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辉 任晓雪 谢飞
摘要 为促进小麦新品种、农业新技术、种植新模式的集成示范与推广普及,本文结合商丘地区小麦种植情况,针对各时期的管理要点、技术难点及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从合理整地、科学播种、出苗期管理、分蘖越冬期管理、返青拔节孕穗期管理、开花结实期管理、适期收获7个方面对每一环节管理目标、管理要点和判断标准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提高农户小麦种植水平提供技术支持,为小麦抗逆高产栽培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栽培技术;抗逆;高产高效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26-01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农作物品种选育方法也较以往更加快捷有效,优质、丰产、抗逆新品种数量快速增加,新的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也不断产生。但是在现实生产中,品种的选用、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均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作物的最终产量并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另外,小麦单产受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个因素的影响,而这3个因素又受不同生育时期种植管理水平的制约。因此,本文结合商丘地区小麦种植情况,针对各时期的管理要点、技术难点及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提高农户小麦种植水平提供技术支持,为小麦抗逆高产栽培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资料参考。
1 合理整地
整地的目的是为小麦稳健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整地的方式主要有耕翻整地、旋耕整地、深松整地、耙地和秸秆还田整地5种方式。生产上常将旋耕整地与深松整地相结合,这样可以优势互补。如旋耕整地粗垡块少、土壤精细、地面平整度好;而深松整地可有效打破犁底层,增加耕层土壤深度,有利于水肥下渗,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促进根系下扎,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1]。结合整地,施用优质有机肥70 t/hm2、氮磷钾平衡肥700~800 kg/hm2。
2 科学播种
小麦播种质量的优劣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后期产量形成有直接影响。因此,播种环节是小麦最终高产的关键。应选择高产、优质、抗倒伏、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的良种,如商麦156、商麦167、济麦22、烟农19等。播种前需晒种2~3 d,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在晒种同时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瘪粒、虫蛀粒、病粒等。对于未包衣处理的种子需要进行药剂拌种,具体做法为每15 kg小麦种子,用60%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2 mL,水200~250 mL,混匀药液后均匀喷洒到种子上,堆闷3~4 h,晾干后即可播种。
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在进入越冬期前形成适龄壮苗,有利于顺利越冬。根据冬前小麦每长出一张叶片需要积温70~75 ℃和冬前6叶1心或7叶1心的壮苗标准推算,商丘地区小麦适宜播期范围在每年的10月3—16日。基本苗数是群体的起点,关系到最后的成穗数,也是播量多少的重要依据[2]。商丘地区小麦播种量一般为75~150 kg/hm2,精确定量播种用量少,粗放种植播种用量多,播种时多采用机条播和机械匀播2种方式。
3 出苗期管理
小麦苗期的管理重点是灭三籽、争五苗,即避免出现深籽、露籽和丛籽,力争早出苗、出齐苗、出全苗、出匀苗和出壮苗[3]。小麦是需肥量较高的作物,分蘖期至越冬始期是小麦需肥的第一个高峰期,播种前要结合整地施好基肥。出苗后及时进行田间查苗,对于缺垄断苗麦田可通过移密补稀或催芽补种的方法进行补苗。根据小麦幼苗长势进行查肥补肥,长势较弱的田块可施用苗肥,确保苗期氮肥用量为总施氮量的50%以上。小麦播种后应及时进行化除,具体化除时期为播后芽前,除草药剂根据往年田间易发多发杂草种类进行选择,单子叶杂草用6.9%骠马900~1 200 mL/hm2兑水600~750 kg/hm2田间喷雾,双子叶杂草用20%使它隆乳油450~600 mL/hm2兑水600~750 kg/hm2田间喷雾,除草效果十分显著。
4 分蘖越冬期管理
分蘖越冬期的管理重点是安全越冬和培育壮苗。小麦越冬期气温较低,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吸肥较少,一般不进行施肥,尤其是不施用冬蜡肥,这是由于冬蜡肥施用后会提高植株含氮量,降低小麦幼苗抗寒能力,在低温天气易发生冻害,且易产生无效分蘖和无效生长,降低成穗率。在小麦越冬期,地上部虽然生长缓慢,但地下部根系仍在持续生长,此时是培育小麦壮根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做好防冻保苗工作,促进根系生长,如进行秸秆覆盖和田间适度镇压。
5 返青拔节孕穗期管理
当春季气温稳定在3 ℃以上时,麦苗开始返青生长,这一时期的管理目标是培育壮秆大穗、控制分蘖徒长,建立光合高效的群体结构。小麦返青后生长逐渐加快,需肥量逐渐加大,返青期的管理重点是施好拔节肥和孕穗肥,施肥的原则是在小麦基部第1节间基本定长、第2节间开始伸长、叶龄余数2~3时施用拔节肥,施用纯N 30~45 kg/hm2,孕穗期施用纯N 60~75 kg/hm2、P2O5 90~100 kg/hm2、K2O 90~100 kg/hm2,可有效增加后期磷钾肥的养分供应,防止早衰,提高粒重。小麦拔节后耐寒力较差,当遇到-2 ℃的低温时主茎和分蘖开始出现冻伤,严重者逐渐死亡,冻害发生后一般施用尿素32.5 kg/hm2进行补救。
6 开花结实期管理
开花结实期是小麦后期高产的重要环节,此时的管理目标是养根护叶、防止光合叶片和根系早衰,管理的重点是做好防早衰技术和防病虫害技术的应用[4]。生产上可通过叶面喷肥的方法来预防叶片早衰和干热风,可用植物活力素900 g/hm2、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丰产灵150 mL/hm2兑水750 kg/hm2进行田间叶片喷施,喷施时期一般选择晴天的早晨或傍晚,喷施后增产效果明显。
7 适期收获
小麦收获过早或过晚均会降低产量和品质,其最佳的收获时期为蜡熟末期,判断标准是小麦叶片黄亮、茎黄节绿,小麦籽粒在外形和颜色上均与本品种十分接近,内部蜡质状,含水量20%~30%。在进行机械收获时需降低收割速度、减少割麦量、提高留茬高度,以减少收获损失。
8 参考文献
[1] 赵广才.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5(23):157.
[2] 刘雪坷,刘校丽,王顺领.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J].河南农业,2013(11):38-39.
[3] 朱新华.无公害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浅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5.
[4] 陈万权.图说小麦病虫草鼠害防治关键技术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