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发展

2018-10-13 09:44徐志敏
青年时代 2018年27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设

徐志敏

摘 要:实验室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主要因素。科学的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室文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建设水平远低于实验室硬件建设水平。内涵建设的不足限制了实验室的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实验室文化建设内涵的分析,在分析当前实验室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实验室文化建设保障措施及建设途径,以期提升实验室文化建设水平,提高建设速度。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验室文化;建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2006年以来的长足发展,目前其规模已与本科教育规模相当,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硬件设施及师资队伍方面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校园内涵建设由于多方因素及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制约,发展速度与水平没有跟上硬件设施的发展,这导致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不仅没有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发展。实验室文化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是实验室持续发展的保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促进实验室发展,必须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

一、高职院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内涵

实验室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目的亦是服务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特性及其培养定位决定了其实验室文化在具备科学性、教学行、专业性、人文性、创新性等特性的同时,还须凸显“职业性”,即不同类型高职院校实验室文化需具有相关行业的职业特性,一般包括:行业理念、行业标准、行业特征、行业技能、行业道德、行业人文特征等。

实验室文化是以实验管理和运营为中心,由实验室全体人员共同塑造形成的理想追求、敬业精神、群体意识、团结协作和融洽和谐为主题的文化氛围。实验室文化是现代实验室管理新视角,表现了实验室特有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实验室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持续、系统的工程,是实验室全体人员在一定的思想、目的、及价值取向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运用一切可运用、能运用的资源进行实验室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创造与建设的过程。强调科学的价值理念、计划性与组织性,以及全员参与性。

二、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校园内涵建设起步晚,实验室文化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实验室文化建设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对实验室文化建设意义及内涵认识不足。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建设灵魂,有教学功能、科研功能、知识功能、熏陶功能,良好的实验室文化为实验室营造有利于教学、科研、学习的弥漫氛围,引导人们形科学的价值取向和正确的行为导向。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参与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是教学、科研、学习持久的助推器。其软性的管理特点符合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以人文本”理念。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阶段问题及实验室文化建设本身存在的困难和其作用发挥的隐蔽性特点,导致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师生对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意义认识不足,在忙于建设硬件设施及课程方面的同时,实验室文化建设被拍在了最次要的位置。

对实验室文化内涵认识不足,尤其对实验室精神文化方面的理解不足。由于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与巩固,造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学生被动参与,唯教师、理论为权威的氛围,导致实验室中本该拥有的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职业精神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

第二,实验室文化建设内容单调,缺乏系统的内容规划。当前实验室文化建设停留于制定及张贴一些简单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名人名言画报,其建设没有充分挖掘实验室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没有与实验室专业特性及职业特性相对接,没有营造和谐开放的人文环境以及行业场景的真实模拟环境。

第三,实验室文化建设工作没有形成全员参与式的和谐开放环境。目前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任务停留在实验室管理人员身上,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工作指示,进行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实验室环境的布置、实验设备的维护、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管理与监督,没有充分调动教师及学生参与,教师与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使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到实验室文化建设意义,甚至会引起抵触情绪。

第四,实验室建设工作运行组织机制不健全。健全的组织机制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组织载体。当前职业院校以“校、院、系”三级管理为主要特征,严格强调层级节制延伸到实验室层面,导致实验室中影响领导决策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上级权力,决策的专业化、决策过程的透明化很难保证。被僵化运用的管理组织模式会带来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恶化。实验室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机制、人员管理激励机制、制度建设机制都存在很大的缺陷。

三、实验室文化建设保障之举

科学实验室文化的其形成离不开系统的设计以及与之配套的贯彻落实措施。实验室文化建設只有在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及正确的实验室文化内涵的指引下,全体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参与中,凭借科学、合理的组织及制度和一定的经费保障才能科学而可持续的进行。

(一)明确实验室文化内涵,以明确的指导思想指引实验室文化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指导者。明确的指导思想解答了实验室文化建设“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的基本问题。高职院校实验室文化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质、创新精神的必不可少的举措。高职院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高职院校培养定位,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职业性、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包容开放的人文精神、探求真理的专业精神作为指导思想,指导实验室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

