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艺君,郭涛,李积秀
(1.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陕西咸阳712046;2.解放军第451医院,陕西西安710054)
黄精是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1]。黄精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多花黄精以江南一带为主,滇黄精主要分布在以云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黄精主要含有多糖、皂苷、黄酮、生物碱、木质素等成分,另外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以及多种蒽醌类化合物[2],具有降血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等作用[3],可以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果酒是在酵母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酿成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果酒具有“安全无害、营养保健”的特点,人们对其需求越来越高。果酒的品质主要受原材料质量、酿酒酵母及酿造工艺等因素影响[4],所以确定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对酿造出好的酒至关重要。
根据文献报道[5-7],黄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药效和临床应用方面,这些年来,随着营养、保健食品的兴起,黄精开始应用于食品工业[8-9],如黄精果脯、黄精饮料等,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确定黄精最佳主发酵工艺,以期为黄精果酒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黄精:采自陕西汉中,新鲜黄精切片,烘干;RX60干酵母:法国Laffort公司;EX-V果胶酶(100活力单位):法国拉曼集团;酚酞: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次甲基蓝:天津市天新精细化工开发中心;白砂糖(食品级):广州一德路批发市场;Milli-Q蒸馏水:用(Millipore,Bedford,MA)纯化水系统制得;葡萄糖、偏重亚硫酸钾、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酒石酸钾钠:广州化学试剂厂。
SPX-Ⅱ系列生化培养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KQ-50DE型数控超声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APLI手持折光仪:衡州艾普计量仪器有限公司;BSA223S精密电子天平、PB-10pH计: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1.3.1 黄精酒加工工艺流程
黄精+10倍质量水浸泡→煎煮→药液和药渣的混合物→过滤药渣→药液→澄清→酵母活化→成分调整→接种发酵→倒瓶→后发酵→澄清→灌装→杀菌→陈酿→成品
1.3.2 感官评价
果酒呈淡黄色,醇香可口,具有黄精特有的香气,味道纯正,无异味,澄清,符合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的要求。由8名感官评分人员对混合果酒进行感官评分(满分100分),感官评分标准见表1。
1.3.3 主发酵工艺单因素试验设计
酵母活化[10-11]:在干酵母中加入10倍量38℃~42℃温水,于40℃恒温水浴活化30 min,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发酵时间对主发酵的影响:固定料液比1∶10(g/mL),微沸状态煎煮0.5 h,干酵母0.5 g/L,SO260 mg/L,果胶酶60 mg/L,原料液pH值3.5,于25℃分别发酵7、14、21、28、35 d,评价指标为酒精度和感官评分。
发酵温度对主发酵的影响:固定料液比1∶10(g/mL),微沸状态煎煮0.5 h,干酵母0.5 g/L,SO260 mg/L,果胶酶 60 mg/L,原料液 pH 值 3.5,分别于 18、21、24、27、30℃发酵14 d,评价指标为酒精度和感官评分。
果胶酶用量对主发酵的影响:固定料液比1∶10(g/mL),微沸状态煎煮 0.5 h,干酵母 0.5 g/L,SO260 mg/L,原料液pH值3.5,果胶酶用量分别为0、30、60、90、120 mg/L,于 25 ℃发酵 14 d,评价指标为酒精度和感官评分。
干酵母用量对主发酵的影响:固定料液比1∶10(g/mL),微沸状态煎煮 0.5 h,SO260 mg/L,原料液 pH 值3.5,果胶酶 60 mg/L,干酵母用量分别为 0.1、0.3、0.5、0.7、0.9 g/L,于25℃发酵14 d,评价指标为酒精度和感官评分。
1.3.4 主发酵工艺正交优化试验
称取黄精50 g,选用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果胶酶用量、干酵母用量作为考察因素,在其他工艺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L9(34),评价指标为酒精度和感官评分,因素和水平见表2。
表2 主发酵条件优化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Table 2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for main fermentation condition optimization
1.3.5 测定指标分析方法[12]
酒精度的测定:密度瓶法;总酸的测定:酸碱滴定法;总糖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
不同发酵时间对主发酵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发酵时间对主发酵的影响Fig.1 Efforts of fermentation time on main fermentation
