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琳琳
摘 要: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和本质主要是爱国主义精神,其根本还是要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因此,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有正向功能。本文从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三方面讨论了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在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中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民族主义;大学生;国家认同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和本质主要是爱国主义精神,其根本还是要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因此,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理所当然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有正向功能。本文从国家认同的三个基本维度来讨论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在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中的作用。
一、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有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功能
(一)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推动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1.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促进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形成
具有包容性及公平性优势的互联网是公民意识形成及增强的催化剂,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成为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每当发生涉及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社会事件时,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就高涨起来,如果民族利益受到侵害,他们就会联想起近代历史上的屈辱史,从而引起更强烈的忧患意识;如果该事件最终被顺利解决,危机消失,他们的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就会明显变弱。因此,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当前大学生对该类事件的介入代表了其公民意识正在自主地醒悟。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社会效应和文化氛围已经成为大学生公民意识养成教育的精神来源,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可选择的路径,每次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出现,都必定引起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最终进一步增强其公民意识。
2.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拓宽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的渠道
第一,使得大学生从事政治活动更加便利、更加普及。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可不受政治身份限制、如实甚至激烈地在网络上表达自己对网络民族主义涉及的政治讨论的观点;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能够普遍地不受时空的局限自由从事政治活动,行动成本低廉;借助网络的交互性,能够实时跟进及介入他们关心的政治活动。
第二,开拓了大学生多元的政治参与途径。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他们利用微博、qq群、贴吧、网站等方式发表言论来传达政治诉求,从这方面来说,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
第三,丰富了大学生政治参与全过程的手段。网络民族主义事件中,大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获悉真相及来龙去脉,并通过新媒体工具与志同道合者沟通,抒发个人意见,同时又可以在该平台上发泄个人感情。因此,通过以上方法丰富了大学生政治参与全过程的手段。
第四,增强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果。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的互动和交流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视频等图像表达方式,增强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果,更能够吸引大学生参与进来,在新媒体的平台下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3.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
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方面看,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内忧外患造成了大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优越意识一起交织在大学生身上,因此,当代大学生对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社会事件非常敏感。
从大学生的心理方面看,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和清晰的自我认知是该群体的明显特征,他们对国内外的政治事件和中外关系中的摩擦非常关注,通过黑客参与、抵制行为、网络签名、游行示威和特定支持类等参与方式实现网络民族主义的政治参与。由于具有可打破现实社会局限的多种优势,大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中表达个人感情及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大学生成为了网络民族主义事件的传播者、接收者,甚至是重要参与者。
从大学生的情感方面看,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关注民族主义事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自由平等地发表各种言论,甚至针对某些观点进行辩论和攻击,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甚至成为了“意见领袖”,大学生深刻感受到了自由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及被关注的喜悦,从而激发了更高的政治参与热情。
(二)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有利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1.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能够调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动性,激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热情
一方面,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的角度看,网络民族主义能够调动其政治社会化的主动性。传统民族主义是通过理论灌输进行,大学生是被动且消极地接受其思想,这是一种直接政治社会化方式;而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主动的,除了以上方式,还采用间接政治社会化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爱国主义氛围和对国家民族利益的维护,激发了大学生表达爱国情感的主动性和接受政治社会化的主动性,通过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青年领袖的引导和号召作用,大学生们主动投入维护政府合法性和国家民族利益的活动中去,政治社会化效果非常明显,政治社会化质量有新的提高。
另一方面,从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特征角度看,正是其本质爱国主义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网络民族主义者的出发点是积极的,对国家民族负有使命感,愿意为其利益而呐喊、奔走。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唤醒了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觉醒,使之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主动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网络民族主义事件的出现,唤醒了当代大学生们从事政治活动的愿望,他们主动地从理论层面转化到行动层面,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政治社会化。
2.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能够丰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加深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程度
一方面,大学生要进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出现和发展,愈加丰富了其内涵,能够激發不同群体的爱国热情,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创造了发展的氛围。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成为网络民族主义在意识层面的根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蕴含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这些都成为凝聚当代大学生的最有力的力量。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大学生网络民族主义者认可及接受民族文化,能够对国家及民族产生归属感,支持和拥护当前政府的领导。当国家及民族利益遭遇危机时,他们对国家及执政党的支持就更加坚定。大学生们集中到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新媒体平台,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政治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能够拓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作为群众运动和爱国主义实践,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传统方式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依照预先安排好的设定完成,比如专门提供政治教育和信息的团体和组织机构,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从而进一步影响其行动。大学生从事政治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其深入地了解政治,同样,只有加强自身学习和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在网络民族主义事件中,他们愿意认真进行政治学习,了解问题的缘由及发展,为政治实践打好基础,这个过程增强了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促进了自身的政治社会化发展。随着大学生参与网络民族主义政治实践的增多,大学生主动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大大增强了政治动员的效果。
二、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有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功能。
