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渭北高塬植苗造林的技术措施

2018-10-11 08:28李广印赵小波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技术措施

李广印 赵小波

摘要:干燥缺水、生态环境差、造林成活率低,是林业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话题。笔者通过多年学习和实践总结出有利林木成活成林的抗早技术,基本上可解决本区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同时可改善生态环境、并为提高林农收入提供了技术保障,进而也大大推动林业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植苗造林;技术措施;造林效率

一、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概况

黄土高塬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剧烈,地貌为梁峁起伏,地表支离破碎,沟壑密度高,部分地区达 4~6km/km2,水土流失面积在 90% 以上,土壤侵蚀模数 1~2 万 t/km2.a。气候的总体特点是:冬季漫长约占5个月左右,春、夏、秋较短,大约各2个月左右。冬有严寒,夏有高温,冷暖变化十分剧烈,气温日较差平均在12℃~17℃之间,最大可达28℃~30℃,无霜期140~186天,多数只能一年一熟,少数地区一熟热量有余,两熟不足。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除旱灾频繁,冻害、冰雹、大风等灾害频率高,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由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年变率平均在20%~30%,多雨年雨量比少雨年雨量常高出3~5倍,有些地方甚至高达10多倍。

渭北黄土高塬丘陵沟壑区气候干燥,一年中少雨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耕地多为广种薄收,人们习惯了靠天吃饭。由于生态比较脆弱、气候异常、连年干旱,特别是春季干旱缺水,年降雨量600m左右,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植树造林成活率低成为困扰林业发展的难题。

二、植苗造林的技术措施

虽然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积极研究探索,在造林中采取一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干旱问题仍然是困绕林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需要继续研究推广新的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实效。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其它地区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结合国家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本着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思路,通过试验和调查等方式制定出适合本区实际,以抗旱保水为核心的造林技术办法,即科学规划、合理整地、选用良种壮苗、适时栽植、抚育管理。

(一)科学规划,适地适树。按照“突出重点,适地适树、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依据乔、灌、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在山坡、峁头栽植以刺槐、油松、侧柏为主的生态林塬面、塬边台阶地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核桃、柿子、花椒等经济林,对道路两旁采取垂柳、合歡、侧柏、塔柏等风景树种混交栽植,提高综合效益。

(二)合理整地,蓄水保璃。细致合理整地是解决土壤干旱的措施之一,而整地季节、整地方式、整地规格直接关系到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影响着林木成活和生长。从整地季节看,以提前一个造林季整地效果好、蓄水量多。从整地方式看,山坡营造生态林改反坡林带整地为鱼鳞坑整地,呈“品”字形排布效果好,坑规格为80厘米×60厘米×40厘米,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小地表水分蒸发。我县1999年交口峁、当川村、安民沟等重点防护林工程区鱼鳞坑整地栽植成活率96%,反坡林带整地栽植成活率85%,鱼鳞坑整地比反坡林带整地栽植成活率高出11%,且幼树生长正常,健壮。整地要高质量,以蓄水保墒为准但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塬面经济林以宽、深分别为100厘米的通壕整地,既可以熟化土壤,深施有机肥,又可以增加。土壤蓄水坡度较平缓的地带,采用穴状整地,坡度在15-25度采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坡度大于25度采用鱼鳞坑整地。

(三)选用良种壮苗,增强抗旱能力

严把苗木关,实行“一签两证”制,“一签”即苗木要签证挂牌,说明产地、品种、等级规格,“两证”即苗木检验证和检疫证,确保苗木规格达标和苗木无病毒。直接责任落实到人,尽量选用当地优质壮苗和抗早性强的树种,杜绝人情苗,严禁弱苗、次苗、病苗等劣质苗木进入造林区。我县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营造刺槐生态林4.5万亩,用苗期经过摘心处理,根径0.9厘米以上的优质苗造林,成活率达98%以上,当年平均高生长100厘米。

(四)适时栽植,确保成活。在春季造林中推行早春栽植,做到“抢墒”造林。在土壤解冻时立刻上山开始造林,按照先阳坡后阴坡的顺序采用“蘸浆、深栽”的方法栽植,在经济林栽植过程中采用“修根、蘸浆、栽植、浇水、覆土、整盘、覆膜”的栽植程序,特别是栽后用力踩实,防止因土层深陷而引起的苗木悬空死亡。这主要是充分利用早春土壤初解冻,含水量多,利于根系和土壤密结,新植苗木根系,可以很快恢复活动,缩短缓苗期。其次,早春气温不是很高,破土作业地表水分蒸发小,利于保墒。另外,苗木可有效地获得春雨补充水分,待四月中下旬至五月干早来临,苗木已成活,恢复正常生长,抗早能力增强。我县安生沟流域、薜孟河流域、两水河流域等生态林工程区2000年早春营造刺槐林2.3万亩,成活率达95%以上。空气干燥、风力大会使苗木地上部分失水,使苗木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形成抽干现象,对刺槐等萌芽力强的阔叶树种采取截杆造林,剪取苗木地径以上部分,并且在平茬后的剪口上覆土3至5厘米,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而且截杆后来年苗木成活率高,年生长量大,杆性好,两年左右即可郁闭。此项技术在我县各大重点林业工程,特别是历年退耕还林工程中全面推广,成效显著。

(五)加强抚育管理,巩固成果。幼林期及时地进行松土除草、修枝扩盘,促进幼树快速生长,采用树杆涂白,投放诱饵等办法防害。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制定《林木管护公约》,收到良好效果。总之,抗旱造林技术要突出以“水”为主导,做到合理整地,蓄住雨水,保住墒情,土壤含水量达到造林树种正常生长的需求,就能克服土壤干早的问题,实行造林工程化管理,可使抗早系统化、标准化,从而保证造林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三、小结

通过以科学规划、合理整地、选用良种壮苗、适时栽植、抚育管理为核心的造林技术方式在林业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所以采用科学的抗旱造林技术,有助于林业生态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技术措施
燃气管道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探讨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
对现代建筑的绿色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