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瑞利
摘要:由于杨树有着适应性好、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多地的人工林中得到了广泛的种植。然而随着杨树林面积的增大,杨树食叶害虫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提高,给当地的林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对常见的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规律以及危害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对杨树食叶害虫进行治理提出了几条措施。
关键词:杨树;食叶害虫;生物防治
杨树食叶害虫是指啃食杨树叶肉,对杨树生生长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类害虫。武陟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度适宜,无霜期长,冬春季雨雪偏少,对于部分杨树食叶害虫的越冬较为有利。武陟县的天然植被非常稀少,多数林地为人工培育,其中有用材林的树种多为杨树(107杨、中林46杨、毛白杨)、泡桐等,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杨树食叶害虫灾害,就会给当地的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就需要加强对杨树食叶害虫的防治工作,为林业的生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杨树常见食叶害虫
(一)杨扇舟蛾
属鳞翅目舟蛾科,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在华北地区每年会发生3~4代,在我国北方会以蛹的形式在落叶或者树干裂缝等处结茧越冬。其危害特点为春夏之间幼虫啃食杨树叶片,1~2龄幼虫仅啃食树叶下表皮,3龄以后即可将全叶食尽。
(二)杨小舟蛾
属鳞翅目舟蛾科,多分布于我国的江西、河南、河北、山东、吉林、辽宁等地区,每年发生3~4代,会以蛹的形式在落叶、树洞以及松土内越冬。9月上、中旬的第4代初孵幼虫会群集啃食树叶表皮,仅留下叶表皮和叶脉。
(三)杨毒蛾
属鳞翅目毒蛾科,多分布于我国的北京、河南、河北、内蒙古、山东、青海等地,在华北地区每年会发生2代,1~2龄幼虫在落叶、树皮裂缝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幼虫啃食树叶,多为夜间活动,且常吐丝拉网隐蔽,是主要的杨树食叶害虫之一。
(四)春尺蠖
属鳞翅目尺蛾科,多分布于我国河南、陕西、青海、内蒙古、宁夏等地,1年发生1代,会以蛹的形式在干基周围土壤越冬。4月上旬至5月初开始孵化,初孵幼虫啃食幼芽、花蕾,稍大则啃食树叶,幼虫的发育较快,且食量较大。经常形成严重灾害。
(五)舞毒蛾
属鳞翅目毒蛾科,多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等地,1年发生1代,会以卵的形式子啊石块裂缝或者树干背面越冬。寄主发芽时开始孵化,初孵幼虫即可啃食树叶,具有食量大、食性杂的特点,严重时会将树叶全部吃光。
二、杨树食叶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措施
目前化学农药的使用由于会对林区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因此在病虫害的防治中使用已经越来越少。同时,生物防治措施以其良好的防治效果和生态保护作用,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一)保护和利用天敌
在对杨树食叶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其生存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就需要做好对害虫天敌的保护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尽量减少在林地中的化学药剂使用,防止在治理害虫时对其天敌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2.鸟类作为害虫最主要的天敌,要加强对有益鸟类的保护,如喜鹊、麻雀、杜鹃等,严格禁止在林区附近捕杀鸟类。
3.对于害虫的其他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以及捕食性昆虫等也要进行保护和利用。
4.创造出一些适宜害虫天敌生存的环境,提高林区内天敌的数量。例如在杨树林周围种植适宜赤眼蜂、姬蜂、瓢虫等食叶害虫天敌生存的油菜、豆科牧草等植物。
5.人工培育和引进害虫天敌。例如在害虫卵孵化的盛期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公顷设置50个放蜂点,放蜂量每公顷25~150万头。
(二)微生物防治措施
利用微生物对杨树食叶害虫不仅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理效果,还能够减少对害虫天敌的影响。微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利用微生物在害虫中形成流行病或者在害虫的卵、幼虫中进行寄生来达到扑灭害虫的目的。例如,在杨尺蠖的防治中,可以利用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来控制杨尺蠖幼虫的数量。
具体的微生物防治措施:对于1~2龄期的害虫幼虫,可以通过喷施青虫菌或者Bt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对于树高不超过12m的幼龄林,Bt生物农药的用药量为200亿国际单位/亩,青虫菌乳剂的用药量为1亿~2亿孢子/ml,阿维菌素的用药量为6000~8000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杨树食叶害虫灾害的发生会给以及杨树为主的林区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就必须要提高对杨树食叶害虫的防治意识,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综合利用多种防治措施实现对杨树食叶害虫的有效治理,从而在减少林业病虫害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对森林环境造成的污染。
参考文献:
[1]付燕珊,杨凤生.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7 (23):166-167.
[2]刘峰,王丹丹.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 (7):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