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8日,一名北京交通大学2018届毕业生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文中披露:“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才能去天佑会堂参加学校今年的毕业典礼,现场听到校长的讲话,而剩下的人,需要坐在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父母甚至需要坐在另一间教室观看直播。”当事学生的悲愤之情和失落之意溢于言表。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6月19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今年毕业典礼的原定方案主要综合考虑时间、天气、场地等因素的制约,但从各方面反映看,还存在考虑不周的情况。学校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见,对2018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作局部調整,改为在主校区西操场举行,全体毕业生及家长均可参加。
让每个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是校长的基本职责
毕业典礼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仪式,必须全体学生都参加,如果因场地限制,不能所有学生一起参加,就应该组织多场毕业典礼,以院系为单位,有校长参加,为每一名毕业生拨穗。这是学生重要的人生仪式,不能被代表,也不能被省略。一所学校是否重视毕业典礼,尽可能做到给每个学生留下深刻的回忆,折射出学校对待人才培养的基本态度。
在越来越多大学重视毕业典礼,且重视每个毕业生的个体感受(包括邀请家长参加毕业典礼)时,还有大学采取这么不顾毕业生感受的做法,令人无法理解。试问,这么对待毕业生,怎么指望他们毕业后还能记住母校,感恩母校?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无不高度重视毕业典礼,除了让所有师长、亲朋见证毕业生的重大人生时刻外,更是给所有毕业生都留下了美好的毕业回忆。这一美好回忆,是维系校友和母校之间的重要情感纽带。
大学校长对待毕业典礼的态度,也可看出其对自身重要职责的认识,一名好的大学校长,要懂教育、懂管理,以及拥有强大的社会活动能力。参加毕业典礼,和每个毕业生互动,不仅能体现校长的关爱、展示校长的“亲民”,而且是校长必须履行的职责,这也是其进行社会活动,发掘学校重要校友资源的契机。大学用选代表的方式让学生参加毕业典礼,并非无伤大雅的小事,也不是学校考虑不周,体现的其实是学校没有意识到毕业典礼的重要意义,没有做到真正重视学生、重视校友。
仅10%学生参加的毕业典礼100%错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毕业典礼是一种大学形象的展示途径。通过毕业典礼与毕业生面对面的交流,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盛大的仪式,倾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的诉求,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放低姿态,去接受、去改变,创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师长们无疑起着以身作则的作用。可惜一些校园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没有身体力行地上好“最后一课”。
只有10%学生参加的毕业典礼是100%错误的。这暴露了当下高校教育急躁、草率、功利的办学思路。大学,作为一个清雅脱俗的象牙塔,其中那些拥有丰厚学养、卓越品格的知识群体,理应明德致知、博学笃行,切实体现“人生而平等”“厚德载物”的深刻内涵。只不过,我们的一些高校已在过度市场化、行政化和功利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忘却了有容乃大、科学民主的大学精神。
而从舆论反应来看,把“优秀毕业生”头衔或者其他条件,当作参加学校举办的毕业典礼的门票,如此操办毕业典礼的并不只有北京交大一家,这更让人无语。在学生们的失望和抱怨声中,欠缺的毕业典礼也给所有人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该如何抗衡功利浮躁的价值失重?又该怎样去打捞那日渐遗失的教育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