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秀娟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8100)
慢性心功能不全为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占全球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率的近一半。且以老年群体居多,常合并糖尿病,对患者心功能和临床改善效果不明显。临床常用重要性和节点控制工作中,通过落实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在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治疗依从性上,具有切实有效的临床应用意义和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实践结果分析如下。
采用医学研究调研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10例,女18例,年龄64~70岁,平均年龄(65.49±1.25)岁;观察组男11例,17例,年龄62~72岁,平均年龄(65.59±1.15)岁。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症及基础知识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一般常规护理:对住院患者居住和生活环境的护理;必要的密切监测和控制血糖,合理应用利尿剂,加强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注意低血糖反应的护理和运动指导等。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入院后,即给予围治疗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相关的诊疗计划安排中,实施必要的辅助性检查措施和方法,合理利尿剂使用和改善心功能治疗措施;强化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和指导,尤其注意做好对患者的个体化病况病故,做好相关知识的讲授;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和药物护理环节,做好相关药物依赖和评价指导工作,避免患者负担过重和过渡劳累;给予急性期患者必要的急救护理等。
将临床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非常满意: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预后无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很满意:患者基本配合,无并发和不良病症;不满意:护理效果不理想,甚至产生护患纠纷。总有效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28/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n(%)]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受心脏外周血管的器质性病变和病情的缓慢进展,患者往往因情绪激动、感染等而引发系列不良后果,尤其是在生命安全危机情况下的糖尿病人群高发疾病,对机体免疫功能水平下降,具有直接的影响效果[1]。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手法的开展,对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的研究,一度成为临床实践重点探寻的课题。
文献资料进一步佐证,6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应用中,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方法的应用,整体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2]。在护理措施中,以胰岛素过程中加强监测,防止并发症,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等28例患者的治疗中,27例在1~2周内纠正酸中毒,3周内血糖控制稳定出院;1例原有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病史患者,转ICU治疗[3]。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有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4]。干预后研究组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MI、HbA1c、血脂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5]。通过合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对合理控制患者病症的护理成效显著,尤其是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28/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学者们的文献资料记载数据研究大致契合。
综上所述,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开展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对提升护理疗效和护理总满意率,具有切实有效的应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