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帅?杜建勇
摘 要: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逆序创新的教育理念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为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信息载体,逐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文本将微课和翻转课堂引入到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中,针对当前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微课为工具,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变为课前线上、课中线下和课后反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事半功倍的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职业规划
一、引言
长期以来,课堂是教育的第一阵地,也是高校育人的主要渠道。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关系到教育效果和育人效果。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传统教学的效果越来越凸显出不足。随着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应随着上述变化而改革。2000 年,Lage和Platt在《經济学教育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章,Baker在国际会议上也发表了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正式明确了翻转课堂的概念。近几年,翻转课堂的模式逐渐被我国学者接受,掀起了一阵研究翻转课堂的热潮。目前,翻转课堂的应用主要在高校和高中课程中。微课最早见于戴维.彭罗斯,是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产生的一种教育载体。微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能够将整块的知识分段化、碎片化,有利于各种配合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国内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是胡铁生,此后深圳、杭州、山东等地区的学校进行了探索性建设和应用。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从2000年后在国内高校兴起的一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就业质量,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引导性作用。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该门课程要求,要让该课程力求实践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创立本课程至今,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课程自己内容原因,课程内容设置和改革一直在进行之中,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效果,是整个社会发展对学生要求提高的必然结果,是学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改变,同时也是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观,适应职场,提升自身职业水平的有利保障。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填鸭式教学横行其道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课堂还是以教师板书和讲述为主,此种教学模式适用于基础理论课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内容多、实践性强和个性化强的课程,并且贯穿着整个职业发展的很多案例内容,任务多、情节性强、理论少是其主要特点。传统的课堂授课难以达到授课效果,单纯靠老师上课的讲述很难胜任,很难达到教学效果,也做不到对学生个性化指导。
(二)教学内容单一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不仅仅是单纯在学校里如何学习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内容,应当包括很多例如面试、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和如何加强实践等具体情节性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丰富多元。当前的内容大多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内容单一,应该增加例如面试的视频、专家讲座和技巧性的内容,并且,由于高校教授缺乏一定的现场或者企业工作经历,尤其缺乏企业hr的工作经历,不能很好的从人事招聘和一线工作的角度来进行授课,是本门课程的短板。
(三)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强
由于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陈旧、教学内容的单一,本身部分高校将此门课程列入非必修课程,学生不够重视,自主学习性不强。我们应该改革本门课程,从学生真正的兴趣点和真实需求出发,让学生掌握必须的教学大纲内容基础上,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效果反馈的缺失
当前国内高校普遍课程管理松散,大学老师上完课就离开学校,和学生沟通少,反馈少。一门课程上完后,老师不清楚学生学的如何,教学效果如何,最后的实践效果如何。我们应当改正这种现象,有进有出,反馈好最后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次教授这门课程提供一手的教研材料,做到真正的跟踪指导。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微课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型载体工具,如今已经应用于教育信息化中,其优势特征明显,简短有趣,使课程内容栩栩如生。虽然微课的容量不大,但是其反应的内容比较精辟,趣味性强,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微课便于置于社交媒体或者网络空间中,加上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和观看,便于碎片化学习。微课的主要内容是时间简短的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贯穿着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是逆序教育思想的创新做法,通过改变了教学流程的顺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限制。具体而言,翻转课堂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部分课堂学习内容前置,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部分转移给学生,可以灵活的安排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是对传统课堂教授模式的一种彻底的变革性颠覆。翻转课堂从教学的根本出发,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学生由浅层学习带入到深层学习中,是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翻转课堂是根源上将是舶来品,在引入国内的教育中存在着水土适应问题,是一个不断改革、不断演变和不断深入的过程。并且,针对不同的课程,翻转课堂的实施也略有不同,但总体的指导思想和模式是大致相同的。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我们结合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目前的现状,针对这门课程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知识宽度广和行业工作经验要求丰富等具体的特点,利用微课的特征优势,基于翻转课堂的原理进行课程改革,本次改革的方案为讲原先的纯课堂讲学分为课前线上教学、课中线下教学和课后教学反馈,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一)课前线上教学
首先,我们根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精选内容,确定本门课程的12个专题,根据12个专题的具体要求,确定核心知识点。邀请企业HR和校内专家共同修订核心知识点内容,依靠学校电教中心根据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拍摄微课,并整理好上传至网络空间中。当课程开始时,通知班级的学生每节课提前在宿舍获教室通过网络学习本节课的微课,提前预习和解除本节课的内容。同时,教师和学生也要加强网络上的互动,通过在线平台和微信等社交工具互相讨论,教师在这一环节了解到学生的真实需求,记录下来归纳总结。
(二)课中线下教学
根据课前的线上教学内容,学生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程的知识认知,不需要在花大量的时间导入课程和理论讲授。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扮演的角色是知识学习的促进者,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模拟下具体的场景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学习。同时,根据课前的线上教学内容,进行线下解答。除此之外,课堂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HR和相关专家进行专业相关的介绍和解答,多行业立体多维度的丰富课程内容。
(三)课后反馈教学
通过上述两段教学过程后,进行反思评价。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后,教师应该反思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翻转课堂上每个环节的得与失。教师应该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反馈,将学生的不足总结好下发给学生进行改正,对教师自身授课的不足进行分析总结,或者需求同行帮助,进行反思提高。
将微课和翻转课堂两种新的教学资源模式引入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个性化指导课程,符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目标要求。翻转课堂的模式实现了教师“教”的能动性与学生“学”的能动性的统一,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记忆深刻的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所采用的优质教学微视频资源,多元的教学形式,将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与认可。
参考文献:
[1]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12.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z].2007-12-13.
[3]王永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15):86-88.
[4]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5] 刘正喜,吴千惠.翻转课堂视角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5(11):67-72.
[6]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2014).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6):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