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玲 刘雪彬
摘 要:冷链物流终端配送是生鲜电商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生鲜电商终端配送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配送范围相对有限,造成产品难以全程保证冷藏、产品难以保证质量等问题,因此应将终端配送范围从最后一公里扩大到最后三公里。最后三公里配送可以实现信息流通,促进线上线下协调发展并且扩大业务范围。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电商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8.010
1 引言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虚拟化、信息化、全球化不断影响着消费的需求方式和购物方式。我国电商也在不断扩大涉足的领域,从最开始的电器、图书、服饰、日用品等向生鲜食品领域蔓延。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 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的整体交易额约913亿,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为1402.8亿,预计2018年可到达2066.3亿元。
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鲜花、水果等产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但是在行业内冷链物流配送还是一个难以得到解决的问题。由于生鲜产品难以保证全程冷藏,也就是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生鲜电商不断发展的同时,消费者也不断重视生鲜产品的质量,消费者不断严格的要求,如何高效低价安全的进行冷链配送成为了生鲜电商的瓶颈。然而对于生鲜电商来说,如何解决“最后三公里”的配送是目前生鲜电商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2 生鲜电商终端配送现状
生鲜品类高频刚需、高客单价、高毛利的特征,冷链仓储技术要求高。生鲜类产品的保质期短,在运输的过程中易受到损坏。即便有专门的车辆还有专业的仓库进行存放,生鲜产品的配送还是各大电商很困扰的问题之一。对于生鲜产品的“鲜”是消费者和各大经营者都看重的,因此,在运输配送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保证产品的质量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了。由于生鲜产品对配送时间、方式和要求都很高。为了让消费者满意,一般最常用的就是冷链物流。以下是生鲜电商终端物流配送的主要模式。
2.1 自营配送
在整个冷链物流配送中,物流成本所占的比例大因此,对于天天果园、天猫超市等生鲜电商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支出。部分生鲜电商在用户数量增加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开始自建配送系统,通过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建立配送点,聘用配送人员等的方式来减少自己的成本。但是这样的自营物流前期投资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冷藏车、租赁店铺仓库等,因此需要比较雄厚的资金作为基础。例如京东在最后的几公里的末端配送环节采用“自营配送员+可循环使用的专用冷链配送箱”的配送模式,利用干冰以及泡沫箱对货物进行存放,以确保消费者收货前的货物的质量。例如京东生鲜,采用自营的配送模式,采取产地直采+品牌供应商的模式,可以达到次日达的快速配送模式。
2.2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大量生鲜电商企业,包括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的生鲜电商,一些垂直电商例如易果生鲜、天天果园等,只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或部分自建冷链仓储,但是将冷链配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通过把企业不熟悉的业务外包,不仅能节省配送成本,还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发展主业。运用该模式可以将配送的业务转交给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在同一区域的产品进行整合之后,配送到客户手中。该模式不仅能减少很多生鲜电商初期的成本投入,又能给消费者有一个前期良好的印象分。生鲜电商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产品的外包一些不可控的问题,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度。
2.3 自营+第三方配送模式
生鲜电商企业在偏远地区以及三、四线城市收到的订单规模很小,自建物流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甚至不能收回建设成本。因此在这些地区便会采用委托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以降低物流成本。而在订单规模大的城市和地区,会采用自营物流的配送方式,或是电商企业只在自身熟悉的市场进行自营配送,在不熟悉的市场进行第三方配送。例如沱沱工社,虽然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区有生鲜配送的业务,但是只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自营的物流中心。
2.4 O2O物流配送模式
电商企业与传统的线下企业合作,将线上电商与线下实体经营相结合,营造出了一个O2O的环境。O2O物流配送模式是指电商平台和线下门店合作,消费者通过线上生鲜产品的订单购买,线上平台将信息传递给产品的供应商,通过自营物流或第三方物流运输到线下门店或自提柜,消费者最后凭借提货信息提取生鲜产品,由消费者自行实现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例如每日生鲜,网点分布在用户周边,满足及时性需求。通过便利店做日销,可以降低生鲜产品的损耗。
2.5 消费者自提模式
(1)线下便利店自提。
随着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商生鲜也随之发展起来。消费者可以通过在网上下单,选择自提或者是商家提供的配送模式来获得产品。消费者在选择线下便利店自提的时候,商家就会把消费者下单所选择的商品配送到消费者所在区域的便利店冷柜里进行存放。这样的模式不但节省了配送的成本,同时也为消费者节省了等待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可以保证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上之前的质量问题,生鲜电商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和人力。
