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石 谐
初夏,阳光流畅。温州浙南农副产品中心市场,顾客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位身材修长,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卡其布夹克衫,背着一只挎包的中年男子,径直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位于市场里面的丽佳(化名)调味品商店。
这是一家专售南北货和各种调味料的杂货店,货架上同时摆放着多种品牌的胡椒粉,琳琅满目的商品使逼仄的店堂更显得逼仄。他走进店堂门口,如鹰一般的眼光巡视了一下货架,拿起一袋5 0 0克的“唯加”白胡椒粉,发现没有任何防伪标识,外包装的塑料袋颜色浅、封口不平整,而且印刷字体粗糙,这是明显的假货。
于是,中年男子操着一口不太纯正的普通话,沉稳地问,“这个‘唯加’白胡椒粉,买多少钱一包?”坐在店堂里面百无聊赖玩手机的老板娘见有生意上门,赶紧站起来满脸堆笑地说,3 0元钱一包(正品价格是6 0元左右一包),量多有优惠。
“好,”中年男子露出不易察觉的一笑,说,“我先买五包。”说罢,中年男子掏钱。老板娘笑呵呵地说,大叔,我这里的胡椒粉货色正宗,价格便宜,保你不吃亏。中年男子接过胡椒粉,放进斜挎在肩上的挎包,疾步离开市场。
中年男子在离市场稍远的地方,立即致电当地工商所。1 0分钟过后,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检查,没收了涉嫌假冒调味品,并按照工商法规予以处罚。
中年男子是上海好唯加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好唯加)的市场部负责人袁桢华,此次,他是接到当地代理商的举报,请示企业领导后,特地从上海前来维权打假的。
8月的一天上午,在上海市食品协会的办公室里,笔者与袁桢华进行了一次关于打假的对话。
上海好唯加食品有限公司隶属于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是一家有着8 0多年历史的老“中华老字号企业”,专业生产胡椒粉、鲜辣粉、咖喱粉、五香粉、油咖喱等调味品。
袁桢华是“好唯加”的资深员工。他说,自从因工作需要从土产公司调到“好唯加”以后,所经历的打假事件不下数百起。谈起打假,他感触颇深。
袁桢华记忆犹新地说,有一次,他在一家批发市场随意走访了相连的1 0个店铺,竟有7家在卖假冒的‘唯加’调味品。还有“自作聪明”者将真假产品混在一起,却统一以正品价格出售。“李鬼”们被堂而皇之地摆在货架最醒目的位置。店老板私下透露,大兴货本小利大,一包假冒的5 0 0克装胡椒粉,进价只要6元,还不到正品市场价的1/8。
有一次,袁桢华在西安一家批发市场对一家店铺的老板说自己要买一大批廉价调味品,这名小老板顿时面露难色:“我们只是代销的,店里东西不多,要不过几天给你送去?”
“这些调味品是哪里生产的?我可以直接去拿货。”一听这话,老板直摆手:“不用去,不用去,有人送上门的。”他说,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辆“神秘”的面包车定期驶入批发市场,给那些愿意从事“代销”生意的老板发一些货。
袁桢华说,在配合公安、工商执法过程中,被查获的每个老板都承认“没有进货凭证和发票”,也不肯说出送货人的信息。“万一吃出问题来怎么办?”面对执法人员的质问,小老板们却不以为然。原来,其中有几个“老吃老做”的已不是第一次因售假而被查处了。
有一名售假的女老板甚至说,她根本不知道生产厂家在哪里,自己也担心过质量问题,可因为一直没出事,大家又都在卖,她也就“看样学样”了。
劣币驱逐良币,猖獗的假货严重挤占了正品的市场。袁桢华举例,仅仅在陕西渭南,由于假货泛滥,使“唯加”的白醋销售量金额,一年减少2 0 0万元。
好唯加的一位代理商对此忿忿不平地说,他几天才卖出一瓶正宗的“唯加”白醋,而其他店铺的假货因为价格便宜,卖得很快。这些买假调味品的人,有开餐馆的,还有一些企业食堂。
袁桢华坦言,批发市场里卖调味品的店铺多、牌子杂,若没有厂家来鉴定,普通人根本无法看出真伪。
一瓶瓶、一袋袋包装精美的上海“唯加”调味品,竟然产自青岛郊区农村某居民小院内。袁桢华向笔者讲述了下面这则打假故事:
袁桢华根据代理商提供的线索,经自己实地调研,发现青岛郊区农村某居民小院内有一个加工销售假胡椒面的窝点。于是,果断向工商局举报。
工商执法人员接报后立即出动,前往该村查找,经过近一小时的拉网式排查,终于在村旁一垃圾堆处发现几个印有“上海调味品厂”的“唯加”白胡椒包装袋,工商人员据此断定,制假窝点就在附近,随即对附近的几条胡同进行重点检查。当走到接近村口的一条胡同时,一股异味扑面而来,在一户没有门牌号,大门从内反锁的院门外,异味特别浓重起来,执法人员上前敲门,好长时间,才从里面出来一位浑身粘满灰尘的中年妇女,她把住门口,一条恶犬在她身后虎视眈眈,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并讲明身份,这名妇女才极不情愿地将门让开,接受检查。
