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
蜜蜂,这美妙神奇的小昆虫给人赞美得够多了。
当我们看到繁花似锦的时候,会想到它。尝到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的时候,会想到它。有时,就是看到出色的劳动者博采众人之长,进行卓越的创造的时候,也禁不住想到它。
为了采一公斤的蜜,蜜蜂在一百万朵的鲜花上面,辛勤地飞行、酿造。而酿成的高度浓缩的蜜糖呢,不论荞麦蜜、椴花蜜、槐花蜜、橙花蜜、枣花蜜、荔枝蜜、龙眼蜜以至其它什么的,又都是颜色那么鲜艳,甜味那么浓烈,可以保存得那么长久,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很美妙的。世界上如果没有蜜蜂,地球也将为之减色。这小小的采蜜使者,它的活动方式使人想到劳动创造,也想到艺术和哲理。
可是,人们赞美蜜蜂,总是着眼于它所酿造的蜜糖,而很少去赞美它的刺。实际上,如果蜜蜂光会酿蜜而不具备战斗本领的话,蜜蜂的命运恐怕就相当糟糕了。我看过一个童话剧,表现的是黑熊在森林里偷蜜,被蜜蜂螫得狼狽奔逃的故事。在森林里,会偷蜜的动物自然不只黑熊一种。但黑熊偷蜜是很著名的,好些伐木工人都讲过这样的故事。如果蜜蜂失去了它的刺,那它在被人类收进蜂房养殖以前,遭遇大概就相当不幸,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大量地繁殖了。
蜂刺和蜂蜜,实际上都同样值得赞美。
一根蜂刺,究竟有多大的威力呢?
如果单独地看,它最多只能使人的皮肤肿起一个小小的疙瘩,但是累百累千的蜂,集体的针刺,威力可就相当惊人了。凡给蜂螫过的人都知道,蜂在攻击动物时,那种英勇搏斗、视死如归的精神,着实令人赞叹。我有一次给几只蜂螫过,虽然感到奇痛,但看到失去蜂刺以后,坠地挣扎死亡的伤蜂死蜂,心里却莫名其妙地涌起一种钦佩的感情。
这些年来,中国的养蜂事业很发达,常见到一些外省的人,带着一车一车的蜂箱,像草原牧民“逐水草而居”那样,“逐花蜜而居”。特别是浙江省的养蜂人,“追蜜”的足迹几乎遍及南北各省。在火车站里,或者在什么正当原野繁花盛开的农村,我有时和这些养蜂人聊天,他们告诉我的事情常常使我非常惊异。有一个浙江养蜂人说,他曾经亲眼看过:当一匹马碰倒一个蜂箱的时候,整群蜂的威力,竟然把那匹马活活螫死。
能够螫死一匹马的蜂群,也能够把一个人螫死,那是用不着多说的。在国外和国内,都发生过这种事情。
大凡一个人如果有什么奇特的经历,就总想把它告诉人们。我接到的读者来信中,有一些就是陈述他们的奇特经历的。江西有一个采药人写过一封信给我,说在江西的山区丘陵地带,有一种土蜂,把巢穴筑在地下。飞行时发出强烈的嗡嗡声,像轰炸机似的。有一次他和同伴上山采药,一路挖着“黄精”。秋末冬初,正是挖黄精的好时节,他们越挖越多。不料一不小心,竟碰到了土蜂的巢穴。土蜂轰的一声飞了起来,他的同伴才被螫了一下,立刻仆倒在地,他自己也给螫了一下,立刻感到眼睛发黑,嘴巴发麻。这个采药人素来知道这种土蜂的厉害,当地的山民传说,被它围攻的人伤重的可以致死。他立刻抛弃药篮,拔足狂奔。但走了一段路,又觉得那满满一篮黄精,舍弃未免可惜,就折了一条树枝,当做武器护卫着自己,再走回蜂穴附近,想取回药篮。谁知穴口两只守卫蜂,立刻向他袭来,他的大腿和下颔,又都给螫了一下,嘴巴马上歪了,只好又跑步折回。抵家之后,脸部、手部、腿部,都肿得吓人,用草药医疗后,好几天才逐渐消肿。五天之后,这个采药人和他被救起的同伴为了报复,又约了好几个人,穿上雨衣胶鞋,带了松脂、汽油、手电筒、袋子、锄头等等东西,到达蜂穴附近的时候,看到那篮药材仍然好好地摆在地上。他们采集树枝,趁天黑把它堆放在蜂穴口,然后洒上汽油焚烧。在烟熏火焚之下,蜂群终于丧失了战斗力。他们开始挖那个洞,洞口只有十公分左右,但是里面的宽度和深度居然都约莫有一米。土蜂的巢像宝塔似的一层迭着一层。累百上千的土蜂,经过烟熏,失去了飞翔的能力,但仍然发出嗡嗡的声音,密密麻麻地在巢上乱跑。这个采药人的信中说,这时他心中竟忘却了对它们的痛恨,不由得赞美起它们巢穴的精美和筑巢的本领来了。
这种土蜂,广东也有,山区的人们把它叫做“地雷蜂”,山民们提起它,也是谈虎色变的。
野蜂的威力比起人类饲养的蜂来,是要大得多了。试想,普通的蜜蜂,集体的力量尚且可以把一匹马螫死,更何况大群野蜂呢!有一次,我在海南岛吊萝山的原始林区里访问,突然听到一阵闷雷般的声音,忙问旁人:“这是什么?”当地的人们指着天空道:“你看,一群野蜂正在搬家。”我抬头一看,果然看到一阵云雾似的东西从天空掠过,威武的野蜂,成群飞行时的气概,也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千百代的人们,对蜜蜂的赞美常常集中在它能酿造蜜糖这件事上面;我想,这是不大公允的。我们赞美它的蜜,也得赞美它的刺。试想,没有刺的蜜蜂,它们的命运将会变成怎么一个样子!
刺和蜜这两样东西都有,蜜蜂才成其为蜜蜂!
蜜蜂,使我想起既能辛勤劳动,必要时又能挺身战斗的人,这样的人既善良,又英勇。他们不是喝血者,不是寄生虫,不是强盗,也不是懦夫;他们是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在蜜蜂的集体的宫殿之前,我要追随在千百代的人们之后,再给它们献上这么一篇颂词,一顶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