(2)智能冷链快递箱。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冷链快递箱也投入使用。这些冷链快递箱的制温范围在-5℃--0℃,根据不同的产品所需要的温度进行存放,保证用户在提取货物前的质量。这样的快递箱一般都在小区或者是写字楼等地方比较普遍,收货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快递信息输入提取码,拿走属于自己的快递。由于收货的提取码只有收货人的手机信息上才有,因此私密性比较好,而且可以提高快递人员的配送效率,也便利了消费者的货物验收。
3 目前生鲜电商终端配送存在的问题
3.1 全程冷链难以得到保证,容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生鲜产品,是要保证在产品从发货到接收地的全程恒温储存,并且是高效准时送达的产品。远距离的运输所用的冷藏车由于长途的运输,难以做到对产品温度的保证,这样就会导致产品的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企业为节約成本,出现“两头冷、中间断”的现象,即在运输途中停止制冷设备,快到目的地时再重启设备;冷藏车超载运输现象存在,使部分货物并没有真正处于合适的温度下。尤其是在配送的最后三公里,这往往是消费者对整个物流配送满意度最重要的三公里,当时由于产品是按照一定的地域顺序来配送的,一些比较靠后的地域的产品的质量可能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导致生鲜产品的腐烂,这些往往是生鲜电商都头疼的问题。
3.2 最后一公里运输损耗大
由于相关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缺少专用的冷藏运输设备,大部分第三方物流运输公司都会采用生鲜货物与一般货物同时配送。这样会导致生鲜产品缺少保护与必要的温度环境,生鲜产品对温度需求较高,与一般货物同时运输,商品从仓库到客户手中的时间不一,甚至会出现从产品出库到消费者验收需要经历10个小时的历程,生鲜容易变质损坏。
3.3 配送成本高
有消费者在线上下单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所在的区域不在配送范围之内。当前冷链物流的配送范围是有限的,对于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是难以配送需求的。为此需要设立多个网点来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设立网点之后还要配置更多的配送人员,这样就会造成终端配送成本增加。并且设立了网点之后由于附近的用户的订单数量有限,这样就会导致浪费了人力物力,造成成本进一步上升。
3.4 生鲜配送难度较大
数据显示在线上平台购买生鲜产品的大部分为年轻人,这部分人群在工作时间一般都是属于难以接受货物的状态,而不论是自营物流或者是第三方物流的配送时间与他们的工作时间大致相同,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一次性成功的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上,对运输和储存方式比较苛刻的生鲜商品如果进行二次投递会给物流产生更多的费用。
4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三公里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达到对食品保鲜、保质的要求,冷链物流对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各环节的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较高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支持,因此在管理和投入资金方面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大。
生鲜电商讲究的是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都要全程冷链物流,尤其是在物流节点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这段路程都是有保鲜要求的。生鲜产品的营养度、新鲜度等质量取决于冷链物流的运输质量,因此生鲜电商必须握紧冷链物流这个生存和发展的咽喉。末端配送不仅影响着消费者网络购物体验,也是物流配送整个流程的成本中占决定性地位。因此,非常有必要将目前生鲜电商终端配送从最后一公里扩大到最后三公里。
4.1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三公里的优势
4.1.1 扩大配送距离,降低网点运营成本
客户看重在线上下单后的货物配送问题,高效准时的配送货物是现在生鲜电商一个很重要的基本要求。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三公里的运输,使整个物流配送的半径扩大了,也扩大了运输的距离,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以易果生鲜为例,作为我国第一批生鲜电商企业,其物流配送覆盖范围也只是自配支持北上广深等20个大城市,辅以第三方物流可覆盖27个省的310个城市。由此可以知道,生鲜电商的消费客户群一般都在一、二线等城市,但是这些城市的土地资源是很紧缺的,因为租金也相应比较昂贵。从一公里到三公里,把配送的范圍扩大后,就可以减少网点,再配合上其他的配送模式,不但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可以把成本控制好,可谓是一举两得。
4.1.2 服务范围扩大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三公里,整个配送地区的服务范围扩大了。最后三公里作为物流末端配送,也是一个唯一和客户面对面接触的环节。而客户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环节的效率,因此生鲜电商就更加不能忽视了。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三公里,服务范围扩大之后,更多的客户会得到服务,当他们得到满意的服务之后,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宣传作用。
4.1.3 降低配送成本,优化网点布局
现在年轻人都有网上购物的习惯,但是由于用户分布分散,这对于生鲜电商在配送的过程中要设置多个网点,这会导致配送的成本过高。从一公里到三公里的配送范围扩大后,可以通过覆盖模型,用离散点选址的办法,找到这些分散用户的合适位置,取缔不必要的网点,这样就可以降低配送成本,达到利益最大化。
4.1.4 保证产品质量,制定销售计划
