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贤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但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上的,而这一切深深地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中,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
目前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娇气、自私而懒得动手的习惯,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极差。摆在学校面前的是要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双重任务。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迎合了这方面的要求,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内容提炼及构图等训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培养。笔者作为宁波市非遗传承人,曾执教于宁波大红鹰学院、钟公庙中学,并兼职小学与高中,使这几所学校的非遗教学走在了宁波市前列,同时在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学中进行探索和研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通过剪纸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方面摸索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捷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大多从兴趣出发,有了兴趣才会爱好,有了兴趣和爱好才能产生动力去创作、去解决和克服实际中冒出的困难,完成老师交给的制作任务后,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创造能力、自我探索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完成任务的喜悦又促进了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呢?并不是光靠教师的嘴巴宣传,主要靠直观的示范和学生实际的操作,用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诱导、感染学生。事先准备好示范的剪纸作品,目的就是要用作品来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些作品有鲜明的形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绚丽的民间色彩,很能抓住学生的心灵。与此同时运用各种途径对学生加以影响,如用学生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校园设立两个学生剪纸作品宣传窗,不定期展览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欣赏他们同龄的剪纸作品,鼓励学生说:“他们通过不长的时间的学习都能剪得那么好,你们这么聪明的人,通过一番努力也能剪出这样好的作品。”此外还运用学生在全国发表剪纸作品的先进事迹进行表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意识,使他们愉快地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中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剪纸的艺术殿堂,必须有一本能适合学生使用的剪纸教材,但现在与新课程标准相合拍的剪纸教材比较缺乏。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剪纸创作和教学经验,结合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美术基础,给合各校的自身条件和本人的特长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了《中学生学剪纸》《剪意纸趣》两本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的思想意识,先向学生介绍我国民间剪纸历史发展、分类、表现手法、剪纸的语言、各地的剪纸风格特点、材料、工具、执剪和裱贴的技巧等,然后介绍一些简单易学的单独纹样、对折、四折、五折、六折等折法和剪法,继而是花卉、动物、人物的创作方法,最后是分色剪纸、套色剪纸的技能技法介绍,在每一节后面的创作实践中注重学生作品创新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就能领悟到剪纸创作的一些门路,打破对剪纸的神秘感,从而觉得“我也能剪剪纸”,激发学习剪纸的兴趣,并树立了信心。
创新是民族的支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新课程的标准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个闪闪发亮的字眼,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剪纸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为有效的路径,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的同时要求学生作品求变、求异,指导学生创作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螺旋上升的原则。
1.在已有的图形基础上变一变:如在讲解了剪纸的单独纹样或教师示范了作品后,要求学生在外部形象上加入自己的纹样,或用老师同样的装饰纹样选用不同的外部形象进行变化。当讲到折剪部分时,师生共同讨论了折法和注意点后,教师在多媒体上放出几种绕中心辐射的纹样,要求学生把以前自己创作的单独纹样添入到这几种绕中心辐射的纹样之中,要求所添入的纹样风格要相似,粗细搭配要协调,黑白对比要明显。这样在开始教学中就减轻了学生对剪纸创作的精神压力,当看到自己亲手创作的作品时,他们的自信心倍增,脑子也会灵活地动起来,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2.吸收其它艺术形象变一变:因为各种艺术是相通的,特别是其它的视觉艺术可以与剪纸艺术相融合、相吸取。虽然剪纸艺术有自己的独特语言和构图特点,但它通过吸收其它艺术的养分,变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面貌。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电脑网络或其它的渠道收集自己喜爱的图片(包括中国画、油画、泥塑、皮影、摄影、版画等),教师在上创作课中,首先针对某一幅艺术作品让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剪纸特点你认为哪一部分我们可以吸收,哪一部分应该扬弃,哪一部分可以添加其他内容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各种意见,进行艺术形象借鉴式的创作演示并指出注意点,学生通过创作学习就会得出一些窍门,既减轻了他们创作的难度,又让他们学会吸收其他艺术的种种方法,为他们个性的培养和作品风格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把剪纸的功用变一变:民间剪纸由于具有装饰性、思想性、趣味性的特点,最初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妇女的鞋花、肚兜花、喜庆用的礼花等,但到了现代社会,这些功用大大地退缩了,特别是我们南方地区,几乎没有它的用武之地,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没那么浓厚。笔者在教学中改变了这一现状,在学生打下剪纸扎实的基本功后启发学生:如果我们买了许多书,为了给自己的书作个留念和装饰,我们可否把剪纸用上去呢?这下学生心热了,急于要求教师辅导这方面的知识,针对学生的热情,教师辅导他们进行藏书票的设计创作。当节假日或长辈生日来临之际,笔者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剪纸特长,给亲朋好友、家庭的装饰上发挥一技之长,学生想出了设计贺年卡、门笺、窗花等,他们在创作中碰到困难时笔者针对各自的困难加以解决,当这些作品受到亲朋好友和家人的赞赏时,学生信心会更足,热情会更高。有一个学生做了一张民间味十足(剪纸的图案、民间的用色)的贺卡,在妇女节那天早上亲手送给母亲,母亲收到这份厚礼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孩子有孝心、特聪明,觉得剪纸老师真会教。后来在市劳技比赛中,这个学生创作的剪纸作品“莲年有鱼”荣获市一等奖。