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中学生音乐自信心的几点建议

2018-10-13 12:11王景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自信心音乐情感

王景华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牢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发自内心地、自信地说一句“我能行”“我来秀”。

关键词:音乐;自信心;情感;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57

学习音乐,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外,对其完美人格的塑造也是有其深远意义的,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方面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充满自信,大胆地说一句“我能行”,勇敢地走上台“秀一下”呢?笔者在教学中曾尝试过一些做法,总结出了三点策略。

一、从疏导情感上唤醒学生的自信心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它具有引发、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感,增强其信心。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更喜欢上课,喜欢唱歌。试想,学生带着一种紧张、压抑的心情来上课,能积极、主动吗?实践表明,少年儿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自信心是和师生情感密切联系的。

2. 鼓励学生说“不标准”答案。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更是一种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一首乐曲带给人的感受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如在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时,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自己好像来到了什么地方。听完曲子,有的学生说:“月光下,竹林旁一群孔雀在跳舞……”有的说:“小溪水潺潺流动,发出叮冬叮冬好听的声音……”还有的说:“好像来到了美丽宽广的大草原,看到了蒙古包……”,这些答案各不相同,但却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当时笔者热情地鼓励学生“太好了,你想得真不错!”“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要向你学习!”,同时明显感觉到学生十分愉悦,信心也更足了。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和增强,自然而然的敢于表演了。

3. 关心每一个学生。有一位学生给笔者印象很深,当笔者给他上第一節音乐课时,笔者就留意到了他,通过几节课的观察,笔者发现这位学生与别的学生不一样,似乎对音乐不感兴趣,特别是唱歌,别的学生都在唱歌,他却埋头看别的书,笔者曾有意地提问他,但他就是一句话:“不会唱”,学生常取笑他唱歌五音不全,据了解,他性格孤僻、自私、很少与人交谈,除此之外他在别的学科中学习突出,针对这点,笔者常用一些时间与他交谈,鼓励他要大胆地歌唱,并且几乎每节课都要提问他,让他知道教师在关注他、在督促他,他就不敢在音乐课看别的书了,慢慢的,他喜欢跟笔者聊天了,他告诉笔者他这之前基本上没唱过歌,从小到大一直不敢唱,怕同学取笑,他说他很羡慕别的同学会唱歌,笔者对他说,唱歌首先是为自己唱的,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宣泄,不要太在意别人的取笑,好听的声音都是由不好听过渡来的,没有难听怎会有好听呢?你只要好好练,会越唱越好的,从这以后,这位同学上音乐课再没有看别的书了,有时还主动跟笔者探讨一些歌唱方面的问题,在同学面前也敢大声唱歌了,也能主动地与同学沟通了,同学们及班主任都说他变了。

二、从提高教学上培养学生自信心

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1. 课前激励。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从“德导”到“育导”,成功的导课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上。为此,每次上课预备铃声响后,笔者总是让学生齐声背诵一句“激励语”。例如:“我的歌声真动听!”“今天我真棒!”“音乐是我的好朋友”等等。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自己树立了信心及对音乐课的兴趣,再加上教师的话语:“今天你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真喜欢你们的歌声!”双向的激励、融洽、和谐、民主的气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他们感到能上好音乐课,“我能行!

2. 重视技能。没有音乐知识的传授,那么学生就不能独立地、准确地表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学生的基础知识跟不上,同时会给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带来诸多的困难。所以,我们不能放弃“双基”的训练,而更要注重“双基”教学的方法,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把“双基”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体验中,这也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例如,在教学歌曲《亲爱的回声》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然后再让学生回想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回声,学生会很清楚地把回声和原声分开,所以可以让他们说说回声跟原声的不同之处,他们会说回声较“轻”、较“远”等,然而这些正是力度“弱”的音响效果,也就是说这时学生已经在听觉上认清了什么是“弱”,然后再经过模仿、比较等体验过程让学生实践唱。就这样,学生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已经把音乐知识“弱”及其演唱技巧给较好地掌握了。学生只有掌握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才能自信地展示自己。因此,我们要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夯实学生音乐技能,使学生具备表演的能力。

3. 开展竞赛。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也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些竞赛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歌曲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

4. 分层激励。唱歌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而具有灵活多样性,教师要对教学和教学形式做最佳选择和综合运用。可以根据学习主体——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愿望来设計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们知道十个手指不会一般齐,对于一些能自信唱歌的学生,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合唱歌曲;而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不同的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逐步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唱歌潜能,使部分学困生和没有信心者减少对唱歌的恐惧,树立起唱歌的自信心。

三、在创新方法上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1. 角色转换,让学生争当小老师。“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是多么神圣、崇高的角色,能够做一名小老师又是多么自豪和了不起。因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开展与学生角色互换的活动,让学生来当教师,既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同时又解决了教学的难点。如一、二年级的学生认字不多,音乐书上很多歌词对他们来说都是生字。每次教唱前总有一个读歌词的环节,次数多了,学生也会觉得无聊。这时笔者就采用竞争轮流当“小老师”的方法,请已经会读歌词的学生当“小老师”,由他来教其他同学。或一次多选几个,让他们充当每小组的临时组长,负责教词。每次选“小老师”,学生都热情高涨、格外积极,有的同学为了当上“小老师”,回家读《看图识字》的时间也多了。没想到“竞争上岗”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上进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 提供舞台,让学生抢做小演员。“星光大道”“我型我秀”等综艺类节目,深受学生的喜爱。利用学生善于模仿这一特点,笔者在音乐课堂中提供了5分钟时间的舞台,请学生表演。表演的内容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决定。可以是:独唱表演、舞蹈、小品等。笔者还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和胆大的学生合作,表演能力欠缺的和擅长表演的合作,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兴趣。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了。

总之,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失败仅仅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成功是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当我们的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态度,那么一切困难他们都将非常勇敢地、自信地面对。笔者认为,这正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更是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韦 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初探[J].音乐天地,2008(7).

[2] 张思镜.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戏剧,2006(5).

[3] 马 兰.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J].甘肃教育,2006(4).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第一中学 434300)

猜你喜欢
自信心音乐情感
情感
台上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音乐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