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子这样写

2018-10-15 22:02许晓艳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鼾声多角度冰心

许晓艳

这个题目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似乎有点低了。之所以讲这个话题,一是因为它很符合我们乡村学生的知识现状。虽是五年级,但不少孩子写出来的语句干巴巴的,没有生气,没有感觉,更谈不上细腻动人。二是给孩子一个稍微集中的呈现,帮孩子归纳以前的零碎知识。三是我认为好句子是好文章的关键点之一,任何阶段都不该放弃。本课时的学习由句到段,层层递进。四是冰心的这篇文章描写细腻,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那些春游的孩子们。冰心的笔下,他们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冰心将无限爱意融入其中,读来春意浓浓。文中修辞精妙,为文章增色不少,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五是因为问题是钩子。孩子天性爱幻想,这些钩子能钩出他们的天性。带着“怎样”去写句子,句子自然有血有肉了。

【教学目标】

1.通过例文,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事物的方法。

2.仔细观察,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感知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巧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4.多问“怎样”,让句子更有血肉。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感知事物,描写事物。

2.培养学生用细腻的笔触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方法】

1.抓住文本,感受方法。

2.创设情境,运用生活经验,调动多种感官,从细处感受事物。

3.多问“怎样”,打开思路。

【教学过程】

一、运用旧知,谈话导入

(PPT出示)

(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师:喜欢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吗,喜欢什么呢?

生:喜欢,因为课文中的孩子太有生气,有太阳的味道。

生:喜欢,因为有些句子写得好美。

师:老师也喜欢,喜欢作者的精笔细描。

二、范文引路,共探方法

(一)多角度感知

(出示PPT)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这段话写什么?

(生读)

生:这段话写知春亭畔的孩子很多。

師:片段中的哪个词足以概括这个意思?

生:座无隙地。

(出示PPT)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师:这一自然段就留这句话,可以吗?为什么?

生1:不行,太简单,不具体。

生2:不行,我们感受不到是怎样的“座无隙地”。

生3:这样的句子太概括了,不具体、不生动。

师:那你说说,加上下面的话怎么就具体生动了?

生1:有男孩、有女孩,有看书的、有坐船的,东一堆,西一堆。

师:哦,那是冰心奶奶看到的。

生2:冰心奶奶连他们鼻尖上闪着的汗珠都看见啦!

师:是的,冰心奶奶看得非常仔细,你也很仔细。我们一起给他点个赞。(师生一起手动点赞)

生3:冰心奶奶还写了自己听到的。孩子们“叽叽呱呱”。

生4:还有“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生5:冰心奶奶还写了自己鼻子闻到的。“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师:真厉害。还有吗?

生:“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这应该是冰心奶奶心里想的。

师:同学们真厉害。是的,冰心奶奶非常爱这些孩子,怎么观察都不够。她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去感受。这就是冰心奶奶带给我们的第一个写作小窍门“多角度感知”。冰心奶奶多角度观察,多侧面描摹,文章自然就生动了。

(出示PPT)

多角度感知: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多侧面感知事物的特点。

师:观察事物,我们还可以怎样做?

生1:用手去摸。

生2:用脚也行。

生3:用身体的动作。

生4:用嘴巴去品尝。

生5:用头脑去想象。

师:大家说得真好!那我们也来试试吧。

(观看盱眙龙虾节晚会的视频)

师:龙虾节到了,这可是盱眙人民的大节,每年的6月12日,都梁公园的人可真多呀。

(出示PPT)

每年的6月12日,都梁公园的人可真多呀。

师:怎样多?用你的眼睛去看看。

生1:每年的6月12日,都梁公园的人可真多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长龙一般。

生2:每年的6月12日,都梁公园的人可真多呀。黑压压的一片,似乎不留一点儿缝隙。

生3:黑压压的,难道是蚂蚁王国在过节吗?

师:你还加上了想象,很好。

生4:有老人,有小孩,有漂亮的叔叔阿姨。

生5:万人空巷,原来全盱眙的人都在这里呀!

师:真好!如何从身体动作上来展示呢?

生1:每年的6月12日,都梁公园的人可真多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他,想倒没那么容易。

生2:每年的6月12日,都梁公园的人可真多呀,转身都十分困难。

生3:都梁公园的人可真多呀,你挤着我,我推着你,想停下来,没门。

生4:呼吸都困难了,感觉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师:还有心理描写,不错。

师:真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人们的脚步声、喊叫声、喝彩声,震耳欲聋。

师:声音真大。

生:人真多,风都吹不进来。

……

师:大家说得真精彩。动动笔,用一小段话写下来吧。

(學生练笔,集体赏评)

(二)巧用修辞手法

(出示PPT)

窍门二:巧用修辞手法

(出示PPT)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师:我们一齐美美地读一遍。

师:花开得怎样?

生1:花开得密。

生2:花开得美,开得多。

生3:花开得生机勃勃。

师:就像谁一样?

生:孩子们。

师: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生1:作者仔细观察。

生2:作者想象很丰富,把繁花想象成飞泉,很美,很形象。

师:这种修辞手法叫?

生:比喻。

师:我们学过的修辞手法有很多,比如:

(出示PPT: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借代等。)

师:修辞手法天生就是为了提升语言表达效果的。

(出示PPT)

美句赏一赏: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海日生残月,春风入旧年。

师:我们也来试试。

(出示PPT)

爸爸的鼾声真大。(怎样大)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怎样闪)

师:谁来读一读,试一试?

生1:爸爸的鼾声真大,几里外都能听见。

生2:爸爸的鼾声真大,玉皇大帝都被他吵醒啦!

生3:爸爸的鼾声真大,如狮子吼。

生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那是在眨眼睛。

生5:天上的星星像钻石,一闪一闪的。

(三)多问“怎样”

师:这是冰心奶奶悄悄告诉我的,想把句子写生动,还要多问几个“怎样”。如:花怎样红?天怎样蓝?

(出示PPT)

晚上,我去看瓜,天很黑很黑,我害怕极了。转念一想,我还是鼓起勇气,坚持走到瓜地。

师:看到这段话,你会问?

生1:那天晚上,天怎样黑?

生2:我心里怎样害怕?

生3:当时我是怎样想的?

生4:后来,我是怎样走到瓜地的?

师:问题就是钩子,能钩出答案,更能钩出灿烂与精彩。

三、小试身手(改改改,更精彩!)

师:运用今天学到的——多角度感知事物、巧用修辞、多问“怎样”,把这段话变得更精彩吧。

(出示PPT)

晚上,我去看瓜,天很黑很黑,我害怕极了。转念一想,我还是鼓起勇气,坚持走到瓜地。

四、优作赏析

五、总结催化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收获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要想写出细节、写出精彩,就要多角度地感知事物。

生2:要多问“怎样”,带着问题去写作。

生3:修辞用得好,文章会出色。

师:精笔细描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积累。做一个爱写作的孩子吧!

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鼾声多角度冰心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爸爸的鼾声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寄小读者》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一道圆锥曲线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爸爸的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