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姚玲玲
从北京超40℃的连续高温和暴雨天气,到北极冰雪融化和北极熊可能即将消失的文章刷爆朋友圈,2018年的这个夏天应该是我们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体会最深的一个夏天。连续的高温引起的大人儿童中暑感冒,暴雨阻断交通,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如果说公众以前谈“应对气候变化天气变暖”有些是在蹭热点,那么2018年可以算是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气候变化,什么是全球变暖。
关于“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是必须关注的重要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1994年3月21日生效,其最终目标是将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威胁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样的水平应当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得以实现,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保证粮食生产不受威胁,经济可持续发展。《巴黎协定》于2015年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并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显著低于2℃的水平,并努力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1.5℃以内;在不威胁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能力,促进气候恢复力和温室气体低排放的发展,使资金流动与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恢复力的发展相适应。公约行动者既包括缔约方国家政府、联合国机构、政府间组织、工商界和新闻媒体,当然也包括民间社会力量。
而作为公民社会代表的、数量众多的非政府组织(NGO)一直是气候变化领域的积极参与力量,兼具活动组织参与者、民意表达者、谈判推动者的身份,在培育公众环保意识、开展气候变化相关研究以及推动气候制度建设和决策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致力于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NGO也不仅包括环保NGO,还包括发展NGO和工商业NGO等,而环保NGO在气候变化行动中的作用尤为关键:开展气候传播,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推动公众参与,引导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变;研究气候变化,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关环保决策依据;进行社会监督,监督和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表达民间社会立场与声音,推动气候变化民间外交。
而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国性环保NGO——中华环保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自2005年地球日成立时起,就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使命。经过多年努力,联合会成为了联合国认可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观察员机构,同时与政府部门、国内其他环保NGO、国际组织、专家智库、媒体及私营部门等保持沟通与合作,在推动气候教育传播、绿色低碳社区建设、政府环境决策、企业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气候变化民间外交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2015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外景
为推动我国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的挑战,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支持下,联合会于2010-2011年实施了“北京市社区家庭节电节能促减排示范项目”。项目深入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节电宣传与辅导,旨在提高公众节约用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识。在2010年5月-9月项目执行期间,望京社区1万户家庭用电量平均每月下降了1度以上,二氧化碳减排约50吨。同时,与清华大学节能建筑研究中心合作,依托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办事处,在望京5个社区内选取1万户家庭(约3万人),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仪器监测两种方式调查家庭的实际用电情况,了解个人用电行为习惯及节能意识。项目形成了《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家庭用电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望京家庭用电报告》),并基于调研的实际,比较国内外家庭耗能节能情况,立足于北京市的生活用电现状,针对政府部门、企业、学术机构、民间组织及公众,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激励机制促进社区节电,减少碳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同时,自2014至今,联合会先后在联合国环境署及香港社区伙伴机构的资助与专业指导下,开展了致力于推动社区绿色低碳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社区深度培育项目。项目在对社区可持续消费现状的调研基础上,开展了面向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的系统性课程培训与实践操练,通过加强绿色社区骨干力量推动可持续消费方面的能力建设,来促进社区形成可持续的自组织与自我建设能力,提升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引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模式形成。
我国环保NGO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参与过程中,既要不断宣传中国民间力量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成绩,也要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认识到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行动紧密结合的重要性。联合会利用自身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观察员机构的身份,持续参与并关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各项活动,一方面将中国的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直接在国际上分享,传递我国民间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与声音,做好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民间外交;另一方面学习了解国际先进经验理念和成果进展,并将其优秀的环保活动设计理念融入到自身所开展的项目活动中。
联合会代表曾先后赴哥本哈根、坎昆、华沙与巴黎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了解气候变化谈判情况并参与举办中国角边会,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宣传中国最新环保政策并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队伍中来。其中,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华沙大会期间,联合会代表在中国角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在行动”主题边会上,发表了题为《民间组织携手合作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演讲;2014年第五届全球环境基金理事大会以及同期召开的第46届委员会和社会民间组织论坛 “女性及青年作为GEF的主要合作伙伴”专题会议上,联合会代表进行了题为《青年行动,减少碳足迹》的发言,就如何引导中国青少年践行低碳节能应对气候变化进行分享;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联合会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角边会,分享联合会“倡导绿色发展,推动低碳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2018年7月,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中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伙伴关系中的角色”研讨会上,联合会代表专门就推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3(SDG11):应对气候变化,分享了联合会作为中国环保NGO从深入社区到参与国际交流方面所做的努力。
联合会走进北京翠城福园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图为社区小朋友参加垃圾分类小游戏。
为推动政府、企业、民间社会组织、媒体等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多方合力,联合会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授权下,与国内多家媒体和气候变化领域的智库等展开合作,于2018年共同发起“联合国气候变化之旅——纪录片拍摄项目”,希望以纪录片形式生动展现联合国气候谈判历程,向国际社会讲述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增强公众对于气候变化议题的理解与认同,逐步搭建起应对气候变化的多方合作交流平台,引导全社会的低碳转向。纪录片将以主题系列片的形式拍摄制作,目前正在筹备赴德国波恩的拍摄。
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推动企业环保科技创新,加强行业引导和监督是联合会作为环保民间组织的又一重要角色。2017年,联合会与中国节能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共同主办以“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节能环保创新应用大赛,搭建中国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的优质社会化服务平台,发掘并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大赛经过四个月的海选、预赛、决赛,从来自全国700多个参赛项目中评选出了36个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成长潜力大的环保项目给予奖励,同时促成了包括科技研发、节能环保、环保基金等31个技术领先、潜力巨大的优质项目签约落户徐州,为地方集聚发展节能环保科技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透过联合会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环保NGO已经认识到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与政府、企业等多方社会力量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深入社区一线做环保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活动项目的设计与创新性推动,以及与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交流。但不可否认,中国环保NGO在气候变化科学知识掌握与专业化水准方面还有待加强,引导公众参与的活动手段与方法还需要不断创新完善,在国际场合的深度参与能力还需提升,这些既离不开环保NGO自身努力,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在资金、政策与专业技术指导等方面的继续支持。但可以确信的是,中国环保NGO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