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佳瑜 史诗悦
摘 要: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优化党内政治生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战略性指导意义。本文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理论视阈,探讨地方政治生态出现的问题,旨在找出一条优化地方政治生态、确实可行的党建道路。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地方政治生态;现实问题;优化路径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党内外形势、充分审视国内外复杂严峻挑战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习总书记以全面、科学、严谨的作风把准党内政治生态的“脉”,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旨在提升党员素质、加强党组织建设、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从而探索出一条新型党建路线。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丰富,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的补充,这将会对共产党人政治生态观的构建与确立有着深刻而长久的影响。
一、全面从严治党:优化政治生态的理论基础与指引思想
(一)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步伐
无产阶级的属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与奋斗方向。毛泽东主席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曾将党的建设列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思想已经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位一体”的格局发展到了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五位一体”的格局。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作为贯彻“五位一体”党建格局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坚持党的领导下的重要步伐。不管是为了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推倒“三座大山”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创举,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应该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
全面从严治党旨在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为了增强中国共产党公信力以及改善自下而上的党员作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字是“严”与“治”。“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调,意味着严格要求、严厉对待和严肃问责。确立“严”的基调是要求党员干部思想上与组织靠拢,在生活与工作中对自己抓好“严”这一关。而“治”则是纠正党内不良作风、改善政治生态的有力抓手。“治”在于对党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改善以及问责,做好治理的工作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旨在将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到新一级的层面。这二字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害,二者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坚强后盾。只有矢志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将“严”的态度一级一级推行下去,才能将“治”的举措一层一层贯彻到基层。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基本理念,同时全面从严治党更是坚持党的领导,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最忠实的践行。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践行民主集中的思想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着重强调了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习总书记将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上的“钙”,他认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而党员的理想信念则是植根于广大群众的人民情怀。马克思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有“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代表的阶级属性。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编织了一张“五位一体”的党建工作网络,既将过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更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纳入新的格局之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党建新思维。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树立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将共产党员与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但随着形势的逐渐严峻、党内外诱惑的不断增加,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出现了松动,从而滋生出腐败、钻空子等问题,而正确处理这些问题首先来自于反腐倡廉以及制度建设的推进,这些都离不开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与监督,这既是对党员干部以及党内政治生态的教育与整治,更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一直以党章的准则严格要求党员,以民主集中制的六条基本原则作为推进党的生活与组织建设的标杆,是践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思想保障。党员的思想防线是维护政治生态的基础,更是做好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与深度不断加大,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党员干部意识淡薄、党组织松散等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不断开展整治,加大党员教育与党组织建设力度。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相继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新的征程的开启,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此外,总书记还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重点与难点。这一系列科学的论断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与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探索出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
二、失范与乱序:地方政治生态的现实问题与困境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基于党组织建设与党员干部教育全局考量的指导思想,但在广大地方,尤其是以基层为单位的党组织与党员在所有党组织与党员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全面从严治党更要深入地方、深入基层,将党组织建设以及党员教育等工作提升到第一线,这对于地方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查找与纠正等作用。
(一)局部自我净化功能弱化
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查找问题,党员一般都是地方工作的推动者与一线参与决策者,尤其是以政府机关为主。局部自我净化功能的弱化是影响党组织向心力、党员凝聚力的主要原因。部分领导干部作为地方工作的决策者以及党组与党支部的书记等职务,在工作中往往采取“一团和气”的做法,对党组织内出现的问题采用息事宁人的办法不指出,只求得过且过。这一做法显然与从严治党的要求相悖,而搞“圈子文化”拉帮结派等做法更是人为制造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隔阂。“山头主义”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党员干部提拔与人事任命等方面,这在地方的反映就是党组织活力涣散、党员干部间人心向背。在部分地方还存在带病提拔等现象,这类问题主要仍然是主要党员干部为民意识淡薄、任人唯亲,并没有将人民群众的需要以及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放在首位。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党组织局部自我净化功能弱化引起,这需要党组织自上而下的正确引领,以及适时打破圈子文化,体现党组织纯洁性与党员干部先进性的有效做法。
(二)部分党员干部政治向心力不强
党员干部政治向心力不强主要是来自于党员干部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上。党员干部思想上的问题需要加强思想建设,而思想意识的薄弱反映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则是作风问题。这类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的体现就是大局意识薄弱,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强烈,这在无形之中会削弱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与战斗力。政治观念的缺乏以及官僚主义的抬头同样也是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政治向心力不强的主因。村委会选举权是村民民主权利的直接体现,但其中产生的贿选现象说明村民选举权遭受损害。从重庆沙坪区某村“一元一票”贿选案,到陕西韩城富商1300万元贿选,数额额相差虽然很大,但性质并无差异,都是在村委会选举中直接用金钱换取选票,这种“直接利益”表现为选前发福利、选中发现金、选后发报酬等多种形式。
(三)群众身边的腐败屡屡出现
基层党组织是村民自治的领导核心,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要在推进农村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村干部挪用公款、侵占集体财产、收受贿赂等。挪用公款。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城市化带来的土地扩张、农村集体企业的逐渐成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许多村庄成了建设工程的项目资金、土地征用款、拆迁补偿偿款、各种农业补贴等公共资金聚集地,为村干部腐败提供条件。村干部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党性缺失和监督缺位等原因,其腐败案件屡见不鲜。侵占资产。“国有产权由于所有者和代理人关系不够清晰,存在内部人控制、关联交易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农村由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村民自治异化为“村干部自治”,主要村干部集集体资源分配、集体资产处置、集体项目承包、工程招标等权力于一身,将村庄公共资源据为己有,集体产权难以保障。基于权力垄断和资源占有的两大优势,为村干部筹集贿选资金提供机会,造成部分既得利益者长期盘踞农村谋取私利的恶性循环。收受贿赂。资源腐败与农村土地流转是造成“村官巨貪”的主要因素。合肥市庐阳区某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某在任 8 年间以“咨询费”“好处费”等名义在“城中村”改造、土地征用中向开发商收取贿赂近千万元,被称为“安徽第一贪”。巨额的惠农资金和巨大的集体资源为村官腐败提供了物质基础,农村民主监督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的不完善是村官滥用权力的制度漏洞,利益诱惑面前的党性丧失是村干部挣脱制度牢笼走向腐败的思想缘由。
参考文献:
[1]任中平,马忠鹏.从严整治“微腐败”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以四川省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例[J].理论与改革,2018(02):49-58.
[2]董江爱,梁俊山.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及其对农村政治生态的重塑[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02):30-38.
[3]董瑛.努力构建山清水秀的党内政治生态——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4):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