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初中教学

2018-10-13 09:34刘立
青年时代 2018年23期
关键词:近代化民族复兴洋务运动

刘立

摘 要: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是西方殖民侵略史,是中国人民血泪抗争史,也是中华民族追求国家解放民族独立的探索史,向西方学习,争取民族独立是这段历史的重要环节。也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点知识,是中考的高频考点,学习这段历史,感受仁人志士为国家独立做出的不懈努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关键词:近代化;民族复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探索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从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也进入了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回顾从整个中国近代史,近代化的探索绝对是中国人民探寻民族复兴之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初中历史关于近代化的探索主要讲授了四个部分,分别是由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先进知识分子进行的新文化运动。这一部分无论是在八年级近代史学习考核中,还是整个三年初中历史学习,还是在中考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点难点,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其中背景感受层次递进,分析特点,体会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一、近代化的内涵

“所谓近代化就是走出封建的中世纪,从农业社会 转变为工业社会,即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健全民主 政治,实现国家文明、民主、繁荣、富强。”①近代一词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原本是指资本主义化,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思想领域里的科学化理性化。

而在近代中国的近代化,主要是指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打破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状态,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探索中国近代化之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或引进先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或献身于政治制度的改革,或致力于近代思想的启蒙,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并不是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在外力的压迫下被动地开始了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的近代化历程。

因此在讲授和学习近代化的历史过程中,一定不能将事件单独孤立看待,要放入整个历史背景中,体会历史发展脉络,了解事件发展顺序,感受仁人志士为国家独立付出的贡献与努力,感受家国情怀。

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由梁启超在1923年总结的三个时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觉得外国船坚利炮,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甲午战败中,认识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因为政制不良,于是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因为从辛亥革命以后,虽然政治制度变化很大,但文化上仍是老一套,以致革命希望件件落空,后来“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议不可能” ②。简而言之,中国的近代化是由学技术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这三个阶段。

(一)器物上的不足——洋务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双重打击下,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自身统治的不足。认识到中国面临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而在列强的打击之下,统治阶级首先看到的西方各国的先进武器优于我国传统的作战方式,引进技术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

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效仿西方国家,制造新式枪炮和轮船,编练新式陆军和海军.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办新式学堂。这就是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的洋务运动,这一阶段的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都是典型代表,京师同文馆更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培养了严复、詹天佑、唐绍仪等人才,建立了中国近代海军。

但是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束,甲午中日战争战火蔓延,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昭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这一次地主阶级学习西方技术的自救运动宣告失败。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是引进技术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西方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近代化的开端。

(二)政制不足——改革革命

1.政体改良——维新变法

在清政府在进行“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的同时,邻国日本在进行一次自上而下的全盘西化的改革。两国通过甲午战争决出了胜负,这场战争以后,列强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与此同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看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强大,主张变法图强,救亡图存。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应考人士上书光绪帝,著名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从公车上书——强学会——康有为历次上皇帝书——保国会——百日维新,他们试图用和平改良的方式,从开制度局人手,逐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在政治制度层面对封建专制的中国进行改造,以挽救民族危亡,效仿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模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构成了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会改良运动。

但是由于顽固派的势力强大,维新变法在反动势力的阻扰下以失败告终,虽然变法没有达到原本的目的,但是在宣传西方民主思想,发展资本主义起了推动作用,尤其民主思想的宣传在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而维新变法的失败也使中国救亡道路走向革命。

2.民主共和——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的失败宣告了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革命潮流兴起。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随着时代的发展登上了政治舞台。

同盟会的建立,三民主义指导思想的提出,辛亥革命的枪声响起,使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的诞生,民主共和制度的雏形在中国建立起来。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袁世凱窃取了革命果实,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没有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同样是以失败结局。

但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作为近代史上一次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不容忽视,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和近代历史进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新文化运动

学技术的洋务运动失败了,学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也失败了。窃取了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妄图复辟进行“尊孔复古”的思潮。讓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不改变影响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难以成功。而当时中国社会最缺乏的民主与科学,便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和蔡元培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阵地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思想宣传。猛烈的冲击了旧思想,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三、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教学思考

八年级上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历史基本问题和概念理解能力已经达到,通过阅读可以大致掌握历史史实。但是本专题中涉及的国际背景学生还未学习,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君主立宪等政治专有名词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所以教师讲课时应注意适当解释历史概念,补充历史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例如洋务运动的内容,辛亥革命的过程等内容,培养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对于四次探索的背景,性质和影响是一定强调落实的知识点。

在讲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可以结合现有国家制度进行补充,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重点强调封建君主制度的含义,多数学生会误以为封建制度的结束,对于历史概念一定强调。

用图表法让学生掌握四次探索运动的基础知识,各个阶级指导思想主要措施性质影响等,也可以用时间数轴法明确四次探索的先后顺序,加强记忆与理解。

在分析近代化探索特点时,学生一般都可以分析出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但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需要教师提拔。可以用生动的例子告知学生:“看见美女,于是选择一样的衣服,没有成功。于是选择整容用一样的脸庞,还是没有成功,最后发现美女是由里而外的气质的作用。”进行类比,因为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点,这样举例后浅显易懂,记忆深刻。

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宋教仁,李大钊和鲁迅等人物可以进行重点讲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来之不易,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情操。

四、总结

近代化的探索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学生掌握的难点,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多钻研,吃透教材,融会贯通。多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相关材料,认真备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展示一堂优秀的近代化探索之路。

注释:

①史远芹.中国近代史简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②董宝良,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

参考文献:

[1]李清源.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管窥.青海师专学报.2005.3.

[2]郝振君.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宁夏大学学报.2005.2.

[3]雷科.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教学思考.课程教育研究.2015.3.

[4]梁启经.中国近代化历程探析.新西部.2007.2.

[5]张守权.近代中国对“自强"之策的探索与新式教育的创立.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

猜你喜欢
近代化民族复兴洋务运动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在自我否定和整合中一路走来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科学技术视域下中国近代化建设探析——以洋务运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