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杰
你知道吗?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乐)曲,对幼儿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幼儿愉悦地进入音乐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所以应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我们知道,音乐是可以培养人的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
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掌握更多的技能,而是要“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感受和表现,是音乐教育的宗旨,“萌发和初步”是需要把握教育的“度”“情趣”则是最终的落脚点。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现代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除了以往的“歌唱、韵律”活动外,还包括了欣赏活动、打击乐活动等。同样在各项活动中,都包含了情感因素的存在。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有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因此,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育情因素,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
创设情境,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情绪更易受环境的影响,一张图片、一段表演、一个故事、一场游戏,往往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共同欢喜和悲伤。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一定能够的情景、图片的展示、情景的布置、游戏的开展等,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将会起到导向的作用,更快的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同时音乐教育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是在与周围人群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学前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时期中,儿童与人交往机会的多少,以及交往的性质都会对其一生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的交往需要。人们可以通过音乐彼此沟通并进而建立感情上的和谐关系。这一点已为人所共知。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可以给学前儿童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充分鼓励儿童参与活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与同伴交往,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是我们现在音乐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
例如,我在进行《鞋子也会踏踏响》的音乐活动中,采用了布置场景,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主动的投入活动。活动中一改往日的音乐课的座位,事先,布置好一个郊外的场景。首先用故事的形式(把歌词编成故事)带入场景中,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红红的太阳高高挂起,在郊外,一群小朋友,手拉手,穿着漂亮的鞋在郊外高兴的玩,鞋子发出踏踏的声音,非常的好听.小朋友玩的特别高兴时,他们唱起了动听的歌.”这时音乐想起,老师把歌曲<鞋子也会踏踏响>的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孩子们的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利用图卡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幼儿基本把歌词说完时,老师说:你们知道吗?那天我也去了,他们不但把那首好听的歌教给了我,而且还把舞蹈也教给我了,不信你们看,老师完整的表演一遍.幼儿也随着音乐跟着老师做动作,今天我也打算带小朋友区郊外玩好不好,话音刚落, 幼儿在班上欢呼雀跃,孩子们的情绪一下调动起来, 他们带着歌词的意境和表演后的愉悦,投入的开始学唱了.我和孩子们手拉手来到大树前,一起唱起来,跳起来。我和孩子们来到小草前,为小草表演,来到小溪旁,为小溪展示……这样,幼儿在一遍一遍的学唱。改变了以往老师单调的说:再来一遍的词汇,这样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新歌曲。临下课时,鼓励幼儿把这样好听的歌曲教唱给弟弟妹妹。通过此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一首新歌,同时懂得了好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的道理。大大提高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努力营造一份平等、寬松、愉快、自主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我们将音乐贯穿幼儿一日生活如:早晨起床,孩子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轻松起床.区角活动时.幼儿在轻音乐中有序的进行.在进餐的时候,幼儿在柔美的钢琴曲中进餐,午睡中,在轻轻的摇篮曲中安然入睡.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满音乐声,让每个幼儿从教师的身上和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了一种期待,一种力量。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有了亲近感、信赖感,期待和力量化为了学习的动力,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幼儿的情感随之更丰富了。
总之,音乐给人带来愉快,为人创造联想,音乐更催人积极向上,只有不断的去引导,激发幼儿的情感,才能感受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