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化应用型 商务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8-10-13 09:34廖益
青年时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一路

廖益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下高校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下高校加强国际化应用型商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国际化化应用型商务人才的培养路径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化;应用型商务人才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高校需要加强国际化应用型商务人才培养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高校亟待加快国际化步伐,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想,即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各种资源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快速流通,最直接的影响是刺激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新一轮的增长,激活市场需求,促使贸易、翻译、物流等方面就业岗位的大量增加。以重庆为例,重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随着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的运行、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落户、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的成立,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推进,重庆对外经贸活动日趋频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经贸合作交流日益紧密,对国际化商务人才需求加大。重庆范围内仅报关员的供需缺口就在 6 千至 1 万人。另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16 年底,重庆市外经贸人才交流大会累计参会求职者近 10 万人,参会企业近 5 千多家,提供岗位 13 万余个,企业提供的岗位远多于求职者。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更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全面融入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

(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需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中指出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它必将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

二、我国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当前商务人才的培养与“一带一路”战略存在非适应性、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性不强,主要体现为:

(一)重理论轻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突出

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學校定位上大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尤其是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但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用型不突出。如课程设置上,“同质化”现象严重且比较传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商务类专业普遍开设经济贸易类、商务管理沟通类的课程。国际化应用型商务人才的培养应该做到放眼全国, 服务地方。结合地方对外经济贸易发展, 开设一些特色服务课程,提高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此外,课程门数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知识面广而不精;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设计比重偏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机会不多,动手训练少,客观上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弱。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任务和特色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结构陈旧,缺乏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从事国际商务工作, 对外语的要求比较高。很多高校按照普通商贸类的学生进行培养, 只开设大学英语和商务英语,且课时不多,教学模式传统,而且学校很少重视相关国情民族文化的课程,致使学生对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能力偏弱,难以应对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国内相当部分经济类本科毕业生外语交流能力还停留在简单阅读阶段,有些还需要随时备着英文字典或者相关书籍,“聋子外语”、“哑巴外语”的情况仍十分普遍。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具备国际化视野、有对各国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的眼光、具备开发、拓展、维系市场的能创新、可创业型人才将有巨大市场需求。

(三)专业师资紧缺,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师资匮乏

培养国际化高水平的应用型商务人才需要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从事国际商务教学工作的教师需要掌握涉外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语言学及其他人文相关领域知识与实践业务能力。但从当前的情况看,大部分高校缺乏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实务,或者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语言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可见,如何结合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需要和地方商贸经济发展需要,打造国际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标准、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商务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化应用型商务人才培养的路径思考

(一)面向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和能力解构,多方共建课程体系

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对接地方商贸集群产业行业发展,其课程体系全面体现产业、行业发展要求和企业的岗位要求。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前,必须对地方对外商贸企业人才需求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熟悉行业和企业内部岗位集群的设置和职能层次以及职业能力的需求和职业标准。在构建课程体系时,突破学科纵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传统教学观念,从专业知识的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需求本位转变。一是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体系的主要价值取向。二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进行专业课程群开发。即依据地方对外商贸企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在此基础上构建专业或专业方向的课程群。三是与海外一流大学合作,完成专业相关课程对接和开发,为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在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过程中地方高校、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办学海外院校三方共同组建课程开发的指导机构,共同完成课程的开发、审查和评估及其实施过程。

(二)中外高校联合构建国际化教学环境、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与国外一流高校合作,重点构筑与国际接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教学设施和实训场所;通过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校內国际化教学设施和实训场所能够再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公司真实商务环境,案例真实化,数据动态化,为中方和外方教师开展国际化教学和学生涉外商务能力培养提供国际化平台;校外实践基地既是集合学生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平台,同时依托于该平台实现校企产学研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教融合师资队伍的培养。通过上述环境建设,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造就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三)高水平国际化合作办学,联合开展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

与海外一流大学合作,联合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一是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课程、教学方法及国际化背景师资。实现国家及地区间的学校师资、知识等教育资源的国际流动,资金的国际融通,在商务人才培养上学历学位互认,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材、课程、培养途径等方面的相互兼容。二是建立与国外一流大学学生互访、短期交流、实习及留学选拔机制。通过定期的学生互访、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听课、举办讲座、参观、实习,双方学生熟悉了各自学校所在地的文化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为毕业后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务活动开展奠定一定基础。三是通过国际化办学建立一支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建立教师到海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或一流企业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合作、进修培训的长效机制,引入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建立国际化管理体制。

(四)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改革与完善

对学生职业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进行考评体系改革与完善,形成一套既基于过程又基于结果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的构建,要能够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匹配度,一方面服务于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形成校、企等多方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为课程体系的改革评价提供反馈,确定课程目标达成程度,并为课程的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提供依据。

总之,国际化应用型商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结合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对商务人才需求,引入海外应用型教育教学体系资源,打造国际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毕业生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丽伟,胡钦文,郭元锋,“一带一路”下重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18-20.

[2]徐水安,高水平国际合作办学的成功尝试[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 (43):78.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