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
将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称为世界上最爱旅行的画家一点也不为过,当同时代画家如好友梵高只限于游历欧洲时,他却独爱远方的异国风情。
出生于巴黎的保罗·高更两岁时就被父母带往秘鲁,并在那里生活了四年,这段难忘的童年记忆终生萦绕着高更,并驱使他在冥冥之中追寻着自己的热带天堂。在旅行至法国布列塔尼、丹麦哥本哈根和加勒比海上的马提尼岛后,1890年,高更下定决心,来到了南太平洋上的珍珠——大溪地。
初见大溪地
所有的欢乐——动物和人类,
自由生活的欢乐都属于我,
我已经逃离了虚假、传统、习以为常的一切,
我在进入真理,进入自然。
——保罗·高更
1891年4月,高更带着足够的资金前往大溪地。前三个月,高更一直生活在首都帕皮提,这里位于大溪地岛西岸,热闹的集市、多彩的艺术、活力四射的当地人,都显示着这里早已被欧洲文化所影响。
但高更所期待的是更加原始和野性的岛屿生活,他将自己的工作室——一间原始竹屋建在了距帕皮提四十五公里处的马泰亚,在这里,高更的灵感源源不断涌现,他的许多著名的描绘大溪地生活的作品都来自于这一时期。
也是在这里,高更开始阅读与大溪地有关的书籍,为这里奇妙的文化和宗教深深着迷。根据书中的记载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高更不仅绘画,还制作了许多木雕。
高更还在这里邂逅了自己的大溪地情人,女孩成了他的缪斯,不仅出现在他的许多画作中,还变成了现已被巴黎奥赛博物馆收藏的木雕作品。
两年后的1893年8月,由于缺少资金、身体欠佳,高更不得不离开大溪地返回法国。
重返大溪地
高更在巴黎的画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反而遭到评论家们的连连攻击。带着对巴黎艺术圈梦想的幻灭,1895年6月,高更终于永远逃离了欧洲。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他成了大溪地的子民,还在帕皮提东边的普纳奥亚建起了房子和工作室。
在大溪地生活的日子里,高更出售画作,并为当地一份抨击殖民政府的报纸工作,后来又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物。雕塑、木刻、绘画,他的创作灵感日趋旺盛,作品的复杂度也日益增加,尽管他的欣赏者已不再是巴黎那些先锋艺术爱好者们,而是变成了帕皮提的普通居民。
1897年,身体状况的恶化以及心爱女儿的离世让高更痛苦不已,同时,他还面临着无家可归和银行欠款。带着绝望,高更完成了他的杰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之后一度试图自杀。
停留马库塞斯
大溪地还不能满足高更,当他在帕皮提看到来自马库塞斯群岛的精美碗具后,他决定去那里体验更为原始的社会风貌。他来到希瓦瓦岛的阿图奥纳,发现那里也已经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天主教盛行,当地人还和中国商人做起了生意。
当高更终于建好新家,娶了妻子,雇了厨子和佣人,还养了一只猫和一只狗后,他开始进入了繁忙的创作阶段。“我觉得在马库塞斯,模特很容易就能找到,这在大溪地可越来越难了,再加上有新的乡野可以去探索,也就是说有新的、更为原始的主题,我能完成一些美丽的作品。我的想象力已经开始冷却,公众也对大溪地日益熟悉。世界真是太愚蠢了,只要有人展示一些含有糟糕的新元素的画作,大溪地就变得通俗易懂、魅力十足了。因为大溪地,我的布列塔尼作品現在成了玫瑰水;因为马库塞斯,大溪地也将变成古龙香水。”
在这段时间里,高更鲜少去表现马库塞斯的原始和失落,而是更爱去画风景、静物和人体。对大溪地和马库塞斯的了解,也让他的作品传递出更多深层次的讯息。
直到高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画画,他转而开始写作,不仅写了很多时政评论和游记,还在两个月时间里写完了一本自传。在他的自传《此前此后》中,他记述了自己对波利尼西亚生活的观察以及对文化绘画的观点和自己的人生哲学:“人的一生如此渺小,但仍有许多时间去完成伟大的事情,即琐碎的日常任务。”
最终,高更死于马库塞斯。直到现在,你还能在岛上拜访他的墓地,并有机会见到他的后人,因为他娶过三任大溪地妻子,他们至今仍生活在这里。
在我们那个小岛上,日子可以说比较平淡,我们离开文明社会非常遥远——你可以想象一下,就是到大溪地来一趟,在路上也要走四天,但我们过得很幸福。我们生活得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更不怀恨。唉,我亲爱的先生,有人认为劳动的幸福是句空话,对我来说可不是这样,我深深感到这句话的重要意义。我是个很幸福的人。
——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小贴士
保罗·高更(1848~1903)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 代表作品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黄色的基督》《游魂》《敬神节》等,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高更生于法国巴黎,他把绘画的本质看作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创造,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那种通过反复写生而直接获得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和大多数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他的探索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原始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他对南太平洋热带岛屿的风土人情极为痴迷。
英国作家毛姆曾以高更的经历为蓝本写过一部著名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其中虽对高更的生平与人格不尽真实,但也正是这部小说让高更出众的才华与过人的勇气得到了世人的关注,而高更的人生经历及其画作所体现出的对于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非常具有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