(二)完善规章制度,以健全的组织制度保障实验室文化建设

健全的组织制度是任务运行的重要保障。实验室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长远的任务,其有效运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及与之配套的权责分配和行为保障制度。完善的组织机构能够保障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管理人员责任到人,从顶层设计到阶段性的目标任务,从各实验室文化建设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到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的奖惩,到每项任务的落实措施都能得到保障。完善的组织制度保障各项建设任务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可实践性强,每位实验室文化建设人员职责明确,角色定位准确。由此实现实验室文化建设任务得以可持续执行,实现其长远发展。

(三)提高实验师资队伍水平,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障实验室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实验人员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具体执行者,其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实验室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长久的“重理论轻实践”,高职院校实验人员被看作理论教学与科研的辅助人员,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个人成长路径及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实验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实验室文化建设。高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其品德修养和教风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行为规范以及认知能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是实验室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四)密切校企合作,共建先进实验室文化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也明确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发展途径。实验室文化建设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校企文化共融可增加实验室文化中的职业特性,增强学生对职业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的“零距离”过度。校企合作可为实验室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实验室文化建设需要必要的经费投入,长期以来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视不足导致其经费投入不能保障。

四、实验室文化建设路径

“文化是一种积淀,是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处事态度、赋义方法、社会阶层的结构、宗教、时间观念、社会角色、空间观念、宇宙观以及物质财富等的积淀,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得的”。实验室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精神文化,即为全体实验室相关人员共同认可与秉持的理想信念、思想情操、道德行为、工作态度等价值观。如何促进抽象的实验室精神文化更系统方便的传播并成为每位实验室相关人员各自的信念、价值观是实验室文化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抓手,具化实验室精神文化

制度即规程,是实验室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实验室制度文化对实验室人员行为起着约束与引导作用,决定在实验室管理及使用过程中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被禁止的、值得激励的、被惩罚的。制度背后的指导思想、理念就是实验室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另一方卖面在于其配套的激励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实验室文化建设效率。为调动全员建设积极性,实验室文化建设激励机制需覆盖实验室全体人员。激励管理人员、使用人员以更加積极、科学、创新的态度投入实验室文化建设中。

(二)以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物化实验室精神文化

环境文化建设是一种显性的文化建设,主要在于实验室内外环境等硬件设施的布置。主要包括:实验室格局的规划、实验设备的摆放、实验室走廊布置、实验室门牌等标识的安排等。意在通过物化的实验室文化体现所倡导的实验室精神文化,营造实验室文化氛围,方便师生,为教学科研提供便利,使置身其中的师生受到外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行为、观念的转变与发展。

(三)以榜样的力量,强化精神文化的感召力

榜样对塑造人的行为、内化价值观念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验室文化建设方面应该充分利用榜样,发挥榜样的推动作用,增强实验室精神文化的感召力,加速实验室精神文化的内化。首先,选择确立正确的榜样。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实验室精神文化理念为广大师生挑选正确的榜样,并对榜样的价值理念、行为事迹进行有效的宣传。第二,充分利用实验室文化建设激励机制,在师生当中选择榜样,用师生身边活生生的榜样,贴近实际、贴近教学、贴近学生,增大榜样的带动作用。

(四)创建平台,鼓励全体人员共建实验室文化

实验室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以人为本的实验室文化注意人的主导作用,注重人的潜能的发挥,它能够激励实验室全体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自愿为实验室建设多做贡献。高职院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全员包括:学校各级实验室管理者、实验室的使用者(即师生)、共建实验室的参与方(行业合作者)。他们各自在实验室文化建设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共同为实验室文化建设增添色彩。

为激发全员参与实验室文化建设,学校需要为其搭建参与平台。比如创建各种比赛活动,通过比赛一方面为全员提供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可通过选拔表现优秀者树立榜样,进一步发挥榜样的宣传与带动作用。

五、结语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与质量关系着实验室建设水平,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提升内涵质量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而综合的系统任务,在实验室文化建设过程中既需要做好保障工作,更需要转变观念、以人为本、积极创新、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全员参与,以包容创新的态度提升实验室文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桑建利,向本琼,鲍蕾.创建一流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3-7.

[2]李俊杰.浅议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管共享平台的构建[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92(2):86-88.

[3]吴翠玲.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3(08):79-81.

[4]张宏勋,和萌林,陈从志.高校实验室教学文化变革的阻力及其化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50-153.

[5]拉里.A.萨姆瓦.跨文化传统[M].陈南,龚光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28.

[6]周守喜,胡毅,石东平.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4):96.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