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教育艺术

2018-10-11 04:36张含芬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育艺术生态

摘 要:柔软的教育,是让我们不忘初心,心怀慈爱,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生活;柔软的教育,其本质是“舍我从人”,其表现为身段的柔、言语眼神的和、手段的软,以及柔软而坚定的教育态度,让学生有力量自我生长;柔软的教育,需要松动原有的教育信念系统,通过系统练习,提升、扩展、升级来完善教育生态环境。

关键词:教育艺术;柔软;生态

作者简介:张含芬,浙江省温岭市第三中学教师。(浙江 温岭 317500)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8-0127-02

学习的本义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守护教育的纯粹,捍卫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生长工作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因此,倡导柔软的教育,探讨柔软的教育艺术,势在必行。教师需要让心柔软、让教育柔软,方能身心俱宁,方能让学生真正能走向诗和远方。

一、柔软的对立面是刚

刚性的教育是使用强硬的手段,驱迫学生去迎合,灌输学生知识,同时,又严格地管束着学生的身心。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选择刚性的方式,原因很简单,这样不用琢磨教育艺术,随心所欲,见效也快,就像打乒乓球“短平快”,教师常常误以为这样最厉害。

1. 当学生被教师的强硬手段管束时,学生的内心是内疚、悲伤、失望和忧虑的。如果教师经常“苦口婆心”“暴风骤雨”地教育学生,学生会越来越没有力量。因为教师打击了学生的信心,让他们有了“羞愧”感,教师不自觉地把学生放在最低的能量级别里,让他们没有力量自我生长。

2.“刚”的教育容易伤害到学生。刚而易折,会断。教师若纵容自己的情绪,语风偏激,用语粗暴,言过其词,甚至在愤怒情绪失控时,会“兴之所至”地宣布一些学生难以完成的惩罚措施。教师的失控情绪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失控情绪,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血气方刚,行事风格尚未稳健,这样往往会激起更加偏激的言行,甚至以命相搏。教师的“刚”与学生的“刚”相碰时,溅出的火花会伤害到正常的教育生态。以柔软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书育人的实践,以柔软的教育言行来验证教育理念,以行践言,这种“陪伴”,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方能安全而又暖心。

3. 学校给教师制定的教育目标往往过于具体务实。数据太翔实,对于教学,尤其是对于育人,会带来各种弊端。教师若忘记初心,容易被层出不穷的量化数据牵着走,此时教师的身心,包括教育方式,往往会僵滞。在数学中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对于教育而言,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未必是直线。教育的艺术,往往是一道曲折而柔曼的曲线。

二、柔软的教育其本质是“舍我从人”

未來社会,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和体验,而智慧与体验来自于每一个生命对外部世界的感悟,它体现生命自身内在的、深层的秩序和规律。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不管是智慧的产生,还是体验的来临,学生始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情绪意志,学生在教育中的刹那变化,是教育者必须去充分尊重、细心捕捉的。

1.“从人”。“从人”从的就是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从他的真实,从他会变化的“此刻”的学习状态、情绪状态、品格状态。不“从人”,教育就很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发生作用。“因材施教”其本质就是“从”“材”,也就是“从人”。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或显露,或深藏的一切真实存在,成长才会真正发生。在“智慧和体验”时代,被动是产生不了智慧的,强制是不会带来美好体验的。

2.“舍我”。若要“从人”,就得先“舍我”,没有了“我”,才能有空间装得下“人”。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不妨舍弃“我”的执念,舍弃局限性的观念,舍弃自己不自觉的偏见和成见,舍弃自己惯有的“教育经验”,舍弃自己不自觉中给学生贴上的各种标签,舍弃自己的不良情绪,舍弃自己的冲动行为。需要舍弃的这些,往往是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沾染的,就像一块海绵,渐渐吸纳了很多杂质。只有能够“舍我”,才能成为真正“无我”的教师,纯粹的教师,能够“从人”的教师。

教师“舍我从人”了,才能看见、才能懂得、才能用自己的一颗心去感受学生的心,才能把自己的理解力发挥到最大,才能把自己的同理心发挥到极致,从而最大可能地依从并成就学生生命的丰富性。

三、柔软教育的表现为由内而外的“柔”

1. 内部教育手段的“柔”。教师教学教育手段的柔软,其意义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尊重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这个需要被充分满足了,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出现。作家刘震云说,一个人真正的起跑线,是他的心灵被拨动的那一刻。一个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被激发了,成长的原动力也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

2. 外部语言的“柔”。教师身段的柔,言语眼神的和,体现出教育性与学生的接受性的统一。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的柔和,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彼此的平等,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对他的喜爱和接纳。一个人被别人喜爱和接纳,往往会内化为对自己的喜爱和接纳,自信就会从中产生,自信是能产生智慧的。

四、柔软的教育需松动原有的教育信念系统

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内心,都有关于教育的一个信念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好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在教育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系统虽然看不见,但是威力巨大,是主宰着教师所有教学行为的“中央处理器”,影响着教师每一天、每一刻和学生互动的所有言语、所有行为,这套信念系统就是教师自己内在的主宰者。这个信念系统的产生,往往是从学生时代开始,从自己的老师那里,工作后从同事那里习得的,也包括从教以后从书上慢慢习得的。教师与教师之间处理教学与教育的风格迥异,表面上看是性格、习惯、修养所致,而实际上是行为背后的内在信念系统的差异。

比如,放学回家,是要先写作业再休息,还是休息够了再写作业?主张先写作业的,信念就是好学生应该是作业完成以后才去玩的,回到家先写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自己从小就是这样过来的。从更深层的角度看,觉得学习是占第一位的,必要的身体保障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主张先休息的,他的信念是身体的舒适是很重要的,在学校已经很紧张疲累了,回到家必须先放松身心。从更深层的角度看,觉得身心舒泰是占第一位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必太着急的。

“刚”的教育,信念系统中成绩好、能自律、会顺从、肯听师长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样的好学生,长大后在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教师必须培养出这样的好学生,才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操守,师心才会安宁;“柔软”的教育,信念系统中愉悦、宽广、有爱、包容,有充足自我生长动力的学生,才是想要看到的孩子,一个人最终的发展,是由他自身的自我生长能力决定的。学习的行为是伴随终身的,而促使学生内心成长、完成自我成长的,才是教师最要去做的。一个有充分生长能力的学生,一个有品格的学生,在他人生的每一刻,都可以“无惧”,都会有美好未来。

若要由“刚的教育”转变为“柔软的教育”,教师应从自己的心灵深处,去完成升级换代。要重装自己的信念系统,带着原有的信念系统,扩展、扩容、升级。

柔软的教育,是基于教师的慈爱,过硬的专业素养,宽广的胸怀和对教育艺术的不懈追求,也基于教师自身愉快的工作体验和成长智慧生成;柔软的教育,是基于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对学生潜在成长动力的充分激发,也基于对学生生命个体幸福感的关怀。如果广大的教师,能够践行柔软的教育主张,慢下脚步,静等生命成长,相信我们的教育生态定会更美好,教师和学生,定能够走向更美的诗和远方。

参考文献:

[1] 黄武雄.学校在窗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吴志翔.教育是柔软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黄 晶

猜你喜欢
教育艺术生态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小议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及教育艺术
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艺术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艺术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