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龈线在治疗楔状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2018-10-10 07:54袁晓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3期

袁晓玲

【摘要】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治疗楔状缺损中应用排龈线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399颗患牙)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196颗患牙),患者以排龈线联合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修复治疗;对照组40例(203颗患牙),患者单纯以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修复治疗。随访观察修复体固位情况,统计两组边缘不密合、脱落、悬突及炎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发生率5.10%,修复体脱落发生率3.57%,悬突发生率7.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炎症发生率1.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状缺损修复治疗中应用排龈线可有效提高修复体固位效果,延长修复体保留时间,对减少悬突和炎症的发生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楔状缺损; 排龈线; 复合树脂; 修复治疗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3.0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3-0-03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面颈部硬组织慢性消耗所引起的疾病,因发病位置较隐匿、初期不敏感而容易被忽视。数据统计,老年楔状缺损就医病例约占牙病门诊的25%[1],其中绝大多数为2颗以上缺损者,且患者年龄越大,缺损数越多,缺损越严重,可引起疼痛、牙龈退缩、牙髓病、牙周病、牙冠折断等症[2],降低牙齿功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填充修复是治疗楔状缺损的主要方法,临床可采用玻璃离子、复合树脂、银汞合金等多种材料,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修复体易松动脱落,或出现悬突、炎症等症,影响治疗效果[3]。排龈是将排龈线置于牙龈内,引起龈缘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位,使预备牙体的龈边缘与牙龈间形成间隙,是提高牙体组织黏结度的重要方法[4]。笔者所在医院近年于楔状缺损治疗中应用預先应用排龈线排龈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文章现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月-201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399颗患牙)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位于牙龈缘或牙龈下1.0 mm内的楔状缺损,具有填充修复治疗适应证;

(2)待修复患齿2颗及以上;(3)依从性良好,配合治疗及随访。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内科疾病;(2)妊娠哺乳期女性;(3)凝血功能障碍;(4)牙体损害累及牙髓;(5)合并牙周炎等牙周组织疾病;

(6)近期抗生素用药史。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196颗患牙):男22例,女18例;年龄31~79岁,平均(48.2±9.7)岁;患牙数2~8颗,平均(4.9±0.7)颗;前牙47颗,前磨牙116颗,磨牙33颗。对照组(40例,203颗患牙):男21例,女19例;年龄32~66岁,平均(47.9±10.1)岁;患牙数2~9颗,平均(5.1±0.6)颗;前牙46颗,前磨牙120颗,磨牙37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以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修复治疗。治疗前,评估患者口腔内情况,常规清洁需要修复的患齿,予以隔湿、干燥,龋齿者预先去龋,牙本质过敏者予以脱敏治疗。预防性扩展楔状缺损,适度磨除表面,完成洞型制备,以去除继发腐质,增加黏结面积,保证固位。取光固化复合树脂,对患齿楔状缺损部位进行填充,洞较深者可先以氢氧化钙垫底。填充采用分层固化的方法,考虑树脂固化收缩的特性,填充时要适度超充,再进行修整、打磨和抛光(注意调整咬合),以保证修复完全。治疗完成后,嘱患者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刷牙,定期随访。

