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珠 荣浩
摘 要:文化如水,是滴水穿石的无形力量,是城市魂之所在。在和平发展的潮流下,文化软实力的地位与作用逐渐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将其视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同样,文化软实力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核心要素。但对文化软实力的探讨主要是针对宏观的国家层面,涉及到城市文化软实力这种中微观层面的不多,尤其是针对江门的城市文化软实力研究更是鲜见,因此,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出发,在江门旅游发展现状下提出建设江门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议。
关键词:江门;城市文化;旅游建设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9.005
1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来源
20世纪90年代初“软实力”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次提出。随着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那些一直没有被重视的政治制度、文化价值、国民形象等方面所彰显的无形的、软性的力量,逐渐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今“软实力”定义已得到不断完善与拓展,基本认同软实力是一种不需通过武力途径强迫别国就范,又能引起别国共鸣,并自愿满足本国要求的能力,更多是依靠自愿和认可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是一种对行为改变具有同化性的力量。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中的一个中微观区域的小系统,其来源可包括:城市精神所表现出来的城市文化凝聚力;城市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城市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城市文化商品的辐射力等。文化能对城市文化软实力产生直接影响,是文化软实力的源泉,然而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能转化成现实中的软实力。笔者认为评价文化是否转化成功的衡量标准是:转化后的文化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被人认可且产生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为促进江门市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尝试通过发展江门市文化旅游产业,将无形的文化资源魅力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游客面前,提供便于游客了解江门文化的渠道、引导游客主动接受并认可江门文化,从而体现江门城市文化软实力。
2 江门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旅游协同路径
2.1 挖掘江门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旅游资源利用方式
文化資源记载着城市的兴衰荣辱,是区别于别的城市的“DNA”。江门市拥有着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与口碑,这既是江门市旅游业发展的先天资源优势,也是江门市城市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基础。但一直以来,在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环节中常常表现出转化能力不强且转化后的产品缺乏创新力,未能充分利用科技与信息技术,产业系统整合能力较差,未能通过大平台、大载体、大项目、大品牌来发展旅游产业,各种因素制约着江门市旅游产业发展。为此,一是江门市的旅游产业应以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满足游客对文化的精神需求为根本,以展示和发挥江门旅游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为创新点,利用旅游文化资源作为引导游客主动地了解、接受江门市文化的载体,促进江门市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系统发展。二是对文化资源科学挖掘与保护创新进行系统规划,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深度,提高创新程度。文化旅游资源有其本身的内涵,在开发过程中不应将文化旅游产品简单作为自然观光旅游产品,而要结合其内涵与精髓加以挖掘,展示其该有的品味与风采,同时也要避免旅游文化产品出现“庸俗化”、“商品化”、“舞台化”的现象,保存、维护本地文化的本真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既要通过旅游业将文化遗产的文化精髓加以利用与保护,增强江门市城市文化底蕴,又要通过旅游业将文化遗产中所蕴藏的精髓转化为吸引力,得到外来游客的认同。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论旅游产业如何开发建设,要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加以重视,努力塑造独有魅力品牌,抓住江门旅游产品的优良品质全面发展。三是尽快从资源驱动型向产业驱动型转型。改变以“门票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将景点旅游转化成休闲度假型,增加文化体验特征,尝试将旅游资源与其他产业融合互动,加长产业链,深度挖掘文化蕴涵,加强文化融合,突出产品的参与性、体验下、休闲型,增加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四是打破行政区划,整合旅游资源。按照《纲要》提出的规划,重点发展创建台开恩世遗文化旅游度假区和环圭峰山旅游产业集聚区两大核心园区。台山、开平、恩平三市建立台开恩旅游联盟,编制相关规划,依托两大世遗(开平碉楼与村落及正在申报的海上丝绸之路)、三大龙头项目(台山滨海旅游、开平赤坎古镇、恩平航空小镇)、四大精品项目(碉楼特色客栈、那琴婚纱摄影、温泉旅居、乡村旅游)和五条高速公路,争取将台恩开世遗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成为国际旅游特色目的地。
