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帅娜
摘 要:方言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密切,它是某一地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演变出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也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河南省汝州市的方言词语,是植根于当地人们的语用习惯和礼节交往而产生的。汝州市的方言词汇作为当地生产生活和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其方言词汇中蕴含的修辞方法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对汝州方言词汇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其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汝州方言词汇中修辞方法使用的特点及其成因,从而对汝州方言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汝州方言;词汇;修辞;地域及文化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作为语言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修辞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修辞是指选择和利用语言,以求使语言表达更容易和准确,达到作者预期的效果,是从表达方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来研究语言诸要素的运用;狭义的修辞是指修辞格。这里所说的汝州方言词汇中的修辞方法是指修辞格的使用。在汝州方言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词汇包含修辞方法的使用,这些修辞方法使得汝州方言词汇独具魅力。
一、汝州方言词汇中修辞方法的使用
(一)描摹
1.摹声。就是用恰当的词句,把人、物的某种声音,给予真实的摹写。通过摹写,加强读者想象中的听觉作用,创造理想的意境,获得一定的真实感和艺术享受。汝州方言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是从摹绘声音的角度构成的。
(1)吱啦,这是汝州方言中典型的摹声词,这个词用来表示人叫喊或者哭叫的声音。
如:都正歇晌嘞,你是~嘞啥?(叫喊的意思)
赶紧哄哄孩子,嫑叫他~啦!(哭叫的意思)
(2)披哩扑咙,声音的不规则持续震响。比喻做事情风风火火,有一定响动,这个词会使人以听觉联想的形式想象出某人做事时动作幅度的夸张性。
如:他洗个脸也披哩扑咙的。
(3)丝丝弱弱,形容人办事特别拖拉,特别不果断。
如:那人办事不中,丝丝弱弱嘞,能给人急死。
2.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进行如实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汝州方言中,摹状性的词也有很多。
(1)四脚拉叉,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四肢伸开,仰面朝天的躺着,形容人不拘小节,动作幅度大,处于一种疲劳后放松的状态。
如:放学回家他就四仰八叉地躺在了床上。
(2)四棱定,指四四方方的形状。
如:她能给萝卜块切成四棱定,通好看嘞!
(3)四棱四正:指方方正正的样子。
如:那人嘞脸长嘞四棱四正,我记嘞通清嘞。
(4)支支叉叉:一是指某些东西的枝杈四散。二是用来形容一些人自满自大,仗势欺人,到处张狂、显摆的样子。这个词很容易使描述的事物在人脑中形成动感立体的画面。
如: 这棵树嘞树枝儿支支叉叉,给院子都快罩严了。
他仗着他爹是村長,成天改村上支支叉叉,没人敢理他。
(5)支流爬杈:指一些棍棒物堆放得乱七八糟。
如:你看你给柴火垛嘞支流爬杈嘞。
(6)支棱棱嘞:形容人或者事物很规整,很端正。
如:看人家,成天给人家妞妞扎挂嘞支棱棱嘞。
3.摹色。摹色就是通过语言摹写人、事、景、物的外在色彩,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叙述事理更准确,生活画面更逼真,描绘物像更生动,文章中心更突出。在汝州方言中,描摹颜色的词语既贴切又具有趣味性,独具汝州方言的特色。
(1)黑地:指夜晚。
如:他真奇怪,白天不去干活非得到黑地出去干活。
(2)黑老毛:指凶狠的野兽。通常用来给哭闹的小孩子说。
如:快别哭了,再哭黑老毛就来抓你了。
(3)紫不溜:指紫紫的。
如:他一下摔在那里了,膝盖上磕嘞紫不溜嘞。
(二)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汝州方言词汇中比喻的使用使得词汇形象生动,简练直白。
(1)光屁股推磨,一圈一圈丢人:比喻做了某件事,像光屁股推磨一样丢人。
如:他那件事办得,简直是光屁股推磨,一圈一圈丢人。
(2)剔头挑子一头热:比喻做事只有一方面的积极性。
如:他俩这一组,李军可真是剔头挑子一头热啊!
