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
一、利用凹透镜原理 提高学生聚焦能力
如图1所示为凹面镜即凹面的抛物面镜。平行光照于其上時,通过其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上,反射面为凹面,焦点在镜前,它具有聚焦的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中很多有很多知识看似平行关系,事实上可以聚焦为一种类型的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只是整个化学知识体系中的主干点和基干点,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有时候我们老师还没等学生充分理解就急于把原理或者结论告诉了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失去了把学生引入深入探索的过程,失去了启发学生对于知识点的余味慢品的精神。作为老师我觉得要充分利用凹透镜的原理,把不同的化学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去归纳,聚焦成一种类型的知识点。
二、学用凸面镜原理 引导学生善于反思
如图2所示为凸面镜也叫广角镜、反光镜、转弯镜。主要用于各种弯道、路口。可以扩大司机视野。
我们在驾驶开车时一路向前,但是驾驶的司机除了看前面路况外海经常看后视镜,以防追尾。在我们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按照进度上课时,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这样说过,古希腊人说:最难看到的是自己的背脊。所在在我们实际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多引导学生的反思能力,而不是挂在嘴上让学生课后反思。
首先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善于反思。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上做了如下的实践:如在学习氨,硝酸,硫酸中的硝酸时:由于初中学习过盐酸的性质,掌握了一般酸的通性,让学生大胆提出有关硝酸的性质,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通过论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发现有实验现象与推理不相符合时,比如,蓝色石蕊试纸与浓硝酸反应先变红后退色,铜片与浓,稀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的气体等等,我再通过课堂探究实验设计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硝酸的强氧化性,并再次让学生探究浓硝酸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通过设计实验进一步反思形成硝酸浓度的不同强氧化性差异这一知识结构,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会反思的方法。
就司机开车一样经常利用观后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的加强学生的反思方法的引导,用以加强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属性,不断优化思维过程,探索和发现相似的规律,用以达到用学过的只是指导新的知识的学习,同时对知识结构建立起网络化的网状体系。
总之,反思性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在学生学习知识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变化的时代,要经常利用凸透镜能向后看的特点,在化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反思,学会反思,用好反思,让反思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一个能力。
三、善用放大镜利用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如图3所示为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
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是一个核心理念,在化学实践教学中,往往一些细微点如果我们不注意,他就会不经意间流失了,失去了对学生的有效教学。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拿起放大镜的精神,对于这些不起眼,容易忽视的细节要加以鉴别,加以合理开发,使这些细微点成为我们教学的良好素材。
比如,初中教学中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一开始会有沉淀,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生沉淀会消失。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曾经让学生用吸管往氢氧化钙溶液中吹起,一会很明显有浑浊了,一般初中教学做到这里就结束了。后面讲到水滴石穿才会讲到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有一个平时比较顽皮的学生就在老师讲完这个反应后继续吹,我看到了这个现象我就让他不停吹,其他学生都看他吹,结果捣鼓了半天没有沉淀消失,有学生就疑惑了,不是说继续通二氧化碳沉淀会消失吗?学生都有点惊讶。我就抓住这个机会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学生交头接耳分析原因,有的学生跟着又做了一遍,气氛一下子出来。 经过讨论学生说可能天然溶洞里二氧化碳含量低,我们吹出来的气体量少,所以反应慢。于是我和学生一起用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图4)通往里面,
经过一段时间浑浊果然慢慢褪去,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够。经过这个实验中的意外过程的学习,学生的质疑能力,设计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高。
有时我们在课堂中要留心学生的一些小动作或者故意设计一些细微点让学生的眼睛挣的大一点,把一些实验现象放大,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