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栽培方式研究

2018-10-12 09:26张先广李文晋张先卫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小麦产量

张先广 李文晋 张先卫

摘要 为提高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产量水平,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基本苗、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期播种栽培方式基本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但在产量上低于适期播种方式。各种栽培方式2年平均产量为6 768.75 kg/hm2,较种粮大户增产25.4%,增产效果明显。产量构成要素方面,不同栽培方式差异不是很明显。

关键词 小麦;栽培方式;基本苗;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江淮分水岭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02-03

Study on Cultivation Mode of Wheat Following Rice in Jianghuai Watershed Area

ZHANG Xian-guang 1 LI Wen-jin 1 ZHANG Xian-wei 2

(1 Ch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uzhou Anhui 239000; 2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Chuzhou City)

Abstr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wheat following rice in Jianghuai watershed area,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on basic seedlings,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sic seedlings of late sowing cultivation methods were higher than other sowing methods,but the yield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uitable sowing methods. The average yield of various cultivation methods in 2 years was 6 768.75 kg/hm2,which is 25.4% higher than that of large grain crops. In terms of yield components,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is not very obvious.

Key words wheat;cultivation mode;basic seedling;yield;yield component;Jianghuai watershed area

江淮分水岭,又称江淮丘陵,为秦岭、大别山向东的延伸部分,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界,是北亚热带气候区向南暖温带气候区的过渡区域,地处安徽省中部,面积约2万km2,是安徽省重要的粮油主产区之一,是典型的稻麦两熟种植区,是水稻籼改粳重要推广种植区。近年来,随着江淮分水岭地区粳稻推广面积的增大,小麦迟播、晚播面积越来越大,导致小麦播种质量下降,产量较低。粳稻一般成熟期相对较晚,特别是直播晚稻(由于相对插秧显得轻简化,被大多数种植大户和农民广泛采用)最迟要到12月才能够收获,错过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小麦10月25日到11月15日的适播期,因而迫切需要通过品种引进更新、耕作方式改革、机械化及田间管理水平提高等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提高江淮分水岭地区晚播稻麦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整体小麦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研究区域为江淮分水岭,该地区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北亚热带气候区向南暖温带气候区的过渡区域,是典型的的稻麦两熟种植区,也是水稻改粳重要推广种植区。供试小麦品种:宁麦13。

1.2 试验设计

根据栽培方式的不同,试验共设10个处理,具体如表1所示。

1.3 试验过程

1.3.1 稻草全量还田及整地。采用久保田履带全喂入式收获机收获水稻,稻草切碎长度控制在10 cm以内,然后均匀铺撒。水稻收获后及时整地,采用66 150 W拖拉机旋耕灭茬,旋耕深度10 cm以上。

1.3.2 种子处理。选用经种衣剂包衣的良好种子,小麦专用种衣剂含有防病和防虫药剂、微肥和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混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也可采用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或苗期锈病、白粉病,可用适乐时按种子量的0.15%~0.20%拌种。

1.3.3 推广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晚播一般到11月中下旬才开始播种,部分水稻品种要到12月中下旬才会收获,相应的播种期也会推迟,如果再遇到阴雨天气播种还会进一步推迟。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适时适量播种是稻茬麦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1],一般以适播期为准,每推迟1 d播种,播种量相应增加7.5 kg/hm2。稻草全量还田会造成土壤空隙加大,降低出苗率,因而播量需要适当增加。12月以后晚播基本苗要達到375万~420万株/hm2,播量以262.5~337.5 kg/hm2为宜[2-3]。推广机械匀播技术,复式种肥同播机播种,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之间,播种后采用镇压轮镇压保墒[4]。

1.3.4 配套田间沟系。内三沟于播种后机械或人工开沟,每2.5~3.0 m开挖1条竖沟(即墒沟),沟宽、深均为30 cm。距田两端横埂1.0~1.5 m处各开1条横沟(田头沟),沟深40 cm,田块长超过100 m时应加挖1条腰沟,沟深40 cm;外三沟在播前应及时开挖清理,小、中、大沟应逐级加深,确保灌得进、排得出、降得下,排水通畅、雨止田干[5-6]。

1.3.5 做好苗期镇压。小麦分蘖多但是成穗率低,高肥密植时又易出现旺长倒伏,产量难以提高,如遇暖冬年,春性或偏春性品种往往年前拔节,入冬受冻死苗[7]。压麦能促蘖增穗,防止麦苗旺长、早拔节,增强抗寒抗旱能力,提高产量。压麦宜在秋季气候干燥、土质疏松的地区进行。

1.3.6 高效施肥。在施用有机肥3 750 kg/hm2的基础上,按氮∶磷∶钾=2∶1∶1的比例进行肥料运筹,施纯氮300 kg/hm2,基追比5∶5。苗期肥水管理遵循促弱、稳壮、控旺的原则,实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色正,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保证穗头足、穗子大、茎秆壮、不倒伏[8-9]。视苗情追施壮蘖肥,少追或不追;巧施拔节肥,无效分蘖开始变黄时再追肥,追施尿素75~150 kg/hm2,酌情补施三元复合肥;穗肥施尿素45~75 kg/hm2。根外施肥:喷施氮、磷、钾和激素类物质,可提高千粒重,改善小麦营养品质。开花后5~7 d,用尿素15 kg/hm2、磷酸二氢钾3 750 g/hm2,兑水600~750 kg/hm2叶面喷洒。发生病虫的麦田,可将农药和微肥混喷。

