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分析

2018-10-13 09:44赵静朱王倩周海一
青年时代 2018年27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职业生涯阶段

赵静?朱王倩?周海一

摘 要:良好的职业规划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职业的基础,对于中高职贯通学生来说,进行职业规划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尝试从学生主体、家庭、学校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职业生涯规划

一、中高职贯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改革日趋深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与之相应变化。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产业结构、地域需求和人才变革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工业、制造业等领域就业岗位明显减少,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如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岗位明显增多,如果不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2.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满足企业选拔培养人才需要

早在20世纪初期,被誉为职业生涯之父的帕森斯提出了职业生涯理论的雏形,60年代后,施恩等人将“职业锚”理论和“生涯”两个概念融合,这也使得职业生涯最初的关注点在于人于职业的匹配上。在校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很容易在就业时造成盲从现象。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很难招募到适合企业发展,适应岗位需求的学生,在入职后,也更容易造成离职现象。

3.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满意度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学生,规划的出发点在于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其落足点更在于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自我认知,有针对性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完善职业素质,选择适合的就业岗位,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就业的满意度。

(二)中高职贯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意义

中高职贯通是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进行的一种创新,与传统的“中职+高职”或“普通高中+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中高职贯通采用一体化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支撑产业结构升级,打通中职学生上升渠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中职阶段,鲜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在高职阶段,因学制时间所限,学生转段第一年尚在适应大学生活时期,对职业规划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第二年即面临毕业,没有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容易造成就业迷茫现象或者频繁择业。

二、中高职贯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

基于中高职贯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特殊性,笔者对我校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调查涵盖四个专业,五所学校(其中四所中职校,一所高校),共计370名学生,其中中职阶段学生203名,高职阶段学生167名。发放问卷370份,回收370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一)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的调查

从调查来看,多数同学都能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进行规划准备不足。调查中92.4%的学生认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或者非常重要,中职阶段学生占89.6%,高职阶段学生占95.8%。对于是否思考过未来职业,12.5%的高职阶段学生表示从未思考过,20.6%的中职阶段学生表示经常思考。对于如何进行职业规划,24.8%的学生表示清楚或者非常清楚,其中中职阶段学生占比17.2%,高职阶段学生占比34.1%。

(二)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调查

从调查来看,大多数同学对于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准备不足。调查中发现,92.5%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时该考虑的事情,对于如何进行职业规划,37.6%的中职阶段学生表示,会主要参考父母的意见,43.2%的中职阶段学生认为可以同学学校的教育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57.4%的高職阶段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自己的事情。

(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

从调查来看,各所学校实施的程度和途径各有差异。在高职阶段,会通过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企业参观、职业规划大赛、模拟职场大赛等形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在中职阶段,仅有1/5的学校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到课程教学里,该课程归属于思想品德教育课,另有2/5的学校会通过企业参观、企业实习等形式让学生提前感知职业发展教育。

三、改进中高职贯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在学生,学生是否愿意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是否能够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至关重要。对于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学生来讲,因为其学制和学习形式的特殊性,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中高职贯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及时纠正对职业生涯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在自己成长过程的观念,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不断增强学生自主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知识学习、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对自己兴趣的剖析,找准适合自己、满足自己兴趣所需的职业类型,有利于学生在就业时更加精准进行定位,找准职业目标;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正确认识性格对于职业发展的意义,扬长避短,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充分利用在校时间,通过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等形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技能,及早为走入职场做好能力储备。通过对自我的认识和剖析,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实现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二)优化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方式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中高职贯通专业而言,无论是中职阶段学校还是高职阶段学校都有着重要的责任。从课程设置上,当前的中高职贯通专业基本上实现了在专业教学设计、课程体系等方面的贯通,甚至有的学校业已实现了教师交叉任教,单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言,尚未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导致目前有的中职校开设职业规划课,多数学校尚未将其纳入课程体系,高职阶段的学校对之前学生对职业认识的程度并不完全了解,对同一内容可能会出现重复授课的现象,当前,亟待需要中高职贯通学校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起点看终点,从终点看起点,协同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方案和实施步骤,形成一贯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方案。同时,不断提高职业生涯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除了能够进行课程授课外,通过规划答疑、规划大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职业辅导。

(三)更新家长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受传统教育观念思想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倾向于将高考作为唯一出路,学生在父母眼里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家长对职业规划、职业发展概念认识不够全面,认为这是读了大学之后的事情,是学校的责任。而家长其实更为了解子女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职业倾向,更有助于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供支持。建议强化家庭对子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责任,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积极争取家庭的支持,父母要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孩子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合理设计未来生活,指导孩子进行合理的升学和就业选择。

参考文献:

[1]黄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优化策略[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报,2018,2.

[2]陆国民.试析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

[3]吕梦醒,戴坤.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就业指导,2018,8.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职业生涯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