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琪
摘要: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开展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非全日制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必须在尊重研究生教育和信息素质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非全日制教育的特点,探索信息素质教育有效的办法。而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无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生教育;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058-03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非特殊说明专指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习惯上又称在职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国家承认的入学方式,取得国家认可的学籍,在国家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其培养方案和全日制研究生执行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他们是高等学校特殊学生群体,绝大部分为硕士教育层次。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主要由应用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承担,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國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主体。
二、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是比大学本科生教育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相比大学本科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1)研究生教育讲求宽基础、高起点;(2)研究生教育重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3)研究生教育追求民主的沟通与独立的创作;(4)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发挥研究生的自主性,更重视信息技术与信息手段在培养方案中的实施等。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级人才的教育。研究生教育区别于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教育,具有学习的专业化特点,受教者选定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的主题,在导师指导下主动学习,并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探究新的知识,创新新的知识。研究生除了开始阶段接受基础课程教育外,大部分学习时间则参与项目研究和准备学位论文,实际上是在接受科研训练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高等教育,和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素质教育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创造等诸方面的综合性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之一。其和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既有一致性,又有联系性。可以说“研究生的学术信息素养与其科研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2]。
2.研究生的信息需求特点。信息需求更注重时效性、专业性。研究生明确了研究方向,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必须独立地完成科研任务,保证所研究课题的先进性、创新性,且必须及时跟踪研究课题前沿最新动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掌握最新的有关国内外信息,甚至统计分析文献。同时,信息需求更注重精品化。研究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检索到有关研究的海量信息后,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分析甄别评价,得出最密切相关的精品信息,希望高效快速地获取文献全文,得到或者自己总结出有关信息的综述报告。信息需求更注重全面化、全方位、多样化、深层次,信息获取过程更加复杂化。研究生具备了完善的专业知识框架,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承担了科研课题的研究。他们需求的终极目的是信息创造,需要以解决问题,形成方案为目标,注重知识内容和针对性强的深层次信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信息需求的特点决定了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较本科生有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信息需求。
3.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力。信息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其信息利用的能力,使其养成创新思维习惯。高校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有多种,如开设信息素质教育类课程、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嵌入专业课程信息素质教育、参加实验室或科研实践、参加有关的学术会议、听取讲座报告等。当然,最直接最有效的系统教育形式是开设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专业课教师或图书馆相当水平人员都可承担教学任务,而图书馆信息研究和利用人员所占比例多一些。虽然高校对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开设有信息素质教育类课程,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有不同的特点。对大学本科生的教学目标注重基础的信息检索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信息检索能力。而对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则是使其熟练掌握专业学术信息资源,重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在信息的创作、生产和共享过程中,培养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侧重于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批判能力、对信息的选择分析能力和交互协同能力,体现信息有效利用的完整过程。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更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发挥研究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手段。
三、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信息素质调查与分析
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虽然特殊,但是具有研究生的同质性,应坚持同等培养标准,学习同样的课程内容,达到同等水平,当然也须具备同等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但是,信息素质教育同行普遍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水平远远弱于全日制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水平。黄力经过调查[3],认为在职研究生信息意识弱,信息能力较差,不能独立解决信息检索中遇到的困难。林锦霞调研了本校的MPA研究生(多为在职者)[4],认为他们对专业信息文献需求不强,获取所需专业信息能力偏低。其他同行如孙晓瑜、刘惠等也持类似的观点。笔者也对中国民航大学研究生在受到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前的信息素质状况及利用水平进行了调查。被调查者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来自东部地区的工程硕士。缜密设计了能体现调查者信息素质水平(涉及信息基础、信息选择、信息分析/评价、信息检索、信息管理、信息获取、信息创造)的题目,并依据问卷结果将信息素质水平分为I、II、III、IV、V五个等级,并计算出每个等级所占人数的百分比。结果显示,信息管理非全日制的效果略好于全日制研究生,其他几方面非全日制差于全日制研究生的信息管理质量,但最大一项不超过11%。结果平均值为:非全日制研究生I、II类为17.68%,IV、V类为39.68%,全日制研究生I、II类为14.44%,IV、V类为48.27%,
