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高离职率的分析与应对

2018-10-13 09:44杨继玲
青年时代 2018年27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职业生涯就业指导

杨继玲

摘 要:根据麦可思调研报告数据,金融专业离职率居高不下,影响着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企业用人稳定性,影响着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应对这个严峻问题,高职院校与专业应加强就业指导及提升教学质量,用人企业不断完善用人机制,毕业生必须加强自身调整,家庭也要合理引导鼓励,多方共同协作降低离职率,提升就业质量。

关键词: 离职率;就业质量;职业生涯;就业指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同时强调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动毕业生就业,成绩显著。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就业数量居高,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并首次超过本科(91.6%)。但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某些指标却不理想,如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为42%,远远高于本科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23%。而在麦可思《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中,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离职率达到58%,较全国离职率高16个百分点。通过以上调研数据,可以发现高职毕业生离职率普遍较高,而本院金融专业毕业生离职率更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这一指标的非正常状态,本文展开分析。

一、金融专业高离职率分析

近几年来,通过对就业企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可以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金融专业离职率高,有其正常性

1.与社会就业中员工离职率高的现状相符,是一种现实的必然

国内最大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推出的《2017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称:2016年员工主动离职率整体达到16.0% 。高科技、金融、消费品行业的主动离职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1.6%、17.3%、17.1%。基层业务(操作)人员离职率是所有职位等级中最高,达到27.2%;90后新生代更希望去条件好的企业工作,人员流动性增大;近三年应届生离职率始终维持高位,2016年应届生离职率为26.5%;销售人员往往采用基本薪酬加绩效的薪酬体系,浮动薪酬占比较高,业绩压力大、工作强度高,一旦薪酬难以达到预期,人员流失往往较快,离职率达到 21.7% 。

目前,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在非银行类金融类企业,作为应届毕业生、作为90后从事基层的金融产品(服务)销售业务。因此,将这些特点与前程无忧上述调研结论对比之后,可以看到金融专业离职率状况符合社会就业离职率高的大趋势。

2.面对金融毕业生面对的金融行业发展形势、就业岗位现状,专业离职率高是一种必然

近些年来,相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疲软,中国金融市场保持蓬勃发展态势,金融企业人才竞争激烈。2015年,政府出台“互联网+”相关行动计划,支持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发展。由此,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人才缺口很大,互联网金融企业频频挖角,加剧了行业内人才流动的频繁,导致员工主动离职率日渐走高。

从实际来看,金融专业毕业生从事基层的金融产品(服务)销售工作,虽然压力大,但只要顶住压力,这个岗位相对其他行政、操作类岗位,更加容易表现能力、做出成绩,往往很短时间内就能够脱颖而出,在职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金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背景下,这部分小有成绩的同学有很多机会跳槽,赚取更高薪酬或晋升更高职位。因此,金融毕业生离职率高在这种行业发展形势下就成为一种必然结果。

(二)金融专业离职率高,也反映诸多问题

1.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不足

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两个方面。高职学生录取批次靠后,成绩偏低,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造成就业综合能力欠缺。当前,高职课程教学不断强化课证统一、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等各种改革,在专业技能、专业实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不断深化,畢业生专业能力提升很快,但是专业素质欠缺相对突出。金融作为服务性行业,要求毕业生在专业素质上应该具备较强人际沟通能力、抗压能力,但很多毕业生上岗之后发现,“事情会做”但是“话不会说”,与客户交流不畅,被客户质疑时不能有效解决,造成最终业务办理不顺,客户不满甚至流失,未能满足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2.毕业生就业心理有偏差

在就业中,毕业生有两种心理偏差表现尤为突出。一是急功近利,忽视职业生涯规划与长期发展。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客户经理,在就业初期需要从零开始累积客户资源,待遇较低,工作压力大,这时很多人难以坚持职业发展路径,为短期多赚几百元匆忙跳槽,忽视长期职业规划。二是自卑心理,不能直面竞争,易于逃避。高职毕业生存在学历差距、综合文化素养欠缺等问题,在就业竞争中会让自己处在被动地位,害怕退缩,一走了之,失去职业发展机会。

3.家庭对毕业生就业干预多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于客户经理岗位时,初期工作压力大,工资不稳定。很多家长出于爱护孩子,觉得太累太苦,会希望孩子稳定即可,无所谓工资高低,催促孩子换工作,很多毕业生由此离职。

二、金融专业毕业生高离职率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般来说,较强的就业稳定性有利于毕业生职业知识、技能积累和中长期职业发展,也有利于逐渐形成、提升高职院校和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高离职率问题,提升就业质量。综合考虑金融专业的实际情况,本人认为,毕业生在金融行业内由于升职加薪等原因造成的离职率属于合理、可接受范围,作为严峻问题需要应对的主要是不能适应行业竞争压力、岗位工作压力而形成的最终会影响专业相关度的离职率。

结合工作实践,金融毕业生的高离职率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应对:

(一)高职院校和高职专业加强就业指导和专业训练

1.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质量

高职阶段是面对社会、进入职场的最后一个阶段,必须对高职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专任就业指导教师的任务,也是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任务。

首先,做好就业心理指导。指导毕业生正确处理就业环境和自我意识的认知,指导毕业生充分了解自身需求、企业信息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合理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功利心理、从众心理、依赖心理、责任意识等。

其次,帮助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指导毕业生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对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权衡,同时加强毕业生专业认知、职业与行业认知的培训,最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与专业方向,更合理地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规划好职业发展路线。

2.加强岗位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增加岗位适应性

高职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因此专业的教育教学必须侧重于某个职业或岗位,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能够锻炼出实用的技能和本领,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开展工作,得到單位认可,提升自信心,督促自己可以在专业岗位上持续性工作,在专业对应行业内持续性工作。

(二)毕业生自我调整

岗位的适应、职场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毕业生自身。毕业生应该及时自我调整,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过渡,完成身份转变。例如:熟悉员工守则,以员工的身份看待和要求自己;充分了解认识企业的背景、文化、发展前景,融入企业,增强主人翁意识;正确处理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合理定位新进员工身份,谦虚谨慎;正确认识实习期间与转正之后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正确认识企业在发展不同阶段面临的机遇与问题。只有加快速度完成自我调整,毕业生才能更快、更好适应社会、适应岗位,在适应之后求得职业生涯的进步与长远发展。

(三)企业建立、健全用人机制

90后毕业生逐渐进入职场,与70、80后相比,表现出很多不同特性,思维活跃、性格冲动。如果用人企业不能及时改变人事机制予以适应,会导致员工离职率高,影响企业的经营。

首先,企业要注重对90后毕业生的引导和人文关怀。对毕业生开展针对性培训,让他们企业文化、公司前景、工作职责、职业发展等,通过“传、帮、带”等形式使毕业生尽快融入企业。同时关注新进员工的心理状况,理解、关心他们,给予工作和生活上必要的人文关怀。

其次,企业要建立合理薪资制度。例如:合理安排实习期、明确员工薪资上升调整渠道、建立合理奖惩机制,结合社会发展和行业标准及时调整工资结构。

(四)家庭合理引导与必要鼓励

家庭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有着直接作用,影响着就业方向与就业稳定性。家长需要结合自己人生经验,协助孩子树立正确就业观和工作意识,正面引导面临的就业问题,给予鼓励面对工作压力,提供切实有效的择业建议。

参考文献:

[1]麦可思.《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2017)》.

[2]前程无忧.《2017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

[3]麦可思研究院.《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4]褚蓉.刘玉生.高职院校毕业生高离职率分析及对策.《现代职业教育》.2017年第6期.

[5]朱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素质提升路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P.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职业生涯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