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丽·米吉提
摘 要:语言作为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差异。口语能力在汉语表达中的应用相对薄弱,在当前少数民族国家发展和加强国民经济建设的背景下,有必要加强与少数民族汉族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学生小学中文表达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简单的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汉语教学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一定的基础。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开始。可以想象,在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教育的重要性。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言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语文教育时,要注意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民族学校要从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的特征和智力的发展,必须根据其特点进行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让学生说普通话,了解祖国的语言。汉语课堂已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联络渠道。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已成为当务之急。以下是一些改善课堂效果的要点:
1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成功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才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教学目标。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始教学之前,学生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也应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教学呢内容,提高学习兴趣。1.实物展示法。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例如教《爱吃的水果》一课,笔者把葡萄、桔子、柚子、柿子、梨、苹果放在水果盘中,学生的视觉、味觉一下子就被唤醒,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自己爱吃水果的特点,使口语交际活动有序、活跃地进行。2.兴趣培养法。可以通过培养部分学生的兴趣,以此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唱歌,可以让他们学一些通俗易懂的少儿歌曲,这对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有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要是和他们交流动画片上的某一个人物时,他们会显得很开心,也愿意和教师交流。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很快。
2语文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突出在语文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在少数民族地区教授学生时,汉语教师应注重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因为口语交际不同于读写教学,不同于阅读教学,而是语言教学。它有自己的一套知识系统和原则,侧重于交际效果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它要求教师反复教学,学生反复练习。在准备课程时,教师必须正确掌握所有学生的汉语教育特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素养、设计教学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科地位,做好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当学生与学生互动时,教师是旁观者和领导者,要掌握沟通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困难和情况。教师与学生互动时,要及时消除学生胆怯的心理,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用汉语进行交流时自信差,说话声音轻,怕说错话,怕教师批评,怕别人笑。一些学生虽能积极举手,想说又说不清。针对这种情况,要尽量采取正面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多一些表扬,少一点批评,努力消除他们胆怯的心理,鼓励其大胆说话,提高互动效果。同时,教师要准备好大量的交际素材,丰富课堂上交际的内容,利用图片、音乐、道具、多媒体等综合手段,冲击学生的大脑,增加他们的表象知识,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课的效率。
3积极引导小学生提问,给每一个学生发展空间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以教师为中心,这也是学校的教学原则。但是,它尚未在实际中实施。面对小学新课程,教师必须记住,他们的责任不在于教学,而在于培养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选择的机会,提出学习汉语教材时遇到的问题,明确语言学习的目标。比如遇到生僻字或者是多音字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生僻字和多音字进行造句、释义,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差异,并未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高学习水平。为了更好的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教师应当尊重每位学习困难、反映迟钝、有过错、有缺陷或者严重缺陷的学生,尊重与自己意见不符的学生,做到不辱骂、不训斥、不冷落、不体罚学生,不随意当众嘲笑、羞辱学生,尊重学生们同时还应该多多赞扬学生们,鼓励他们学习,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也要赞扬学生的付出与努力。让学生明白付出是回报的。这样一来,才能平衡学生发展。
4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
在少数民族地区,方言的广泛使用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交流。有些学生有一种现象,即他们在交流時没有说出来,导致他们说话时磕磕碰碰、词不达意。标准化语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必要在交际实践中规范语言,并在互动中发展语言。1.师生互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口语教学”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指导、修正,并做好示范。如,《介绍健康的小常识》一课中,教师先介绍预防害虫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说清楚要预防什么,治疗什么,用什么药(方法),注意把药名、药量介绍清楚。2.生生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说互议,全班再说再议,让学生在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此外,应让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多交际,因为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
结束语
总之,我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习俗和人文以及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关联的。但是,不同的种族群体需要交流,汉语则是沟通渠道。因此,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和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的沟通的重要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为加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必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充分利用语言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鉴,安富海.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综述[J].学术探索,2011,(2):124-132.
[2] 任淑媛.民族预科语文教学定位与教学模式建设改革实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6):254-255.
[3] 何璇?海路.社会变迁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景颇族新创载瓦文为例[D].河池学院学报,2007,(4):93-99+112.
[4] 蔡文伯,杜芳.新疆普通中小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以莎车县普通小学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3,02: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