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举行

2018-10-12 07:53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战略

6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与《中国科学院院刊》共同承办的“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8位院士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技实践、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渤海粮仓转型升级、科技扶贫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制度创新5个方面的议题,建言献策。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省市、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40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

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发来贺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中国科学院在环渤海缺水、盐碱的河北、山東、辽宁和天津的中低产区实施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2013—2017年间累计增粮209.5亿斤,证明了依靠科技进步,中低产区粮食增产潜力是巨大的。当前,我国粮食的结构性过剩和不足并存,每年仍需要从国外进口1亿多吨粮食。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命题,我们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张亚平认为,乡村振兴的本质内涵是乡村现代化,是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重构。乡村振兴是产业融合与生产生活融合引导下的就地城镇化推进过程,是以生态、产业、建设、发展为内容,遵循产业发展逻辑,用改革与创新理念,依靠科技创新优势,打造宜居生态乡村社区,实现田园乡居生活新梦想。乡村振兴必须破解人才、资金和农民增收难这三大难题,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是市县区政府,如何有效开展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使其落地深化,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此次论坛分享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和经验,探究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施策略,特别是探索县域乡村振兴的规划和实施,为乡村振兴精准实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应邀就“现代育种科技与粮食安全”作特邀报告。他强调,育种技术创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运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掌握控制理想株型及品质形成的关键基因,从而快速、高效地杂交出优良品种。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指出,草牧业是解决畜产品供给、农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与传统畜牧业相比,更加突出人工种草、草产品加工和规模化、生态化养畜。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认为,在政府和市场双重驱动下,生态优先和供给侧结构调整已经导致水产养殖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稻鱼综合种养可作为乡村振兴的技术抓手。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的农业科技工作涵盖了粮食育种、土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草牧业、盐碱地分类治理、海洋生态牧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下一步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瞄准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系统问题,促进生物、生态、资源、环境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集成示范,为国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中国科学院院士战略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中国科学院1977年工作会议与全国科技工作的拨乱反正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