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貌科学”干扰改革

2018-10-13 06:01杨永志王琳
人民论坛 2018年25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新媒体

杨永志 王琳

【摘要】“貌科学”实际就是一种“似是似不是”,貌似科学,但未被实验或实践证明就是科学的观念,介于真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在当代正逐步演变为一种社会思潮。当前,我们做改革决策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为指导,警惕“貌科学”与“民粹主义”苟合,把培育严谨的民族精神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貌科学”新媒体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人们观念的影响方式、范围和程度不同,在这个意义上,哪种社会思潮突起、流行,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冲击,与时代的政治走向、客观环境等有一定的关系。根据笔者观察和体会,在最近几年,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以往那些对中国改革开放干扰比较大的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民粹主义,以及极“左”思潮、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保守主义等,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影响式微,而“貌科学”借助网络新媒体大有滥觞之势,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有可能造成一定干扰。

“貌科学”由个别现象逐渐演化为一种新社会思潮,而且呈愈演愈烈的扩大态势

所谓“貌科学”,实际就是一种“似是似不是”,貌似科学,但未被实验或实践证明就是科学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假想或判断被人以一定科学背景和生活逻辑主观推理为科学认识,而大众作为受体广泛接受其为科学观念。

“貌科学”介于真科学与伪科学之间,伪科学是英国物理学家波普最早提出的概念,主要指具有“似是而非”特征,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假科学。而“貌科学”实际处于科学理念前期的价值判断阶段,其显著特征是“过早”下结论和“主观”臆测为多。“貌科学”也不等于准科学,准科学属于真科学的前身,只是科学的观念受某些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被最后证实而已。目前,一些貌似科学的观念正借助网络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并以“科普”方式大行其道,对广大百姓日常生活造成直接的冲击或潜在的影响,为此,我们将这种与科学有关的流行性观念和现象称作“貌科学”,它在当代正逐步演变为一种社会思潮。“貌科学”的主要表现在于:

第一,乔装打扮成科学观念。在2018年“两会”期间,食品安全仍是群众最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在网络新媒体中传播较多的是“转基因”食品问题。一些微信用户用大量的所谓科学家研究结果,或者权威人士的观点,指责我国农业部门对转基因生产和产品销售处理不力,相关负责人态度不够明确,使美国“灭绝中国人”的阴谋行将得逞。有些人使用“马与驴杂交生出不会发声、不能进行后代繁衍的骡子”这样的生物学现象进行类比和推理,认为转基因有害无益。类似这样的“貌科學”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存在,很多未被实验充分和严谨证明的认识被言之凿凿地强行打上反科学的标记。

第二,与真正科学鱼龙混杂。历史上,中国一些地区曾经大量流行过“打鸡血”“甩手健体”“喝红茶菌”等健康疗法,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海参”“燕窝”“鱼翅”“高丽参”等为最佳补品观念又沉渣泛起,以及坚持喝“柠檬水”可以杜绝心脑血管疾病等,我们不能说有些方法完全不科学,但是科学的成分不应被绝对化和无限放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排除有些所谓健康品实际是某些商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浑水摸鱼,打着科学旗号忽悠消费者,通过“精神变物质”方式推动社会消费掀起一波连一波的追随潮。尤其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有些被推出的所谓科学观念之间常常相互矛盾甚至认识截然相反,更容易造成人们对其真假难辨和手足无措。

第三,以健康的生活为噱头。除了原来一些包治百病的“科学药方”仍有市场外,近年来又不断衍生出所谓科学新概念,如“小分子团”“破壁”“初乳”“排毒”等。还有推出一系列所谓“食物相克”的负面清单,像菠菜与豆腐不能一起炒,羊肉与鱼肉不能同时吃,隔夜茶水不能喝等。还有每天少喝点酒有利减少心脏病发生,一次吃鸡蛋超过两个会增加坏胆固醇,辟谷有助于排毒等。总之,通过与人们健康生活相关内容为噱头,是这类“貌科学”现象的重要特征。

第四,包含一定的政治动机。伴随国家信息网络乱象治理力度的加大,原来来势凶猛、兴风作浪的“水军”似乎没了行踪。实际上,在互联网平台上遭受重创的“水军”并没绝迹,而是战略性地转移了阵地,在新媒体的微信群里频频现身。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中枪”为例,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打着爱国主义旗号,大肆攻击他巧取名利、道德败坏、早年没有回国做科学贡献等,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也因此义愤填膺,跟着在网上进行谴责谩骂。科学与爱国,对于中国人来说的确是不能回避的话题,但是硬将科学与爱国捆绑在一起说事,如果不是认识方法和深度有问题,就是存在着不良的政治图谋。

第五,以正能量的形式出现。以中国当前的自由范式和网络治理生态,各种负能量观念传播难有市场,因此要想博取眼球和粉丝呼应,各种价值理念和所谓科学精神必须以正能量出现才能赢得大众。尤其是新的科学成果,一些人不仅趋之若鹜,而且还积极推出自己的衍生品。比如,我国在量子科学和基因排序走在世界前列后,就出现了“量子纠缠算命”,说量子纠缠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精神可以先于物质而存在;而所谓通过基因分析,更是耸人听闻地提出能科学预知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实际上,尽管一些“貌科学”以正能量形式出现,但是并不饱含科学精神,许多所谓的科学观念既夹杂科学因素,又有伪科学成分。

从历史上看,“貌科学”现象历来存在,但是在科学、创新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底色的今天,尤其是进入网络新媒体成为大众须臾不能离开的新时代,“貌科学”由个别现象逐渐演化为一种新社会思潮,而且呈愈演愈烈的扩大态势。