1.3.7 病虫草害防治。

(1)化学除草。一是土壤封闭。土壤封闭除草比较经济、安全性较高,对所有单子叶杂草(包括抗性杂草)及部分双子叶杂草均有较好的效果。但要注意用药时土壤要有一定湿度。目前,麦田土壤封闭除草剂以异丙隆、绿麦隆及其复配剂为主,该类除草剂对土壤湿度要求高。稻草全量还田的田块,土壤不实,空隙度大,药液施不到的地方多,封闭除草效果差,且生长出来的苗遇寒流易产生冻害,应使土壤沉实,提高土壤封闭效果。麦子顶土期抗逆性比较弱,容易造成药害,不宜除草。二是除草剂喷施。对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在小麦三至五叶期、杂草二至三叶期,用6.9%膘马乳剂600~750 mL/hm2或麦极300~450 g/hm2兑水450 kg/hm2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在小麦二叶期至越冬前、杂草二至四叶期,用15%噻磺隆乳油150~225 g/hm2兑水600~750 kg/hm2喷施,也可用巨星干悬剂15 g/hm2兑水450 kg/hm2进行地面喷洒。

(2)病虫害防治。2月中、下旬第1次施药,用12.5%禾果利225~300 g/hm2,或20%三唑酮900~1 200 g/hm2,或秀特225 mL/hm2兑水750 kg/hm2,对准麦苗基部喷洒,每隔15 d喷施1次,连防2次,防治小麦纹枯病。

于3月中下旬使用粉锈宁乳油1 125 mL/hm2,或秀特225 mL/hm2加抗蚜威150 g/hm2兑水1 200 kg/hm2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蚜虫。

4月下旬在抽穗至开花期,使用粉锈宁乳油1 125 mL/hm2,或秀特225 mL/hm2,或15%粉锈宁粉剂1 500 g/hm2,或12.5%禾果利60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用50%抗蚜威150 g/hm2加2.5%溴氯菊酯或50%辛硫磷,与2%尿素水溶液(1 kg尿素+50 kg水)混合后喷雾,防治小麦穗蚜、吸浆虫。

抽穗扬花期是预防赤霉病的关键期,若天气预报有3 d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应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兑水450 kg/hm2叶面喷洒。当麦穗蚜百株虫量达到500头时,用2.5%辉丰菊酯乳油300~375 mL/hm2,或50%抗蚜威150 g/hm2,或10%吡虫啉150 g/hm2兑水750 kg/hm2,叶面喷洒防治[10-11]。

1.4 数据处理

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不同栽培方式基本苗情况

由表2可知,江淮分水岭地区各栽培方式2年的基本苗情况较为相似,最高为408.0万株/hm2,最低为268.5万株/hm2,差距明显。总体来说,晚期播种基本苗数量要高于适期播种,各种栽培技术措施2年平均基本苗330.8万株/hm2。

2.2 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不同栽培方式产量情况

由表3可知,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最低产量为5 842.50 kg/hm2,最高产量为7 314.00 kg/hm2,差距较为明显,各栽培技术措施2年的平均产量为6 768.75 kg/hm2。较种粮大户(5 398.5 kg/hm2)增产25.4%,增产效果明显。适期播种方式产量略高于晚播产量。

2.3 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不同栽培方式产量构成要素

由表4可知,有效穗数方面,各栽培方式间差异不大。适期摆播镇压方式和晚期摆播镇压2年的有效穗数较高,撒播田块的有效穗数较少。每穗粒数方面,各栽培方式间差异不明显,适期摆播、晚期摆播以及晚期摆播镇压3种方式的穗粒数略高于其他方式,适期条播穗粒数较少。千粒重方面,各栽培方式间差异较小,适期条播的千粒重较高,晚期条播千粒重较其他栽培方式较小。

3 结论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来看,晚期播种栽培方式基本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但在产量上低于适期播种方式,说明晚期播种方式后期无效分蘖较多,影响最终的产量形成。各种栽培技术措施2年的平均产量为6 768.75 kg/hm2,较种粮大户(平均产量5 398.5 kg/hm2)增产25.4%,增产效果明显。适期播种方式产量略高于晚播产量。在产量构成要素方面,各栽培方式差异均不太明显,适期摆播镇压方式和晚期摆播镇压2年的有效穗数较高。适期摆播、晚期摆播以及晚期摆播镇压3种方式的穗粒数略高于其他方式,而千粒重方面则是适期条播的栽培方式较高。

4 参考文献

[1] 刘锋,孙本普,孙雪梅,等.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11):2183-2186.

[2] 屠长征.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1(2):123-124.

[3] 刘锋,孙本普,李秀云.不同栽培方式对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3):18717-18719.

[4] 张姗,石祖梁,杨四军,等.施氮和秸秆还田对晚播小麦养分平衡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9):2714-2720.

[5] 杨佳凤,丁锦峰,顾后文,等.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群体氮素积累特性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4(1):49-54.

[6] 杨佳凤,丁锦峰,顾后文,等.密肥组合对稻茬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3(3):503-506.

[7] 喬玉强,曹承富,杜世州,等.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4(2):204-207.

[8] 王振林,贺明荣,尹燕枰,等.晚播小麦灌浆期光合物质同化、分配及群体调节的效应[J].作物学报,1997(3):257-262.

[9] 王振林,尹燕枰,贺明荣,等.晚播小麦源库调节对籽粒灌浆期光合物质分配及产量因素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1996(1):50-58.

[10] 张金帮,孙本普,孙雪梅,等.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15):3634-3636.

[11] 刘淑君,牛秋萍,马正树,等.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应变管理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117.

猜你喜欢
小麦产量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兄弟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