作为社会思潮和政治现象的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自从诞生开始,就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当中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体现的是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朴素爱国主义情感,促进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的爱国情感的成长和民族认同的增强有重要作用。网络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爱国意识形态,它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指向,将网络与爱国主义所包含的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大学生群体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接受了爱国理念,通过这种爱国主义的教育,网络民族主义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共同的兴趣,通过网络民族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大学生自发形成爱国意识,在实践中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民族认同意识。作为一种爱国精神,网络民族主义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大学生们能保持激扬的情绪和发奋的精神,产生内在的鞭策力和驱动力,从而使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利益产生认同感,从感情上自发地维护国家民族利益。
网络民族主义的鼓舞性可以强化民族认同感。在我国全面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少数民众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有消极思想的情况,不能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过分自卑与消沉,而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又导致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社会意识形态更加多元,以上原因要求必须重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要与现在实行的经济体制相匹配。想重构意识形态就必须深化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每当发生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重大事件时,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就被激发起来,这也成为我国网络民族主义不断高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网络民族主义即为对中华民族的承认及对其利益的维护。大学生群体所发起和参与的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和利益的活动,无不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每当国家民族利益受损,大学生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就显现出强大的舆论力量,这种舆论中透露出的民族认同感就是凝聚这个群体团结一心的纽带。因此,大学生在参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活动中,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得到增强,对国家和民族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三、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有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功能。
大学生文化认同,是指大学生群体或者个体承认群体内的新文化或者群体外的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网络民族主义与政治和文化密切相关,在当今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认同是我国政治极力构建与维持的国家认同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国家的繁荣稳定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天赋和个性,也是激发民族成员们对祖国热爱的珍贵的源泉,它将原来分散的民族成员进行集中整合,团结到一起,一起寻找内在价值,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真实自尊。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灵魂。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强化“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就要重视文化认同这个问题。当代大学生是个朝气蓬勃、创新能力强的特殊社会群体,学历层次高,是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担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和重担。努力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认同,这对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大学生学历水平高,他们在生理方面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身体接近但又未完全发展成熟;心理方面,虽然思想发展已经达到成人的高度和水平,却又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就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大学生成员从内心赞同并逐渐认可某种文化现象,从而形成群体的归属感,并在接受该文化之后传播该文化。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是建立在新媒体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和新媒体,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傳播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群体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通过新媒体传播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使大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从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得到广泛传播的基础——新媒体技术角度来看,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拓宽了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广度
首先,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依靠新媒体技术上的新特点、新突破和新优势,实现自由发言、双向互动,大学生群体既是网络民族主义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在互联网平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同时又能随时地、即时地转发,受众广泛,依靠这种“媒体融合现象”,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在大学生群体得到广泛传播,拓宽了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广度。
其次,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在加速生产力的同时,悄悄改变了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依托新媒体深刻地影响和覆盖了广泛的当代大学生群体,具有增进团结、维护秩序、保持和谐、凝聚社会的作用。由于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和发展到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高校和社会舆论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大学生们能够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构建起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最后,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的虚拟文化,在新媒体空间与现实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交流方式,因此,具备独特的传播个性。大学生群体也正在经历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度改变,形成了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在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局面,他们既可以在新媒体构建的虚拟空间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又可以享受现实文化的浸润和滋养。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下的大学生文化认同更加多元、复杂,文化认同的广度得到进一步的拓宽。
(二)从网络民族主义思潮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作方式来看,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提高了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深度
传统的民族主义的传播是借助集体性的,具有象征性价值的集群行为进行,大学生摆脱之前的社会阶层,专门参加一连串的集群行为,获得共同的民族主义文化感受,再重构到社会阶层里。这一过程之后,大学生群体包括个体,均赢得稳定的或者反复性的文化认同。在新媒体条件下的网络民族主义通过新媒体运作的空间化和仪式化过程,把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中,从而改变大学生对媒体、自我和社会关系的感受与认知。大学生通过各种虚拟交往工具,改变了传统媒体仪式性的空间分布和应用,发展出来许多网络平台下的虚拟社群,这些新出现的亚文化形态,已经向现实空间进行延伸并提出利益诉求。网络民族主义对新媒体个体性、个性化和流动性的利用,改变了媒介仪式性的接收形式,提高了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深度。
(三)从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影响的对象来看,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促进了大学生文化认同的个体建构
在新媒体去仪式化的同时,大学生文化认同通过个体化过程建构起来,在新媒体的便利传播条件下,大学生主动参与文化活动,表达欲望更强烈,文化参与行为更为积极。大学生们主动利用文字符号、声音符号,尤其是他们偏爱的图片图像符号,在网络上创造出新的文化样式,比如:网络歌曲、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等丰富多样,在传播中也呈现出个性化的感受,在参与网络民族主义的过程中凸显了个体建构。
参考文献:
[1]卜建华.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民族主义的参与方式与疏导[J].中国青年研究,2011,(07):30-34.
[2]卜建华.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9(02):63-67.
[3]李欣红.大学生文化认同培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4]杨建义.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认同影响的多维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06):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