试验组以排龈线联合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治疗。患者治疗期一般准备同对照组一致。患齿隔湿、干燥(龈沟以气水枪彻底清除唾液和血液)后,取宽度与龈沟相当的排龈线,起始端置于患齿近中或远中邻面,围绕患齿一周。取专用排龈工具,与水平方向呈45°压紧排龈线沿齿壁慢慢下滑,小心压入龈沟内(排龈线放置时间5~10 min),一次效果不理想者可重复操作,直至获得理想效果,完成排龈。期间注意避免损伤上皮组织附着龈和结合组织附着龈。排龈完成后,常规以光固化复合树脂对楔状缺损进行修复,具体修复方法同对照组一致,湿润状态下去除排龈线即可。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随访2个月~2年,观察患者修复体固位情况,记录两组修复体边缘不密合、脱落、悬突及炎症发生数,统计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平均随访(12.3±0.7)个月,对照组治疗后平均随访(12.2±0.5)个月,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统计显示,试验组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发生率、脱落发生率及悬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炎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楔状缺损是口腔门诊最常见的非龋性疾病,因牙颈部硬体组织逐渐丧失形成的光滑斜面类似楔形而得名,人群发病率高,是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结构薄弱、不良刷牙、口腔酸蚀作用、牙体组织应力疲劳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5]。其中,不良刷牙是发生楔状缺损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长期用力横刷,数据统计超过80%的楔状缺损与此有关,横刷法对牙体组织的磨损量是旋转刷牙法的2倍以上[6],对牙颈部损害很大,因此,科学刷牙是减少和预防楔状缺损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出现的楔状缺损,组织缺损少且无牙本质过敏者,通常无须特别处理,仅通过科学刷牙、改善饮食、调节口腔pH值等预防进一步损害即可。而对于缺损较大者,目前临床多采用复合树脂进行填充修复,与其他牙体填充材料相比,复合树脂具有适应性广、操作方便、可塑性强、自然度高、耐磨性好、张强度适中等应用优势,应用效果理想[7]。但受牙颈部区应力集中、牙本质粘接不良、患者咀嚼习惯与咬合等因素影响,修复体填充后容易脱落,数据统计治疗2年后修复体保留率为70%~90%,4年后不足30%,需要患者反复不断地进行重新填充,因此,减少脱落、延长修复体有效保留时间成为治疗的关键[8]。

研究发现,唾液、血液、龈沟液等污染粘接界面,操作时处理不到位使窝洞干燥程度不足,修复粘接不牢,是引起脱落的重要原因[9]。同时,粘接不牢易造成修复材料与缺损区壁不密合,也可引起食物滞留、菌斑聚集、悬突等,造成牙龈局部破坏性炎症反应,从而造成牙体、牙周组织一系列问题,影响牙齿健康[10]。排龈是口腔治疗领域的重要操作技术,它根据牙龈沟特点使用排龈线和特定手法使游离龈水平或垂直方向移位,从而使牙龈沟空间变大。排龈线是经特殊处理的排龈专用材料,质地较柔软,不会对牙龈造成物理损伤,引起破损、出血症状,楔状缺损治疗前以此进行排龈的主要作用优势包括以下两点[11]:(1)排龈能充分暴露预备牙体的边缘,使洞壁更为清晰,从而为龈下窝洞制备提供良好的空间和视野,能提高缺损区腐质的清除效果,及时去除多余填充材料,对预防悬突和炎症具有积极作用;(2)排龈能减少血液和分泌液,防止液体污染粘接界面,从而能更好地保证术区的干燥度,可以提高修复粘接效果,保证填充材料与牙体密切结合,防止渗漏产生,有利于减少修复体脱落,延长保留时间。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复合树脂常规修复基础上联合排龈线进行楔状缺损治疗,随访期间内患齿边缘不密合、脱落、悬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与赵静等[12]的报道结论相近,表明楔状缺损修复治疗中应用排龈线可有效提高修复体固位效果,延长修复体保留时间,对减少悬突和炎症的发生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冶.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悬突与炎症的预防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6(24):7144-7145.

[2]闫雪冰,彭红,刘利,等.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1):70-73.

[3]李林光,江龙.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351-4352.

[4]刘玉凤,李玉增,沈银环,等.高频电刀结合排龈线修复老年人龈下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5,13(5):275-278.

[5]游跃华.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J].口腔医学,2014,34(4):285-287.

[6] Iwashita Y,Tanaka H.Pattern evolution of an edge-dislocation array in a lyotropic lamellar phase confined in a wedge-shaped cell: Defect formation, relaxation, and recombination[J].Physical review,E.Statistical,nonlinear,and soft matter physics,2014,77(4 Pt.1):041706-1-041706-14-0.

[7]沈国荣,李嵘,张晓颖,等.应用排龈线技术治疗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出现悬突和牙周组织炎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2):84-85.

[8]吴丽娜,王一霖,刘美瑜,等.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9(6):859-861.

[9] Moffatt-Jauregui C E,Robinson B,deMoya A V,et al.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elomerase immortalized 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 line[J].Journal of Periodontal Research,2013,48(6):713-721.

[10]樊海燕.排龈线对楔状缺损充填后脱落率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7.

[11]胡敏毅.排龈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疗效分析[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6(23):59-60.

[12]赵静,葛久禹.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雜志,2013,11(10):608-610.

(收稿日期:201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