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扶贫性捐赠行为的制度激励

2018-10-11 05:29杨敏
魅力中国 2018年28期

杨敏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快速的发展,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还是有很多地区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地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影响扶贫事业成败的主要因素就是扶贫资金是否充足和到位。除政府的扶贫资金外,应倡导企业增加对扶贫性捐赠的投入,以缓解扶贫资金短缺的压力。然而我国企业的扶贫性捐赠面临包括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阻碍。

关键词:企业扶贫性捐赠;非正式制度;契约性捐赠

一、企业扶贫性捐赠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捐赠意识淡薄

非正式制度则是指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和人们长期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系列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社会文化传统和行为规范。一般包括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宗教观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非正式制度能够从意识形态方面,或促进、或阻滞正式制度变迁的进程。良好的非正式制度能够降低制度移植和创新的成本,具有提高制度绩效之作用。从促进我国企业捐赠的正式制度变迁过程看,效果并不显著,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非正式制度的错位造成企业家公共意识淡薄。从总体看,据慈善公益组织的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助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即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助,个人捐助行为也主要是通过单位进行。

(二)捐赠缺乏有效约束

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07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6%。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扶贫投入绩效出现了下降趋势,一些地区扶贫陷入“制度性陷阱”,其中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是:一些地区的贫困户常采用出工不出力、拖欠贷款、不使用良种等行为保持贫困状态,出现了贫困农民从对土地的依赖转向对扶贫投入依赖的倾向。此外,在对包括贫困大学生、因病致贫人群等弱势群体的企业捐助中,由于被捐者或是挥霍捐款、或是隐瞒非贫困身份、或是不晓感恩等因素,频频出现了捐助者停捐或要求退捐的事件。这一方面反映出某些人的道德沦丧和信义缺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捐助者与被捐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制度保护。

(三)不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

首先,扶贫资金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接收资金的部门没有相应地建立内部稽核、制约等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另外公益性事业单位或非政府组织多为受赠组织,其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拨付和受赠两部分,其中都包括扶贫基金。项目的交叉重叠会造成工作经费实际支出与预算均存在一定差异;其次,扶贫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一些接收扶贫捐赠资金的部门只注重对资金的筹集,但使用结果并不经常进行公布,大额资金使用缺少计划、无预算支出明细,存在重筹集、轻管理现象;最后,一些社会扶贫捐赠资金项目受国家或地方政策影响因素较大,资助项目需要根据政策和工作目标,不断调整工作计划,经费预算也需要随之不断的调整,项目的组织实施和预决算管理受到影响。

(四)税收制度产生负激励

第一,所得税法对慈善捐赠准予税前扣除的限额规定,使得企业和高收入人群在慈善捐赠时会有所顾忌。第二,企业名为捐赠实为广告的行为会给消费者和国家财政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第三,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捐赠货物应视同销售,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限制了捐赠倾向。

二、加强对捐赠制度的激励对策

(一)非正式制度激励

首先,用儒家文化之精髓重塑企业家精神。儒家文化与慈善精神相契合的理念有:向善理念。其所极力倡导的智、义、仁、信、礼对道德和慈善的强调自不必说。儒家重視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协调和向善的理念。儒家认为,生死和富贵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提高自我的道德学问以为社会的福社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仁恕意识。儒家的“仁”,即“爱大”,“惠民”,“施于民而能济众”。其次,宗教的部分理念可被借用、宗教中不乏可取的积极信念、宗教所倡导的博爱和平等思想,成为部分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慰藉己是不争的事实。在许多国家,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宗教作为一种主观意识对希望的执著而诞生的一种强大的精神依靠,无疑会有助于塑造我国的企业家精神。

(二)完善税收激励制度

首先,从税种上扩大对企业扶贫性捐赠行为的激励。国家应在适当的范围内减少流转税对企业扶贫捐赠行为的限制并适当鼓励。如企业按国家指定方式进行的扶贫捐赠行为,可不按视同销售处理,企业可按捐赠货物成本直接列支成本费用。其次,适当解除扶贫捐赠必须针对特定对象的规定。税务部门可适当解除扶贫捐赠必须针对特定对象的规定,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后,适当加大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的基础。

(三)加强资金管理

扶贫捐赠资金应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关部门使用资金应提出申请,由政府批准、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拨付资金。强化监督机制。资金管理部门和审计、财政、银行等有关社会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严把事前、事中、事后各个关口,进行跟踪定期审计,以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防患于未然,确保企业扶贫捐赠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根据企业扶贫捐赠资金项目的管理需要,及时修订各类财务管理指导性文件,明确扶贫资金使用要求、资产管理要求和财务核算要求,规范各级项目的管理办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一项非常严峻的挑战就是贫困,对扶贫工作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资金来源。就目前从我国的情况分析来看,扶贫资金的来源较广,其中社会各界的援助,是在社会各界对扶贫行动认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财力情况,援助贫困地区的一种行动。社会各界的援助活动多种多样,譬如有希望工程、幸福工程以及捐衣捐被帮助贫困地区度过灾年等。倡导企业增加对扶贫性捐赠的投入,一方面可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参考文献

[1]黎友焕.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J].西北大学学报,2006(9):44-47.

[2]徐孝勇,等.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与制度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184-188.

[3]李含琳,韩坚.1998中国扶贫资金来源结构及使用方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1998(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