经过问卷并辅以其他调查方式发现:(1)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整体信息素质多数指标略低于全日制研究生,但相差不大。与某些同行的调查结论不太一致,可能与选取和对比的对象有关。(2)学习条件及信息环境的差距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信息素质的差距越来越大,至毕业时,部分学生存在形成信息数字鸿沟的危险。(3)大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信息需求,个别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信息素质,但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受到过信息素质教育。部分学生急切需要接受信息素质教育。(4)多数全日制研究生最迫切需要了解信息获取方面的知识和途径,他们感到最不方便的是获取文献原文,希望高校优先解决此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阶段接受信息素质的教育的学生数量较少,能系统地接受信息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提高他们信息素质水平以及高校做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四、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
1.正确认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首先,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学校研究生的一部分,坚持同等培养标准。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对高质量信息的渴望,而高校应该满足其享受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他们入学前正规完整地接受了国家的本科教育,不少人已经成为工作岗位的骨干力量,在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以便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因此有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应用型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同样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型信息的占有、消化及应用,否则工作计划、项目申请、项目汇报、研究报告、技术论文等实践中的信息产品无法提升一个档次,从而使得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的效果大打折扣,造成研究生同质培养无从谈起;其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差异,应该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一方面,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存在差异,会议、科研、学术交流等间接接受信息素质教育的渠道较少,且受老师同学及图书馆活动的影响较弱,使得信息素质水平总体较弱。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教育的忽视和信息平等观念的缺失,对他们的信息需求无视甚至做出某些限制,使得他们无法平等地享受到应该享受到的信息权利。而他们获取学术信息的渠道不多,无法享受到图书馆等公共信息机构的服务,对新出现的信息资源、信息工具、信息手段、信息应用认识了解不足,直接影响了信息素质水平的提高。为此,高校应该创造条件,缩小信息差异,使他们逐步享受到平等的信息资源、信息教育、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信息权利;再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是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在整体的统筹规划基础上通过高校多部门协作完成。但是,院系首先应承担首要责任,院系导师和专业课教师对学科专业信息资源和研究动向的了解有着先天的优势,是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直接当事人,在课程教育、科研活动、生产实践、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应该创造信息交流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条件。图书馆有关老师是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专家,尤其是对信息的综合利用颇有工作经验和应用研究经验,负责对全校学生进行信息教育。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往往被忽视,从导师和图书馆第二课堂等渠道系统地获取信息素质教育知识渠道不通畅。所以院系和教务部门应制订培养计划,将信息素质教育教育纳入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教学规划中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考虑让专业课教师利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把信息嵌入到专业课教育中,同时充分发挥课外导师和信息机构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吸收信息、接受信息教育的可能性。另外,也要积极建设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导师和校内同学交流学术信息的平台,开设信息素质教育类课程等。
2.开设文献检索课等类似信息素质课程教育。目前,部分高校对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开设了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等必修或选修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却不能享受到课程教育,也不能像全日制研究生那样从第二课堂渠道获取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然而他们却更应该系统地接受课程教育,缩小求学期间不断扩大的信息差距。开设非全日制研究生信息检索和利用类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全日制硕士教学内容为蓝本,使他们能够得到综合性系统性的信息素质教育,最后达到研究生信息素质同等水平。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特殊性。他们的特殊性不是素质水平高低和知识掌握的深浅熟练程度,而是学习特点、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的差异。此外,还应考虑到信息素质类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绝非简单的课堂讲授。基于这两点,避免把全日制研究生的开课内容和教学方式简单、教条地套用和移植过来。课程教学的讲授和实践既要利用网络环境的便利性,又要考虑网络条件的限制性,要考虑他们学习的非校园环境,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信息获取的可行性等方面均需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
3.开设第二信息素质教育课堂。目前,高校对学生课堂外的信息素质教育多由图书馆承担。图书馆在课堂教学以外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对研究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如数据库宣传介绍、信息资源利用培训讲座、虚拟参考咨询、学科馆员服务、嵌入专业课教学、网络课程等补充形式。这些辅助教育手段面向所有学生,但更受研究生的欢迎,部分活动却明显不适合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某些基于网络和即时通讯形式的参考咨询活动是非常适合他们接受信息系素质教育的。如某“985”大学学科馆员利用QQ群、微信群面向硕博学生,效果非常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完全可以参与进去,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馆员、学生交流。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便利,这些突破时空限制发展起来的第二信息素质教育课堂形式多样,给非全日制研究生接受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渠道。
实施第二课堂教育,信息素质网络课程应是一种较为便捷的方式,但是目前所起的作用有限。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药解决制作教师的版权尊重和保护问题、辅导老师的勞动承认问题、师生的互动问题,以及如何激发学习者积极性及规范考核制度等。而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与之结合,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日后此方式可能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五、结语
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客观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应享受到理论上的研究生同质信息素质教育。高校须在尊重研究生教育规律、信息素质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非全日制教育的特点,探索切实有效的信息素质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朱佶,马海群,周建波.论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01):30-32.
[2]焦海霞,叶霞.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动态关系分析[J].图书情报导刊,2017,(01):59-65.
[3]黄力.高校图书馆与在职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探索,2015,(01):107-109.
[4]林锦霞.MPA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初探——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05):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