2.2 擦亮“中国侨都”城市名片,围绕侨乡文化打造文化旅游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在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江门祖籍的华侨、华人的踪迹。“中西结合”的碉楼建筑成为现今海外侨胞回乡溯源的必经点和游客初步接触与了解侨乡文化的旅游景点。从2004年起,江门每两年都会举办一次华人嘉年华活动,搭建全球华人欢聚的平台,久而久之,这种文化活动成为了江门市的“民俗习惯”,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节庆活动。独特的侨乡历史形成了绚丽的侨乡文化。江门侨乡文化具有独特性、先进性、垄断性,在岭南地区享受“品牌独尊”的地位,侨乡文化就是江门的灵魂。
然而倘若侨乡历史文物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就如同一刀把江门与海外侨胞的链接纽带砍断了。因此,江门要注重对“华侨记忆”的保护,充分利用华侨建筑,通过旅游为载体来发展地方文化,以此加强与老一辈华侨的联系,注入下一代华侨的新鲜血液。因此,应挖掘江门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旅游资源利用方式,具体包括:一是擦亮“中国侨都”的城市名片。挖掘白沙学派在岭南文化奠基方面的贡献作用,发扬梁启超在近现代教育上的启蒙意义,积极宣传在开平碉楼与村落中蕴藏的华侨精神、中西文化交融,大力推动华侨文化旅游,进一步擦亮侨乡文化金字招牌。二是深入研究、发掘与发扬华侨文化,充分保护与开发侨乡文化遗产,做到大品牌与大效益的创新结合,重点发展赤坎古镇,打造成华侨文化休闲度假小镇。赤坎古镇作为江门华侨文化的展示窗口,重现赤坎古镇的辉煌、恢复赤坎古镇的历史风貌对展示侨乡文化精华具有重要意义,可尝试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相结合,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使其能让海外侨胞“有迹可找”、“有根可寻”,成为外来游客了解侨乡文化的窗口。三是充分发挥明星品牌效益,推动影视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五邑地区可谓是“明星之乡”,活跃在香港娱乐演艺圈中有许多五邑籍的明星,他们通常都有着一颗建设家乡的炽热之心。四是加大对侨乡文化资源整合力度,设计侨乡文化之旅精品旅游专线。目前,在发展侨乡文化旅游上,各地仍然存在规模小、资源分散、结构层次模糊、定位不清晰等表现。外来游客初来江门,接触到的只是江门侨乡文化的一角,难以体验侨乡文化的整体,为了让外来游客更加容易融入江门、热爱江门,可尝试将陈白沙纪念馆、梁启超故居、小鸟天堂、华侨华人博物馆等景点串联成侨乡文化主题的旅游专线。
2.3 推动“旅游+”文化创新发展,创新旅游发展方式
目前,江门在旅游传播推广上仍显不足,使得江门城市文化内涵并未有效地传递给外来游客,客观上显然不利于江门市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对外传播。因此,应充分推动旅游与文化的创新发展,具体包括:一是制定文化旅游发展的规划,推进旅游业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应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文化需求,着力提升旅游文化体验满意度。二是推动文化资源与科技的结合。在文化资源与高科技相结合方面,可尝试利用科学技术将江门侨乡文化历史重现在人们面前,通过活灵活现的人物、有立体真实的声音等逼真的技术特效,给人带来感觉上冲击与新鲜感,更容易让游客“身临其境”,深刻体会侨乡文化的底蕴魅力。
2.4 加强旅游商品设计,塑造江门旅游美好形象
江门市旅游商品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衍生,旅游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业起到积极作用。旅游商品无疑就是对外来游客展示江门文化底蕴的良好载体,但江门部分特色特产、传统手工艺,如江门新会葵扇、茅龙笔、开平碉楼工艺品等,都存在着生搬硬套、缺乏新意的情况。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旅游商品的包装要尽可能地突出地域文化性。江门各市各区都带有强烈的区域性,如开平打“碉楼”品牌,恩平打“温泉”品牌,衍生的旅游商品也应具备与该地区相应的文化品牌特色。二是注重旅游商品包装质量的艺术性。旅游商品可以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交流名片,它的外表内涵会直接影响购买者的欲望以及对本城市的印象。因此,不论旅游商品的档次如何,都应注重商品包装质量的艺术性,做到高档不庸俗、低档不简陋。三是对旅游商品包装进行管理规范。对于创新型的优质旅游商品包装,可通过政府力量进行宣传和推广,可旅游商品评选来凸显旅游商品的独特品级,如“江门特产”、“江门礼品”,以此来增加江门旅游商品的品牌效益。
2.5 加强旅游区域合作,突出江门文化特色
江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毗邻港澳地区。作为贯通各城市间的枢纽点,江门水陆交通发达,而且周边城市人口达7000多万,江门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为此,根据江门地理位置优势,提出以下旅游区域合作建议:一是努力融入珠三角区域发展,加强与珠三角城市的协同。同时,重视与香港、澳门的协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整体发展将江门旅游文化传播出去,提升江门文化国际影响力。二是加大区域合作,优化旅游线路。如江门可尝试与澳门协同合作发展,共同推介“文化遗产之旅”。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尽可能地设计出3-5条全方位展示江门文化底蕴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从而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Joseph S.Nye,Jr.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Power[J].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1990,(2).
[2]谌磊.借政策东风擦亮“中国侨都”品牌[N].江门日報,2016-06-01.
[3]伍锋.试论江门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J].商场现代化,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