不看不知道。在一间不足两平方米的小屋内堆满了用麻包、编织袋等包装的胡椒面、辣椒面、咖喱粉,足足有1 6大包,约8 0 0公斤。墙角安放的小电磨就是用来加工这些调味品的唯一工具。在这间小屋对面的房间内,执法人员又发现了大量印有“上海调味品厂”的“唯加”、“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的“味好美”的塑料包装袋千余个及不干胶封条和带有“味好美”注册商标的塑料瓶盖、商标标识、标贴、打码机、封袋机等。
在现场,工商人员还发现已包装好未销售的袋装“唯加”白胡椒粉、鲜辣椒粉5 0余袋,瓶装“味好美”椒盐、蒜头粉4 0余瓶等。另外在其住所的厕所内还发现了与“味好美”椒盐、蒜头粉等标贴瓶盖配套使用的塑料包装瓶5大包,近3 0 0个。
执法人员在依法对假冒伪劣商品及制假工具进行查封时,该妇女又极力阻挡,并将狗放出,把住大门,阻碍执法。后经执法人员规劝、教育,才勉强同意配合。
“由于‘唯加’调味品有一定知名度,假冒、仿冒‘唯加’品牌的情况经常发生。”在前不久举行的老字号商标企业座谈会上,上海好唯加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鹏直言,近两年来我们在陕西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等地维权打假上百次,收到处罚决定书四十多份。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为商标侵权向法院诉讼十几起,查获的假冒产品、瓶贴、外包装箱、包装袋、封箱带不计其数。
张志鹏说,令人感慨的是,市场内不但有“李鬼”,还有山寨(伪娘)。比如,在有的批发市场,左边摆的是假货“唯加”,右边摆的是山寨产品“唯源”。明目张胆的李鬼加“伪娘”,防不胜防。他认为,现在假冒侵权名牌调味品的主要来源是,城郊结合部的地下加工窝点,这些窝点加工出来的调味品,看起来是名牌产品,实则是“三无”产品。
近两年来,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声誉、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好唯加”注重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品牌的声誉。他们申请了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同时,在积极探索能否对老字号经典产品申请配方专利。并准备与专利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合作开展维权打假活动。张志鹏强调,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向有关部门的同志做进一步咨询。
在张志鹏看来,电商是把双刃剑。电商的发展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为售假行为提供了新的渠道。目前,网上销售假冒“唯加”产品的情况十分严重,由于没有实体店,网上销售假货成本更低,打击难度更大,网站平台仅仅封停店铺处理起不到大的威慑作用,售假者重新注册马上又开一家。在电商渠道如何有效维权是目前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吊诡的是,在持续严厉的打击面前,假冒产品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稍不留神就“遍地开花”?究其原因,有关人士表示:
一是违法成本低。有售假者坦言,老实点的摊主说明是假货,卖一袋能赚1 0元,“门槛精”的以假充真,可赚二三十元。而有关部门在查处中,是根据假货数量作相应经济处罚的,由于批发市场内单店库存少,因此被罚的这点钱远比售假的利润少得多。拨拨算盘珠,趋利者自然是“争先恐后”。
二是市场有需求。如今不少餐饮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调味品“不求质量只求价低”,这些大兴货只要“吃不死人”,自然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业内人士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对售假者的惩处力度。同时,加强终端管理,对明知是假而依然买假企业也应严罚。行重典,以彻底关闭假货流通的暗道,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