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辉 陈江红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条码技术、RFID技术先后应用到档案管理中来,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条码技术、RFID技术的技术原理,目前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而分析出二者在档案管理中的优劣势,并指出他们在档案管理中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档案管理;条码技术;RFID技术;对比研究
一、引言
档案馆是国家档案事业的主体。2010年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基础上,国家档案局提出档案部门要建立第三体系,即“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并强调该体系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和底线。因此,妥善解决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与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矛盾成为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条形码、二维码及RFID等技术先后应用到档案管理中来。笔者通过分析条码技术与RFID技术的技术原理、技术指标,认为在档案管理中二者各有利弊,可以优势互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用,有效解决解决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与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个矛盾。
二、技术原理
(一)条码技术原理
条码技术是20世纪在计算机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目前常用的条码有一维码、二维码、三维码。一维码是将粗细不等的多个黑色条块按照特定的排列规律组合而成的一种符号,它可以表示一定的数字、字母及符号信息。读写器扫描条码,获取条码的反射光信号,然后将改组信息经光电转换后变成一组空白、黑色条块对应的信号,解码后即可得到相应的文字信息。常见的一维码包括约又20种,例如Code39码、Codabar码等。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平面上分部黑白相间的图形,二维码分为堆积式和矩阵式两大类。如今智能手机的扫一扫功能使得二维码的应用更加普遍。三维码是在二维码的基础上增加色彩或灰度纬度来表示信息,大大提高了条码的存储容量。总的来说,条码技术包括条码编制规则、条码译码技术、条码印刷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二)RFID技术原理
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最基本的RFID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后台处理器。电子标签读写器在工作时,天线会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在有效识别区域内的RFID标签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芯片被激活,然后电子标签利用该部分能量将芯片内存储的数据通过标签天线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收到信息后,信号处理模块会将电子标签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进行调制和解码,然后再把数据传送给计算机系统完成相关计算,后台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发出不同的信号命令来控制读写器完成相关的读写操作。
三、目前应用现状
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机关公文二维条码使用范围>的通知》(中秘文发[2005]56号)文件,确立了二维码在流转公文中应承担的作用,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件管理方式。
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更加重视RFID产业,各项扶持决策逐步登台:国家金卡工程2004年将FRID列为重点;国家发改委2008年支持首批信息化试点工程项目中,将FRID列入重点工程;工信部垫资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支持RFID发展,从产品研发、应用开拓、移动支付等相关标准制定方面,多方立项资助。
RFID技术是未来智能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智能档案馆的技术基础。美国圣安东尼奥图书馆的RFID图书系统就是RFID成功应用的典型案例。我国有些图书馆,如深圳市图书馆、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等单位已应用FRID技术对馆藏图书进行盘点、排架,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
总的来说,RFID技术在我国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虽然已有了相关成功的案例,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应用还不成熟,因此,要进一步将RFID技術在档案管理领域中推广,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四、条码技术与FRID技术对比研究
一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和适用范围,主要需要考虑从实现功能、安全性能和实现成本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和研究。
(一)在功能上,RFID技术功能强大
在读取距离和穿透性方面,RFID读写器可穿透性木材、纸张等非金属材质与标签通信,一般识别距离可超过1m,部分标签识别距离可达到数十米以上,可应用于有障碍物干扰或对读写距离有要求的特定环境下。而条码技术读取技术距离较短,一般不超过20cm,且不具备穿透性,方向性要求较高,否则无法识别。数据储存方面,RFID标签的储存容量可以达到几十KB以上。在耐用性上,条码技术一般为一次性使用,无法重复录入信息,而RFID的数据信息都是储存在芯片中,数据可以重复读取和擦除数万次以上。在通信速度上,处于有效识别区域内的标签,读写器可以及时的读取标签内部的数据,并且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大大提高工作效率。RFID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动化、规范化,降低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基于FRID技术构建了智慧档案室,其对室藏的20000册卷宗进行盘点发现,条码盘点需要56小时,使用FRID以后,仅仅需要3个小时。
(二)在安全上,FRID技术更具安全
RFID的信息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储存的,因此对标签数据设置一定的读写权限,通过加密算法加密,可有效提高数据安全性。且RFID可以使其在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中正常工作,有防水、耐高温、抗干扰的特点,使用寿命特别长。在防盗报警方面,RFID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的特征,可以实现精致或者运动状态下电子标签自动检测,实现错位查找、自动门禁、档案定位跟踪、报警防盗功能,有效减少档案的丢失、档案信息泄密的危险,这方面的优势是条码不具备的。例如在珍贵档案文件的管理中应用FRID技术,每份档案贴上RFID标签,对档案的进库、出库、信息修改等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确保万无一失。
(三)在成本上,条码技术更具优势
总的来说,RFID技术相比于条码技术而言有很大优势,但FRID电子标签的成本较高。条码的成本主要是条码纸张有油墨成本,而电子标签的成本包括芯片设计、天线设计、标签封装等各个方面的成本,这也是RFID及时难以替代条码技术的主要因素之一。
五、结论
目前,条码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已经广泛应用于档案名称标识、档案分类等方面,其容易识别、存储能力强、制作简单优点应当广泛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从一维码向二维码、三维码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条码技术的继续发展,条码的容量继续攀升,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开阔。特别是其成本低廉、使用简单使得其短期内仍然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作,难以被取代和替换。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档案数量成倍、甚至数十倍地增长,档案的借阅、库房清点、统计等主要环节上工作量激增;另一方面,对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RFID技术将会发放异彩。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式数据采集、档案数据处理量答、电子标签信息量大,垫资标签超强的穿透性、安全性高、寿命长、外观多样化、可重复使用等优势,使得RFID技术将是未来智能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智能档案馆的技术基础。
对于目前档案管理形势和要求,可以逐步实现条码技术和FRID的优势互补,对于一些使用程度高、保密级别高、珍贵档案资料实现FRID电子标签覆盖,使其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安全。对于普通类别的档案资料仍可使用成本低廉、使用方面的条码技术进行管理,并逐步向FRID技术转化。
参考文献:
[1]聂天娇.条码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档案,2015年第一期.
[2]曹峥.物联网中RFID技术相关安全性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