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玲娣
摘要:本文简单总结了经济林的功能及我国经济林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几条实现经济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经济林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林;可持续发展;途径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unction of economic fores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forest development in China,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way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forest,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forest.
Key words Economic forest;Sustainable development;Ways
我国《森林法》中对经济林的定义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材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1]。经济林是林业资源的一部分,经济林以生产果实、药材、食用油等经济类产品为主要目的,这些林木产品是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2]。曲万龙等[3]认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3个方面: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林是林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林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存亡产生重大影响,故探讨如何实现经济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林的生态效益使其可持续发展更为必要
近年来雾霾在我国境内屡屡发声,空气污染指数不断上升,归根到底是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我国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和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对我国的林业资源进行了毁灭性的开发利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了人们表面的富裕生活。然而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的健康受到了威胁,所以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经济林不但可以提供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果实、药材、油料,提供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还可以发挥林木保护环境的作用。刘凤芹等[4]研究北京苹果、桃、枣、梨、核桃、杏和樱桃7 个经济林树种对细颗粒物(PM2.5)的吸滞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吸滞PM2.5量介于0.089~0.258μg/cm2。赵海珍等[5]对南疆沙尘天气多發地区的桑树、石榴、红枣、杏、苹果、榅桲和梨8 种果树叶片吸附物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果树对Fe、Mn、Mg、Ca、Cu、Pb、Ni、Cd等元素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故需大力提倡经济林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经济林资源及其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林树种达1000种以上,按地域分布,苹果、梨、枣、柿子、杜仲、花椒等主要分布在北方;柑橘、荔枝、龙眼、银杏、肉桂、八角等主要分布在南方[6]。广东、辽宁、江西、陕西、浙江、福建、四川、山东、河北、海南和广西、云南、湖南等13个省(区)的经济林面积较大,而西藏、青海等地区经济林面积较少[6]。经济林树种、品种搭配不合理,鲜食品种所占比重偏高,加工用品种所占比重偏低。林农对经济林整形修剪降低了其冠层覆盖度,使其对降水的截留作用减小;秋冬季节林农为防止林木病虫害,将林下落叶、灌草等全部清除,造成土地裸露,增大了经济林水土流失程度。我国的经济林资源以人工和个人所有为主,个人经营的经济林占全国经济林总面积的比重达82.41%[6]。由于林农跟风栽植,缺乏科学规划,经济林栽植后需3~5年才能见到经济效益,一些没有耐心的林农会带头将还没有产生效益的经济林砍掉,造成经济林资源时而增加时而减少。由于林农缺乏专业知识,不懂因地制宜的适地适树、适地适品种栽植,导致栽培方式单一,耕作方式和耕作密度不合理,经济林产品产量低,经济林经营效益差,病虫害发生严重,残次经济林所占比重较大。由于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与体制不健全,总体上对经济林建设的投入不足,致使经济林的组织化、系统化程度低,精深加工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效率偏低。
三、实现经济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为了充分发挥经济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经济林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提出以下措施供参考。
(一)不断开发山地资源营造生态经济林
我国山地资源丰富,目前适宜发展经济林的山地还有近2亿亩[7],引导农民开发山地资源,充分利用山地营造生态经济林。王棣等[8]提出经济林隔坡复式梯田栽培模式,并对太行山石灰岩区隔坡复式梯田山地经济林模式进行研究[9],结果表明隔坡复式梯田山地经济林模式具有显著的增墒、增肥、增产和促进林木生长效应,是解决山地经济林水、肥、补给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适合在太行山石灰岩山地及条件类似的华北石质山地进行推广。
(二)加强宏观指导和科学规划
我国地貌复杂,形势多变,立地条件相差较大,地方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科学有效地制定经济林发展规划,不断加强对经济林产业建设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建全管理体制,使各部门工作协调配合。定期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不断使经济林产品的生产技术得到优化升级与改革创新。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给予资金与政策上的扶持,不断引入新技术以提高生产力,使产品质量的层次得到保证和提高。在农药化肥的使用方面要有科学的规范,健全食品安全标准,经济林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尽可能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减少产品中可能的有害物质,力求让我国经济林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取得有利地位,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林下建立阻控带减少水土流失
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经济林,在林下应建立阻控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如王哲[10]研究表明:杨梅林下径流小区内布置黄栀子和百喜草阻控带,板栗林下径流小区内布置黄花菜阻控带,银杏林下径流小区内布置台湾黄花菜和桃金娘阻控带等措施均有防止土壤流失,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作用。
(四)發挥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作用,不断提高经济林管理水平
在经济林营造过程中,林业专业人员要根据土壤类型、气温雨水及其他与林木生长有关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因地适树栽种,栽后科学管理,规范操作,保证苗木成活率,顺利建成高质量经济林。技术人员应不断积累种植与管理经济林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从果园覆盖技术、果树矮密早丰产技术、低产园综合改造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角度出发,筛选出一些真正适用的经济林经营管理技术,借助电视、微信、科技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宣传与普及经济林经营管理技术,不断提高经济林生产中的科技含量,着力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和经济林管理能手。认真听取资深科学技术人才的建议,在种植与采摘过程中积极采用创新性的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
四、总结
建全经济林发展不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经济收入,提高整体社会的经济水平。政府部门要发挥应有的职能,从制度、管理和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保障营造经济林工作的顺利进行。林业院校和科研单位要根据具体需要培育新经济林树种,宽进严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唯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营造高质量、高产出的经济林。建全经济林产业链,使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顺利运营。紧紧围绕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力求实现经济林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方,胡芳名.经济林栽培学[M].第2版.北京:中目林业出版社,2004.
[2]马晓惠.从《寂静的春天》到《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J].海洋世界,2012 (6):22-24.
[3]曲万龙,曲万宝.浅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 (5):44.
[4]刘凤芹,刘斌,鲁绍伟,等.北京7种经济林吸滞PM2.5特征及其价值评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 (3):124-129.
[5]赵海珍,何芳,帕提古力·麦麦提,等.南疆几种果树叶片吸附物成分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3,50 (11):2054-2059.
[6]陈金海,胡健全.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华北森林经理,2010,24 (2):1-5.
[7]单小明.经济林林学名名词翻译浅谈[D].经济林研究,200l,19 (1):65.
[8]王棣,李永生.太行山石灰岩山地经济林隔坡复式梯田及稳定性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6 (4):66-70.
[9]王棣,李勇,刘劲,等.太行山石灰岩区隔坡复式梯田山地经济林模式研究[J].林业科学,1999,35 (6):115-119.
[10]王哲.3种经济林不同植物阻控带土壤养分和径流的动态特征[D].福州:福建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