“貌科学”思潮流行的主要原因

由于战略布局和前期教育事业、科技发展改革等累积效应凸显,近些年我国科技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成就突出、影响广泛而深刻,不仅潘建伟团队的量子卫星、汪建团队的基因测序、黄大年团队的宇宙探测等影响巨大,而且像智能自行车、移动支付、网上购物等民用科技直接影响千家万户的百姓生活。随着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迈进的步伐越来越快,百年来“五四运动”倡导的“科学”真正开始成为广大百姓的信仰。当然,科学精神日益深入人心的同时,一些伪科学和“貌科学”观念夹杂其中,通过各种网络新媒体影响人们进行正确的科学判断和价值选择。具体来说,“貌科学”思潮流行的主要原因有三:

人们大多容易接受合理的想象。以火山爆发时出现的圆形烟圈为例,一般认为,圆形烟圈的出现是因为火山口是圆的,可是考察吐圆圈烟的火山口往往并不是规则的圆形,科学家为此用不同的喷烟口作实验,发现通过方形器物口也能吐出非常规则的圆形烟圈,所以得出圆形烟圈并不一定由圆形器物口吐出的科学结论。可见,科学规律不等于惯常的主观想象,事实往往同人们生活常理以及由此产生的认识相悖。然而,一些人却热衷于依据生活常理和不确定认识进行推论,多数人也往往根据生活常理进行价值认同,这就造成一些由认识方法而产生的“貌科学”观念广泛流行。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高度渴望。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最近一些年,人民最关注的不光是收入差距等公平正义问题,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逐渐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进入主要矛盾以及需求变迁的新时代,怎样健康生活就成为社会关注的持续热点,由于科学养生的官方发声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貌科学”便恰逢其时、应运而生、走到前台,诸如“糖尿病治疗祖传秘方”“癌症被攻克的基因疗法”等所谓“科学信息”登堂入室。怎样健康生活,如何辨别生活中的诸多好坏,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等价值理念必然存在市场,时代发展带来的需求变化使得各种科学生活观与不确定的健康生活观泥沙俱下。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成为外在的重要条件。如果说需求是内因,那么网络新媒体就是重要的外因。据权威统计,我国目前约有网民7.72亿,是世界上数量最大和发展最快的网民群体。还有一种说法是我国网民将近10亿,因为狭义网民指国内IP地址注册的,广义网民指所有微信用户,而实际微信用户包括在国外使用微信的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新媒体,由于存在图文并茂、传播速率快、群累加效应大、转发效率高和可以互动等优势,对“貌科学”思潮产生社会影响非常有利,容易为“貌科学”借助,而产生的不利后果也会更加严重。

如何消除“貌科学”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干扰

四十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近五年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压茬拓展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深化改革需創建良好的环境,包括价值认知环境、社会舆论环境和崇尚科学环境等,而“貌科学”作为一种现象,容易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信以为真”“以讹传讹”“贻害身心”的不利影响。具体来说,“貌科学”容易使全面深化改革偏离求真务实的指导原则,不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抉择,千扰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以及各个具体目标的实现。

若想让普通百姓能理性认识、明辨表里、不入俗流,就需相关治理部门审时度势、积极引导、掌控大局。要减少“貌科学”对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干扰,应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关注这种现象发展态势并遏制其广泛蔓延,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指导改革。改革以科学思想为指导,这是社会实践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貌科学”的主观偏好所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影响人们对生活行为作出正确价值选择,这恰恰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依据客观实际进行顶层设计和通过深^调查研究做出科学抉择要求相反。在这个意义上,改革活动以及为改革进行的决策—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自觉地远离“貌科学”。

第二,在改革过程中不能包容“貌科学”。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博大胸怀,尽管“貌科学”不等于伪科学,但是由于它存在主观性、武断断口不严谨等各种缺憾,不在我们改革过程中应有的包容之列。就是说,改革不仅不能包容错误,也不能包容太多的“不确定性”。以错误观念进行改革必然导致失败,而“不确定性”过多将会导致改革成本加大和失败的风险增大,从而给社会带来难以承受之重。如果尽由“貌科学”影响改革,就是“对人民极不负责”,这与共产党人的宗旨和使命根本相悖。

第三,做改革决策要警惕“貌科学”与“民粹主义”苟合。从思潮的角度看,因为“貌科学”在一定情况下能蒙蔽很多人,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容易与民粹主义改革呼声走到一起。改革要走群众路线,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这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要划清改革是要解决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局部利益,是合理要求还是无理要求,具有可行性还是没有可行性。真理不能用民主方式进行考量,同样道理,改革决策也不能迁就那些没有根据的多数人情绪。

第四,要把培育严谨的民族精神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们的民族精神中除了要继续传承勤劳、勇敢、团结、善良、不畏艰难、勇于进取外,还要积极培育“严谨”精神。受传统的各种因素影响,必须承认我们民族的“严谨”精神与世界上有的民族有一定差距。而严谨是科学的精髓所在,不严谨的民族在科学发展和创新改革中将会遇到更多麻烦。对目前现实中存在的类似“把美国吓尿了”的“忽悠”,“人可以实现长生不死”的“憧憬”,“以量代质”的“评价”,“差不多就行”的“态度”,都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培育民族严谨精神过程中不断地摒弃,使科学、健康、文明的中国更加美丽。

(作者分别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责编/高骊 谢帅(见习)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新媒体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推动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