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而剪纸的教学是培养、发展学生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下面就重点谈谈借助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上剪纸创作课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笔者借助于文学作品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学生根据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进行自由创作。如学生在小学时学过语文课本中《小马过河》《小猴子下山》等文章,先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梗概,然后让他们说出这些小动物的形象特点,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学习兴趣高涨,这时教师顺势地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动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用剪纸的形式进行创作,老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够剪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形象,有的还剪出了背景,巧妙地剪出动物与背景之间的联系,并且每一幅作品在紧扣文意的基础上,也加入自己的情感色彩和浪漫主义元素。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故事、寓言、散文、记叙文等都是创作的好题材,剪纸通过与它们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情感和习惯。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的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剪纸教学主要是借助音乐中的主题情景来创造有趣的艺术形象。如在上创作课时播放歌曲《采茶舞曲》,要求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加以想象,再结合现实生活中人物形象或动画的形象加以演绎,学生认真地听了这首歌后,内心非常激动,马上进行艺术构思,通过绘制和剪刻,他们创造出一幅幅形象活泼可爱、面貌各异的作品。音乐与剪纸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艺术美,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为学生自主性发挥、进行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开放的情境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获取知识,掌握规律,调查社会,学会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它可分为个人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两类。
在剪纸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浅显的,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探究就能取得效果的一些问题,笔者基本就让学生一个人去探索,如在教学中布置如下问题:在剪纸时剪小圆孔和月牙纹,你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刻好一张剪纸它有什么基本原则和方法?你发现阳刻剪纸、阴刻剪纸和阴阳结合剪纸有什么特点?同时要求学生到互联网上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把作品中最值得他们欣赏的地方写出来等。学生兴趣很高,有的在不停地剪刻品味,有的到网上查阅各种作品并进行认真对比分析欣赏。到下节课时要求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验,这样就可以把剪纸中的一些窍门、原则,如何欣赏剪纸作品等问题都解决了,学生也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也更深刻地理解剪纸的种种特点,在剪纸创作中会自觉克服碰到的困难。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学到的知识也会参差不齐,而我们的教育要求是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在原有水平上共同提高,合作探究刚好能够完成以上的需要。它是一种以小组学习、自由组合等形式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不但能够开启学生的新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还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剪纸教学中,为了探究各种问题,个人又不能独立完成时就采用此方法,以4-6人为一个小组单位,每组内都有领头的学生,组内以智力、能力的差异由好、中、差搭配,各组间保持相对平衡,然后教师可以帮学生从剪纸这门艺术中选出有价值的学习的问题:如各地剪纸特点和家乡的剪纸特点异同、剪纸的某一个流派及其特点、剪纸功用的调查、采访家乡的民间艺人和反映他们的艺术成就等,也可以是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寻找探究的问题,在帮他们确立了问题后,由组长根据组员的能力,把一项任务分成若干项,由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来完成,必要时引进竞争机制。这时组内的同学在制订了研究计划后,根据各自分到的任务,有的到报刊上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有的去实地采访、记录、拍照片,有的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梳理。然后根据各自完成的任务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小组的研究报告,最后在班长的组织下进行全班交流评价,教师作总结。合作探索后学生对剪纸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学生创作的作品,虽然不够成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他们是喜爱的,这叫“母不嫌子丑”,所以学生在自评时,要求他们重点拿自己作品中最为满意的地方说说,同时作品的构思立意、在创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作品的遗憾之处、自己对剪纸创作的理解,要求学生用文字的形式或口头形式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便启发其他同学。
为了达到互评的实际效果,笔者要求学生“只对作品不对人”,受评的学生要胸怀坦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自己作品所存在的问题应持中肯的意见,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好的构思方法和制作技巧。由于精心的组织,课堂上的气氛比较热烈,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的优缺点,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谈创作中应避免的一些问题,通过互评的活动,学生了解了剪纸创作中一些问题及对策,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创作热情更高了,同时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班级中也充满了艺术氛围。
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点评,对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应加以表扬,同时对于学生创作态度、思想表现及作品的质量都要挖掘肯定,对学生作品的不足之处加以适当的提示解决,这样学生的创作热情就更浓厚,课外、校外都会干劲十足。
在评价过程中,由每一小组的组长做好记录,并把它放入学生个人档案袋中。对学生优秀的剪纸作品,收集汇总后,在校内的宣传窗进行不定期展览,用学生的作品美化班级,一学期或者半学期在班级或社区中进行一次学生剪纸精品展,同时出版“学生剪纸作品集”和“学生论文集”进行全校学生交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新课程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校本教材的使用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变得更好,更有成效,关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会有更多的方法和途径,这有待于我们共同去发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