要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瞄准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主动融入所在区域和行业的发展中,主动寻求或科学预测区域对人才的需求,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创新,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三要人才培养实用化。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与市场接轨,主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三)营造高职教育办学环境。加大高职教育宣传力度,提升高职教育认可度和影响力。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社會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仍旧没有提高,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也并不明确。所以,社会各界应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政府也应采取措施,制定并落实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构建“分级管理、地方为主”和“政府统筹、企业行业参与”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为高职教育发展构建开放平台,加大扶持,实施高职院校建设工程,以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未来政府主导、多元互补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
(四)优化高职教育专业结构。随着社会对生产一线人才需求的进一步加大,职业的分工也进一步细化,要求“专”而“精”的专门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对专业设置时应特别注意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当地的产业发展状况。首先,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设置专业,即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与创新,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次,高职院校应设置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教育办学的基本导向,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大责任,开设的专业也要以地方支柱产业为目标,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同时,高职院校应及时对产业的发展进行调查,掌握最新发展动态,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随时调整课程及专业结构的设置。
(五)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做了很大的工作,但是盲目的校企合作也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成为必然,这样不仅能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实际的工作岗位贴近,而且也提升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实力。高职院校要想体现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积极开展政校企的联合,深化产教融合,在专业建设、教师建设、课程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才能有充足的保障,对人才的培养也能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
五、结语
进入新时代,适应新常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院校和一流专业建设,加快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课题编号:SZ151135】
【参考文献】
[1]张小丽.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5).
[2]刘建平.衡水市高等职业教育对接地方产业协调发展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5(9).
[3]郭丽萍.河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