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纳新 孙辉 徐红霞
摘要:铜陵牡丹素有“国色在洛阳,天香在铜陵”之美誉。自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将牡丹列入造林树种以来,铜陵油用牡丹种植迅猛发展。为此,本文通过铜陵市义安区栽培油用牡丹实践,探究油用牡丹丰产栽培技术,旨在更好地服务于油用牡丹产业。
关键词:油用牡丹;高产;栽培技术
凤丹(paeonia ostii),又名铜陵牡丹、铜陵凤丹,系芍药科芍药属灌木。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安徽省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故称铜陵凤丹,属我国三大牡丹品种群(中原牡丹、紫斑牡丹和江南牡丹)中的江南牡丹,已有1600余年的栽培历史。现在全国牡丹种植区域中凤丹种植面积约占到80%。2013年,铜陵市进一步加快牡丹产业发展步伐,深度开发铜陵牡丹油用价值,着力扶持油用牡丹规模种植。目前,义安区油用牡丹栽培面积达10886亩。
一、造林地选择和整地
(一)林地选择
选择海拔 50m 以下、坡度 0~15,交通方便、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无危害性病虫源的沙壤土為造林地,且石砾含量小于20%、pH值6.5~7.5。
(二)精细整地
适时细致的整地能改善林地土壤条件,保持水土,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为有利于土壤充分熟化,每年6~7月份,采用全垦方式进行整地。首先清理杂灌杂草,深翻土壤50~60cm,清理树根、草根和石块,每亩施入辛硫磷颗粒剂10~15kg,然后将造林地筑成垄状,垄宽220cm、垄中部高40~50cm,垄两侧高20~30cm,垄沟底宽40cm。
二、品种选择
通过铜陵牡丹品种栽培试验,遴选出以结籽量大、出油率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生长势旺盛的“凤丹”品种为造林树种。
(一)苗木标准
造林苗木选用一级油用牡丹苗,具体苗木规格:苗龄2年,地径0.5~0.6cm、苗高30~40cm的实生苗。牡丹苗木力求做到根系完整,茎干通直,充分木质化;苗木主根发达,侧根或须根较多;苗木发育良好,无病虫害,没有机械损伤。
(二)苗木来源
油用牡丹苗木以本地生产为主,避免苗木长途运输导致苗木失水,苗木短途运输也要做好保湿工作,保证栽植成活率。
三、造林密度
参照《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的要求,根据造林目的、树种特性确定油用牡丹初植密度为3000~3300株/亩,即株行距为40×50cm。
四、栽植要求
(一)栽植时间
油用牡丹造林应选择秋季,一般以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宜,最迟只可延续到11月中旬。在造林地垄上,人工挖油用牡丹栽植穴,规格为20×20×30cm,挖穴时,表、心土分别放置。
(二)栽植方法
1.苗木处理
油用牡丹苗木系肉质根,根系含水量高、易断。苗木分级时要检测苗木根系,如果苗木根系过长、过多,可剪除一部分长根和断根,避免栽植后出现苗木窝根现象。栽植前所有造林苗木都要用800倍福美双溶剂浸泡5~10分钟,置于阴处1-2d晾干,待肉质根变软后及时运送到造林地块。苗木如不能在当天全部栽完,应及时选择地势较高、背风背阴、排水良好的地段开挖深度30cm以上假植沟,将苗木均匀排列码放,每码放一层苗木覆盖一层湿土踩实压紧,覆土厚度达到盖住苗茎下部即可,覆盖用的土壤湿度达60%(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
2.施肥栽植
用宽度为20cm的小铁锨挖出35cm深的栽植穴,施入基肥,肥料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每穴施肥0.2kg,与穴底土壤均匀混合,再回填5cm厚表土,将油用牡丹苗木垂直放入穴中,使根茎部低于地面2~3cm,保持根部舒展,最后填土、提苗、踩实,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造林完成后,要沿栽植行下方堆成10cm高的土埂,以利保温保湿。
五、抚育管护
(一)中耕除草
造林后两年内,每年安排3次抚育除草工作,分别在3月、7月和11月进行。第一次除草,要结合松土将条状土埂扒平,以便今后田间管理。油用牡丹造林后,第二年就会开花,开花前除草要深锄,深度可达5cm;开花后除草要浅锄,深度不超过2cm。造林后第三年,一般结合追肥再安排2次抚育除草工作。
(二)及时补植
对当年造林成活率达不到90%或分布不均匀的造林地块,于次年秋季进行补植,补植苗木要选用三年生大苗。
(三)合理施肥
油用牡丹造林后第一年,一般不追肥,第二年开始,每年要追肥2次。第一次在春分前后,每亩施复合肥40~50kg;第二次在入冬之前,每亩施饼肥150~200kg或腐熟的厩肥1000~1500kg,并施复合肥40~50kg。牡丹展叶之后,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每15~20d,喷施一次400倍的磷酸二氢钾或其它叶面肥料,连续喷施3~5次。
(四)病虫防治
危害油用牡丹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蛴螬等。油用牡丹林地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完成造林后,次年2月上中旬,全覆盖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预防炭疽病的发生;3月初开始每亩再撒施辛硫磷颗粒剂10~15kg,消除林地内土壤中的蛴螬;4月中下旬,在油用牡丹花期前7~10d喷施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预防根腐病的发生。5月中、下旬开始,以后每隔15~20d,交替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杀菌剂,直至9月中下旬。在牡丹生长期内,可视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整喷药次数,但整个生长季喷药不应少于3次。如发生叶斑病害,应及时剪除带病的茎、叶,并清扫落叶集中焚烧,连续每隔10d喷洒1%等量式波尔多液数次;如发生地老虎危害,可按每亩用2.5%敌杀死乳油1000倍液于日落后对苗木作常规喷洒,消除其危害。
(五)适时排灌
油用牡丹极不耐水湿,应保证排水设施通畅,避免积水。如遇高温干旱,应避开高温时段,于早晚时侧沟导水渗透为宜。特别是开花前后或越冬封土前,要保证土壤墒情适中。
(六)清除落叶
10月下旬,油用牡丹叶片干枯后,及时清除出林地,集中烧毁或深埋。
六、修剪整形
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在于苗木的整形修枝,目的是培育油用牡丹良好树形,使其充分透光,拓展结果枝,提升品质。
(一)平茬定干
油用牡丹定植后1~3年的修剪措施主要是秋季的“平茬”,即每年的10月前后,进行修剪整形,采取剪除顶端芽体或从近地面3~5cm处的腋芽上1cm处平剪,尽量增加单株萌芽数、枝条数;枝条培植的过程以2年生播种苗定植为例,定植1年的油用牡丹每株留2个枝条,定植2年留3~4个枝条,定植3年留5~8个枝条为宜,保证每株开花结果20个左右。
(二)抹芽疏枝
定植3年后的油用牡丹进入旺盛生长期,地上部也逐渐郁闭,此阶段的油用牡丹修剪整形具体措施是春季“抹芽”,秋季“剪枝”;即每年2月上中旬,牡丹萌动后芽体长至3~5cm时,用剪刀或小刀从根茎处抹除细弱和多余新芽;10月前后,剪除弱枝病枝和多余的壮枝。
油用牡丹生长势强,定植10年的植株可达100cm以上,田间管理、果实采收逐渐困难,因此10年后的油用牡丹应注意保持稳产的基础上通过修剪更新结果枝条,降低结果部位,利于人工或机械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