由图1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酒精度和感官评分均呈现先增加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其中酒精度增加的幅度大于感官评分。酒精度在28天后基本保持稳定,可认为主发酵在28 d左右基本结束,感官评分也在28 d达到最高值。综合考虑,选择发酵时间为28 d。
温度是影响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太高或太低,发酵代谢产物的类型及数量将不同,酒的口感和风味也将不同。随着发酵温度进一步升高,酵母衰老速度加快,杂菌容易生长,进而影响果酒品质[13]。
不同发酵温度对主发酵的影响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酒精度和感官评分均先增高后降低。从18℃~24℃,发酵速度逐步加快,在24℃时发酵最快,从24℃~30℃,发酵速度呈现下降趋势。发酵温度为24℃时,酒精度和感官评分最高,因此选择发酵温度为24℃。
果胶酶是一种可以分解果胶的酶,如果酶解果胶不彻底,不仅会影响出汁率和酒后期的澄清处理,还会最终影响到成品酒的营养功效成分的含量。不同果胶酶用量对主发酵的影响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随着果胶酶用量的增加,酒精度基本上没有变化,说明果胶酶用量对酒精度的影响很小,感官评分先增加后减小,变化幅度也很小。当果胶酶用量为60 mg/L时,感官评分最好,此后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选择果胶酶用量为60 mg/L。
图3 果胶酶用量对主发酵的影响Fig.3 Effect of pectinase dosage on main fermentation
不同干酵母用量对主发酵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干酵母用量对主发酵的影响Fig.4 Effect of yeast inoculums on main fermentation
由图4可知,随着干酵母用量的增加,酒精度逐渐升高,感官评分先增加后降低。当干酵母用量为0.1g/L~0.5 g/L时,酒精度变化幅度稍大,此后在干酵母用量为0.5 g/L~0.9 g/L时,酒精度呈缓慢增加趋势,可能是因为干酵母用量增加会促进酵母迅速繁殖,但繁殖速度过快会加快呼吸作用,过早消耗醪液中的糖分从而不利于酒精度的积累;当干酵母用量为0.5 g/L时,感官评分最好,此后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选择干酵母用量为0.5 g/L。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见表3,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和表5。
由表3可知,各因素对感官评分影响的主次顺序为D>B>A>C,即干酵母用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最后是果胶酶用量。最佳组合为A2B3C2D2;各因素对酒精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D>A>C,即发酵温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干酵母用量、发酵时间,最后是果胶酶用量。最佳组合为A2B3C3D2。综合考虑,选择A2B3C2D2,即发酵时间21 d,发酵温度27℃,果胶酶用量60 mg/L,干酵母用量0.5 g/L。
表3 发酵条件优化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Table 3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 for fermentation condition optimization
表4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的方差分析Table 4 Variance analysi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 for alcohol content optimization
表5 以酒精度为指标的方差分析Table 5 Variance analysi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 for sensory evaluation score optimization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表5)显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干酵母用量对感官评分影响显著(P<0.05);发酵温度和干酵母用量对酒精度影响显著(P<0.05),发酵时间对酒精度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选择A2B3C1D2,即发酵时间21 d,发酵温度27℃,果胶酶用量30 mg/L,干酵母用量0.5 g/L。
取黄精,选择最优组合方案进行3次平行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3次平行试验结果Table 6 Results of three paralleled experiments
从表6可以看出,在最优组合发酵条件下,产品酒精度为(7.8±0.3)%vol,感官评分为(86±3.5)分。
2.7.1 理化指标
酒精度8%vol,总酸4.5 g/L(以酒石酸计),总糖24.7 g/L(以葡萄糖计),半甜型。
2.7.2 微生物指标
细菌菌落总数≤50个/mL,大肠菌群数≤3 MPN/100 mL,致病菌:不得检出。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酒液中酒精度、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确定黄精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21 d,发酵温度27℃,果胶酶用量30 mg/L,干酵母用量0.5 g/L。在该条件下得到的黄精酒的酒精度为(7.8±0.3)%vol,感官评分为(86±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