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兵,王 桁,郭道省
(陆军工程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2)
在数字通信中,由于固有的噪声特性和衰落特性,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和衰落,致使信号传输时会出现差错。为了降低信息误码率,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人们发明了汉明码、循环码、卷积码等信道编码技术进行纠错。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信息准确性要求的提高,这些技术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比如,信道编码仅在检测和校正单个差错和不太长的差错串时才有效,当信道产生突发干扰时会产生连续的多个误码。这样汉明码、循环码、卷积码就显得力不从心。对此,人们进一步创新,发明了交织技术。
交织编码技术作为一种编码新技术,主要用于有记忆的信道,特别是无线信道,以此来纠正成串发生的比特差错和一些突发错误。往往在发送端加上数据交织器,在接收端加上解交织器,使用交织码主动去改造信道,将一个有记忆的突发信道经过交织、去交织变换信道改造成独立的无记忆信道,从而使得信道的突发差错分散开。这样在传输过程中即使发生成串差错,在接收端恢复成相继比特串的消息时,也会变成单个或长度很短的差错,之后再用信道编码具有的纠错功能纠正差错,恢复原消息。
交织的产生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信道纠错码是为了适应信道,通过增加冗余以提高传输可靠性,仅适合抗随机干扰。交织码不同于纠错码,它改造信道而不增加冗余,适合抗突发干扰[1-2]。
常用的交织方法有分组交织、卷积交织和随机交织。这里重点介绍一种行列分组交织编码的基本原理,可采用矩阵形式进行详细分析。
若待发送的一组信息为:
交织存储器则为一个按列写入、按行读出的行列交织矩阵:
交织器输出并送入突发信道的信息为:
假设突发信道产生了两个突发错误,第一个产生于x1至x21连错5位,第二个突发产生于x17至x8连错4位。
突发信道输出端信息为X´´,可表示为:
在接收端,信息进入去交织器后送入另一存储器。它也是一个行列交织矩阵,但它是按行写入按列读出的:
去交织存储器的输出为:
可见,经过交织矩阵与去交织矩阵的变换后,原来信道中突发差错即两个突发差错——连错5位与连错4位,就变成了X´´中的随机独立差错[3]。
汉明码(Hamming Code)是最简单的一种信道纠错编码技术,属于线性分组码,能纠正单个错误,码率R=k/n。(7,4)汉明码是汉明码的一种,码字共有n=7位,其中信息位k=4,监督位为n-k=3,编码效率4/7,具有一定的纠检错能力。
对比图1(a)可看出,在高斯信道下无突发干扰时,汉明码纠错效果优于未采用纠错编码,而交织技术对汉明码的编码性能基本无改善;从图1(b)可看出,在高斯信道下有突发干扰时,交织技术对汉明码的编码性能有显著改善,同一信噪比SNR下,误码率降低了约1个量级。
图1 交织技术对(7,4)汉明码的性能影响
循环码(Cyclic Code)指任一许用码组经过循环移位后得到的码组仍为一许用码组,是目前研究最成熟的一种信道纠错编码技术。BCH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g(x)与最小码距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具有纠多个随机错码的能力,是线性循环分组码中功能最强大的一种,编码效率定义为k/n。
对比图2(a)可看出,在高斯信道下无突发干扰时,BCH码纠错效果优于未采用纠错编码,而交织技术对BCH码的编码性能基本无改善;从图2(b)可看出,在高斯信道下有突发干扰时,交织技术对BCH循环码的编码性能有显著改善,同一信噪比SNR下,误码率降低了约2个量级。
图2 交织技术对(15,7)BCH循环码的性能影响
卷积码与线性分组码不同,是一种有记忆的码。卷积码通常被表示为(n,k,N),其编码器产生的n个码元不仅与本组的k个信息元有关,而且与之前的N-1(N≥2)组有关,N是编码的约束长度,编码效率定义为k/n。
对比图3(a)可看出,在高斯信道下无突发干扰时,卷积码纠错效果优于未采用纠错编码,而交织技术对卷积码的编码性能基本无改善;从图3(b)可看出,在高斯信道下有突发干扰时,交织技术对卷积码的编码性能有显著改善,同一信噪比SNR下,误码率降低了约1.5个量级。
图3 交织技术对卷积码的性能影响
从图4可看出,在高斯信道下有突发干扰时,同一信噪比SNR下,N=5时的误码率稍大于N=10时的误码率;但N继续增加时,如N=15时的误码率基本等于N=10时的误码率,说明交织技术对不同约束长度的卷积码编码性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图4 交织技术对不同N的卷积码的性能影响
本文研究了行列交织编码对信道编码性能的影响。无突发干扰时,交织技术对三种典型的信道纠错编码性能影响不大;有突发干扰时,交织技术通过改造信道却不增加冗余,有效提高了三种典型的信道纠错编码性能。结果显示,交织技术对信道编码的性能改善情况为:BCH循环码优于卷积码,而卷积码又优于汉明码。此外,研究发现,交织技术对卷积码性能的改善效果并不随约束长度N的增加而发生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