(3)癞蛤蟆上脚背,不咬人膈应人:比喻某些事或人让人讨厌,像癞蛤蟆爬上脚背的感觉。
如:小说里的一些反面人物就是癞蛤蟆上脚背,不咬人膈应人。
(4)兜比脸干净:比喻穷没有钱。
如:我最近经济太紧张啦,兜比脸干净啊!
(5)咯嗒蛋:比喻说话啰嗦的人。
如:小张这个咯嗒蛋,说话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到底咋回事。
(三)夸张
夸张是指夸大,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形容事物。汝州方言利用夸张性的修辞表达想法可以说是很常见的,汝州人说话时,夸张无处不在。
(1)死圪拧头:形容人非常固执,执拗,办事不灵活。
如:他这人死圪拧头,我看你也不一定劝动他。
(2)针扎火燎:形容像被针扎和被火烧了一样严重,有故意扩大事情后果的意图。
如:碰他一下就针扎火燎的,其实根本没事儿。
(3)人来疯:形容一个人爱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夸张的形容为疯了。
如:他一天天就是一个人来疯,都不能见人多。
(4)抓心挠肝:形容一个人十分难受、纠结的样子。
如:妈妈急得抓心挠肝,想去看看吧,工作脱不开。
(5)老渣皮:夸张的形容为不时髦的意思。
如:刚去城里上大学那会儿,我就像个老渣皮一样,不知道打扮自己。
(四)双关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如:(1)产房传喜讯——人家生(升)了
(2)独头蒜——没瓣(伴)了
(3)老豆角子——干弦(闲)
二、汝州方言词汇中修辞方法使用的特点
(一)生动性
从以上汝州方言词汇中描摹这一修辞方法的使用情况来看,生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对声音的描摹到对形态的描摹,汝州人把生活中的事物运用到了语言当中,这样的修辞方法使词汇在表义上体现得形象、具体。
(二)幽默性
上文举出的例子中,有趣的夸张、比喻、双关,让汝州方言词汇以一种幽默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准确贴切
比喻、双关这些修辞方法的使用使得汝州方言词汇准确贴切,展示了汝州人的朴实、乐观、直率的性格和汝州地域文化的特点。语言来源于生活,汝州方言词汇中的修辞恰恰体现出这一点,体现着汝州人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地域特点和文化特点。汝州方言词汇表义精辟准确,干脆利落,朴实贴切,给人一种原汁原味的美感。
三、汝州方言词汇中修辞特点的成因分析
汝州方言词汇中的修辞使得词汇独具魅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种特点的形成呢?
(一)多元文化对汝州方言词汇修辞方法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丰富的语言文字,创造和承载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汝州方言和中原文化在中华语言文化的大体系中别具特色。文化既从时间上影响着汝州方言词汇,也在空间上存在重要的影响。之所以叫方言,必定有其地方性特色,方言是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載者,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复杂性都对汝州方言以及其修辞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汝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之城,其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同时,汝州也是一座文化厚重的魅力之城,其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古丝绸之路的途径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元的文化对汝州方言词汇修辞方法的影响之大。
(二)地理位置对东北方言修辞的影响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因汝河贯穿全镜而得名,位于我国的中原地带,这种大平原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了汝州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铸造了汝州文化的整体特点,其中也包括汝州方言独具的文化气质。在汝州方言词汇的修辞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找到这样一种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吻合的修辞方式:豪放的夸张、生动的描摹、形象的比喻。中原大地的农播耕种,让汝州人习惯了用更接近自然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想法,这都凸显在了每一句韵味十足的汝州方言之中,表现在每一处绝妙的修辞之中。
四、结语
汝州方言作为中原大地的产物,其中蕴含着的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及文化底蕴,中原大地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文化内涵,让汝州方言词汇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其方言中的修辞方法也更是多种多样,值得我们再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周振赫,游汝杰. 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孙蕾.兴化方言修辞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5]卢湘文.湖南浏阳方言修辞格及其文化蕴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