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

2018-10-13 09:44郭雪娇
青年时代 2018年2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郭雪娇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光荣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创新性的人才,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让小学生可以具备初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基础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首要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学要鼓励学生思维活跃,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大胆的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为以后的数学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反应,创新是依据一定目的,调动所有信息产生新颖思想并获得成果的活动过程,创新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重点是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学生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要成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参与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并给予足够重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现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通过实践认识总结几下几个方面

一、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老师需要结合小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在教育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刑法,发展他们富裕创造力的才能,重视培养交流发现、沟通表达、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意识,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才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自信,表达自己的个性特征,并勇敢的否定传统并用于创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尽量的营造创新的风味,保证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更多自由独立的机会,尊重相信每一个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让创新潜能可以充分发挥。心理研究表明,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以及学习兴趣,因此,良好的创新环境非常的重要,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動中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详细的说,老师要做到一方面懂得保护学生创新的意识。对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大脑中会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打,老师不能盲目否定,要挖掘学生潜在个性和积极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这对创新思维能力拓展起到很大的帮助。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表现上也各不相同。但后天对创新能力的开发培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教学形式来达成培养目的。

二、转变教学的观念,加强学生主体意识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还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跟着老师转,由老师支配。但是对数学来说,有着很强的系统性、相关性和整体性、逻辑性,老师要意识到每一章节在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住重点难点,而且要考虑新旧知识衔接,在大脑中建立清晰完整的链条和网络,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年龄和知识规律的问题。老师设计好让学生回答谈论的问题,用一系列的问题带着学生,又问有答,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导的知识,这种接收灌输知识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对老师的依赖,转变成学习惰性,导致学生不会、不想跟老师提出问题,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逐步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创新潜能。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大部分都是直观表象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老师只有熟悉这些特点,掌握对知识了解的情况,才可以有针对的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创新的意识。老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读书学习,谈论,提问质疑,实现主动学习,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把主动学习权还给学生。

三、教会质疑问题的方法

教会学生提问质疑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策略,在教学实践中要采取以下办法:第一,老师示范质疑。在课堂中要强化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老师做好示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学生学会独立质疑做好基础。第二,在重点难点中的质疑。数学学习章节知识时或会有重点难点,对小学生来说,抽象知识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有所矛盾,老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学习的重点、难点,以便达到突破。第三,在答题过程中质疑。质疑问题的过程是主动积极发现问题,提出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发现规律,提出质疑,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并得出结论。创新能力的特征是质疑学习,要激励学生敢于怀疑,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四、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创新能力不是在学会中形成,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侧重于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现新的知识、新的问题并解决。学会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创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老师的教变成引导,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中要要重视引导设计,要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并不是太深奥,调动起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符合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让学生更易受到启发,激发起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调到创新意识

小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所获取的知识,比从他人或者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要清楚深刻的多,并且他们在实践的同时身体和大脑都得到了锻炼。每个人都有潜在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小学生们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什么样能做什么样不能做,这些提出的疑问可以深化学习,促进思维意识活动。小学生的思维只要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课本为他们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老师要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做到真正放手让学生来操作,在操作中使得学生的创新意思萌芽,体会创新的快乐,得到创新的成果,进一笔的引起对探究创新的意识以及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质疑,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思考精神,让学生成为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季敬海.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应注重“三性”[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年03期.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