生鲜电商的产品质量问题以及产品的线下配送问题,这都是用户很关注的问题。消费者在购买生鲜食品时愈加重视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对于质量的关注度是很高的。因此在配送的过程中全程的冷藏技术就至关重要了,但是会发现在快递员配送的过程中的冷藏保鲜设备并不是那么完善,导致用户在收到产品的时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因此诞生了很多的线下超市,配合线上的订单,例如河马生鲜,用户可以选择在线上下单后,到相应的附近门店进行自提,而线下的门店收到用户的这样的需求的时候,就会把相应的产品另外存放,方便用户提取。这样节省了整个配送的成本,并且用户可以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时效性高。对于用户而言,获得了实际的用户体验;对于门店而言,不但能作为线上门店的展示体验区,还可以作为仓库区,进行配送;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获取更加全面的消费行为数据,分析消费者的购物偏好,更好的做出精准的销售。
4.1.5 丰富产品种类
根据艾瑞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中2017年生鲜网购用户选择网购生鲜食品的原因的数据显示,用户选择网购生鲜食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方便,能够直接配送到家和品类丰富也是重要原因。 随着线上生鲜电商的发展,相应的线下体验门店也越来越多了。如果关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的话,有可能会导致一些线下门店在产品种类多,但是不一定能及时的销售出去,这样就会导致库存积压,而且为了迎合线上门店的需求,有可能会导致产品的复杂度增加,增大了库存管理的难度。从一公里到三公里,改变门店的布局,在三公里路程中运营一家规模更大的门店,令这三公里范围内所有的用户都到这家店进行线上或者是线下的选购、自提。这样不但能节省门店的营运成本,还可以集中人员来管理产品。
4.2 完善最后三公里配送配套措施
虽然现在国家大力推进物流业的发展,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部分,也同样得到了鼓励,但是现有的冷链物流不管是在规模还是在专业化程度上都不够成熟。冷链物流的建设投资大,并且要控制温度,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且冷链行业讲究配送快、效率高,客户主要都是位于大城市,由于现阶段城市交通管制严,交通拥堵问题严峻,也是一个难题。通过分析我国生鲜电商冷链物流配送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2.1 加强信息流通,线上线下协调发展
生鲜电商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尤其是在生鲜类产品的旺季,对于产品的数量是一定要掌握的,这对于很多的企业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数据。只有掌握了各种各样的数据,才能把握市场的动态需求,不至于造成产品的积压、亏损,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电商线上线下的协调发展在整个末端配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把信息相互传递,才能够更好的服务客户。如果电商的发展没有线下门店的配合,那就是等同于没有解决最后三公里的配送问题。建立信息互通,使线上线下协调发展。
4.2.2 扩大业务范围,增加自助收货点
对于一些线下的门店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办法在门店营业时间内提取货物的,可以在店门口增加自助收货柜,只要客户在线上提出这样的请求时,就可以在门店下班时把客户的货物存放在自助收货柜中,这样就可以打破时间上的限制了。扩大业务范围,使更多的客户可以享用到生鲜产品,这样也能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尽量做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但可以建立生鲜产品的品牌效应,还可以带来更多的营业收入。
4.2.3 优化配送路线,加快配送速度
由于现在大城市交通问题严峻,这会影响到生鲜产品的末端配送,甚至会影响到生鲜产品的质量。企业在末端配送前优化配送路线,这不仅可以加快配送速度,并且提高配送效率。通过VRP模型将最短路线反映到GIS软件中,直观反映出配送的最短路径。
4.2.4 改善终端配送工具
由于现有的终端配送工具在冷藏保温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不少的产品配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也有一些冷链物流公司在配送中成本过高,或者是存在着配送范围有限等问题。因此改善终端配送工具,在配送工具的冷藏保温方面要及其注意。
5 结论
现阶段的冷链物流终端配送中,生鲜产品质量不好、配送时效不高等都给用户带来不太好的体验。鉴于生鲜电商是一个需要快速配送、准时到达的行业,因此在冷链配送的最后三公里可以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把冷链物流终端配送从最后一公里扩大到最后三公里,不仅是扩大了整个配送范围,更重要的是可以整合网点,降低配送成本,使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因此生鲜电商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通过加强线上线下信息流通,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獻
[1]王林,赵宇,符晓洁.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研究[J].物流技术,2016,35(06):12-15+34.
[2]金辉,王淑云,马雪丽.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1):23-28.
[3]魏利鹏,王辉,孙学珊.生鲜电商众包物流模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7,40(02):38-40+48.
[4]耿会君.基于循环箱的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6,39(02):31-35.
[5]许评,仲伟来,李娜.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7,(36):9-11.
[6]陈耀庭,黄和亮.我国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众包配送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2):10-19.
[7]鲁维维.基于冷链物流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10):114-115.
[8]陈凤和.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304+307.
[9]郑爱敏.生鲜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0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