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孝听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也是实施火炬计划、建设国家高新区30周年。2006年,根据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指示,科技部启动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行动,中关村等6家高新区成为首批建设单位。
彼时的苏州工业园区刚刚开发建设十多年,为了加快创新驱动,努力奔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努力。
今年,在最新国家高新区排名中,园区从第八位上升到第五,并且有幸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方阵。为此,记者采访了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许文清,请他谈一谈园区在科技创新生态多年来的布局,以及对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认识与理解。
许文清告诉记者,在跻身建设“世界一流”行列之前,园区便经常列席首批建设单位的会议,在交流中探索并借鉴其他城市和高新区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过程中的优秀经验,通过对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和国内先进地区,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多维度把握园区发展的历史方位,不断查找差距和不足,加快建设创新人才荟萃、创新主体集聚、创新成果涌流、创新活力迸发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提升竞争力。
目前,经过不懈努力,中关村等6家首批建设单位和新加入的4家高新区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家高新区发展中起到了领跑作用。据了解,2016年,跻身“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内10家园区GDP合计3.35万亿元,占全国的4.5%,营业收入占国家高新区总体的42.3%,在新一轮全球产业格局变迁中,抢占了未来部分领域的主动权。
许文清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
此外,这批园区的研发投入占园区GDP比重8.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9倍,新增注册企业占全国高新区的47.9%。其中,中关村、武汉、成都、苏州工业园等园区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都超过1万家。
据介绍,目前,园区已集聚科技创新型企业5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5家,上市企业18家、累计新三板挂牌企业超100家。许文清告诉记者,目前园区的科技创新江苏省第一,国际合作全国首位。
014 MODERN SUZHOU
当问及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道路上,科信局做了哪些探索实践与创新时,许文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布局。
首先是培育特色创新产业,在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两大千亿级产业的同时,超前谋划布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未来主导产业,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已初步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圈。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园区吸引了上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计算所和微电子所,以及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海内外20多家研发机构,科技园还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公司,专业推进人工智能产业。许文清认为,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是创新源头的有力支撑,有目标地聚集人才、落地项目,能够更好地契合三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其次是壮大科技企业集群,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分类培育,全面实施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实施企业上市专项行动,为他们提供人才、金融、知识产权等政策支持。
第三是推进开放创新、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多年来,园区累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49人,其中创业类59人,占全国7%,居国家高新区首位;累计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42家,集聚中外知名高等院校29所,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近500家。围绕产业链,布局资金链,区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1800亿元,覆盖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在许文清看来,高科技创新离不开风投,园区人才、资金配套资源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最后一点是积极走出去,对接国际优秀人才和产业,进一步聚焦全球资源。许文清表示,园区科技创新部署的目标十分明确,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站在全球视野,优选有利于完善产业链生态的企业,希望未来能打造产业链格局,部署创新生态。
据许文清介绍,今年以来,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这一总体目标,园区科信局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并组队前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先进城市和开发区实地考察,通过对标找差,反骄破满,明确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在与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上海张江科技园区的对标中,园区与它们有什么不同?突出优势在哪里呢?对此,许文清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中关村独占鳌头,绝非徒有虚名,它的科教和人才优势成就了最佳创新源地,那里的上市公司非常多。深圳和硅谷一样,是一座移民城市,虽然高校不多,但本身就有着创新的基因;高新区是以创新型企业为主线,吸引了全国很多优势人才,我认为这是一座冒险活力之城。而上海张江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早些年就吸引了很多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尤其在生物医药产业有着长远布局。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来自上海的资源溢出,对我们来说将会有更多融入创新探索产能合作的机会。”
谈及园区的优势,许文清表示,24年前,中国与新加坡合作的模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早期跨国公司的入驻,设立研发中心,吸引了大批海归创业人才,助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成长。
10年前,园区政府便主动走出去,与海外院校取得合作。独墅湖畔的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可谓站在世界的高度打下的创新基础,不断吸引生物医药企业落户。许文清笑称,不少创业者是来这里开会,被独墅湖的生态和产业环境吸引而选择将企业入驻于此的。
当然,亲商理念也是园区的重要法宝。许文清告诉记者,通过每年对区内企业的问卷调查来看,科技服务的满意度最高。未来三年,争取引进培育500名科技领军人才、5000名创新骨干人才、5万名产业创新人才。
力争到2020年前后,全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跨国公司功能性总部100家、高端制造示范企业100家,形成新一代信息电子、高端装备制造、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队列,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