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玲
摘 要: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对于增强大学生整体发展实力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困境以及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以期找到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合理方法,进而推动工匠精神的教育。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工匠精神”一词在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之后,各行各业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是追求精益求精,其特点为严谨、耐心、专注、坚持、敬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重拾“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诉求。
一、工匠精神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可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工匠精神契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现实需要,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具体来说,工匠精神的落实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提供了方向和动力。一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怎么样,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其对国家对社会贡献情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强调工匠精神是基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脱节的现实难题,是应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抉择,将工匠精神贯穿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能有利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
(二)工匠精神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契合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追求的创业信念和创新精神培养相契合。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必然选择。时代赋予了工匠精神内涵新的意义,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信念、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是破解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困境的有力切入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存在诸多困境,而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高校应积极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抓住新的发展契机,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视域下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困境
(一)重理论轻实践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高考”成为唯一出路,我国大学生,都是“高考”这一竞争途径的胜利者,大学生被培养成“考试能手”,他们基础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较差。现在高校实践教学都几乎不处于主流或次主流地位。比如说一些控制类的专业课,现在的教学模式是宁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用幻灯片去讲解,也很少把学生带到大型工厂、发电厂进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方面,大多从校园到校园,很多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这些造成整个校园学习主流重理论轻实践。
(二)重形式轻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热衷于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比赛虽然能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发掘潜能,但如果单纯轰轰烈烈搞活动,缺乏“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引导,容易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走入浮躁、不切实际,甚至急功近利的误区,轻言创新创业,忽视创新创业的真正内涵,摆不正位置与心态,难以脚踏实地,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遭受挫折,甚至一蹶不振,不但影响大学生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双创”的推动。
三、工匠精神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培养路径
(一)营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传承。建设以社团文化为引领的发展理念、以科技活动为平台、以科技创新基地为依托的校园文化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邀请当地具有匠人精神代表人物到学校作报告,通过现场交流和学习,来感受匠人精神在他们成功的路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借助网络平台,比如易班、微信等,定时推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把匠人精神教育寓于无形的生活当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工匠意识”和“工匠思维 ”。
(二)加强学习培训
大学生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与培训,掌握必要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要鼓励大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和专业培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锻炼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分析思考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职业技能,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分析,充分了解创新创业项目的特性、现状和发展前景。同时,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对社会风险及困难、坎坷的抗压能力,还要充分培养和磨砺自己敬业、严谨、专注、坚持、毅力等品格,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奠定内在的基础。
(三)强化实践体训
工匠精神培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实践体训能使其内化为真正的职业精神,因此,高校应加强创新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活动项目的开展,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项目,严格立项审批、可行性分析和结题成果验收,在实践中锤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要注重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促进高校产学研的一体化开展。同时,应积极鼓励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大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形成高校、企业和政府合力支持创新创业的互助模式。而大学生也要重视创新创业的实际体验,通过社会实践,真正地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应用领域的发挥。
(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以工匠精神培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要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大学生学会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沟通与交流,通过术业有专攻的职业定律,使团队成员之间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发挥出团队之间的最大效益。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識,积极组建跨专业、跨年级、跨地区的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建立互帮互助,传、帮、带相结合的良性运作机制。培养大学生间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品格及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从整体、大局出发,具备大局意识和长远规划,互相学习、借鉴,及时总结,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开展,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同时,为社会创新创业开展树立团队典型,真正把工匠精神落实到实处,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玮.工匠精神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分析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 (02):36-38.
[2]卢琰.大学生“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 , 2017 (22) :69-71.
[3]章军,邢维迢.“工匠精神”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10) :167-168.
[4]张凯亮.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21-23.
[5] 钱铮,张羽程.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8(03):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