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力千,吴远亮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江西 南昌330002)
江西省矿产资源一直在我国整体矿产资源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其中多金属更是江西省的优势矿产资源。目前来看,多金属矿产不仅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由于多金属矿产的应用较广,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1]。但在江西省多金属矿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发展水平以及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其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据调查表明,目前江西省矿种开发利用率仅为79.8%,仍有20.2%的矿种利用较少甚至未得到利用。由于多金属矿的不可再生性与有效性,以及技术与设备上的落后,目前大部分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损耗与浪费,这一现状在一些乡镇企业中尤为明显。在对多金属主矿进行开发过程中,由于对伴生矿的不够重视,导致对矿产资源的大规模浪费。并且,滥采乱挖现象同样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多金属矿产资源[2]。
在多金属矿资源在开采过后,由于企业产业链条较短,无法提高其经济收益。因此,为有效提高江西省多金属矿资源利用率,对江西省多金属矿区矿床地质勘查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研究。
江西地处中国东南部,北纬24°29′14″至30° 04′41″,东经113° 34′36″至118°28′ 58″之间,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长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同时盆地、谷地广泛分布,平原较少。在地质结构上,主要以锦江——信江为分解,后经过喜马拉雅运动、燕山以及印支多次改造,地势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构造带。江西省南部地区拥有大量的花岗岩侵入,且盆地中有白垩系至老第三系的红色碎屑岩层,伴有岩盐与石膏沉积。
江西省北部地区主要为以鄱阳湖为中新的断陷盆地,在盆地边缘有第四纪红土。这一地形分布也造成了江西省全省地势向北倾斜。在地貌上,江南丘陵成为江西省地势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东部、西部、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地带与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北部为鄱阳湖平原。鄱阳湖平原与两湖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为陷落低地,主要由河流泥沙堆积而成,面积约为20000m2,北狭南宽。红土与河流冲积物覆盖其表面,红土由于被切割其表面呈起伏波状。由于江西省多湖滨地区,并且孕育面积广阔的湖田洲地,湖泊分布密集,水网稠密。且丘陵地带多以红色砂页岩以及少部分千枚岩等较为松软的岩石,经长时间风化后,岩石呈低缓浑圆状,岩石堆积海拔一般为200m,但接近边缘山地部分的高丘地区一般海拔为300m~500m。而江西省地区相对高度,除南部较高平均海拔在一百米以上,其他大部分地区海拔为50m~80m。
在丘陵地区中,多带有盆地,其沿河多为带状延伸,江西省较大的盆地有赣州盆地与吉泰盆地。山地多在省境边缘地区,其主要的山地为西部与西北部的罗霄山脉、九岭山与幕阜山脉,东北部的怀玉山,南部的九连山、大庾岭等,山脉走向多为东北—西南,山脉控制着江西省盆地与水系发育,其山脉地质多为古老的花岗岩与变质岩系,这些山脉也成为江西省与其它各省的分水岭。
目前为止,江西省发现多金属矿种几十种,且多矿种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位。江西省多金属矿种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江西省多金属矿种资源
江西省各矿产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以矿化点、矿点与小型矿产为主,从主要多金属矿种来看,大中型多金属矿床分布较为集中,并且各具特色,这种分布十分有利于江西省大型矿产基地的建设。且江西省各多金属矿资源多伴有共生矿床,组分特别丰富,以金属矿产最为明显。目前江西省储量居全国储量前1位~5位的多金属矿产有16种,而在12种多金属矿种中存在伴生矿。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钽矿、铜矿、钨矿与铌矿中,例如在钨矿中常由稀土、钼、钽、铜、锡、铋、铍等多种矿产资源,在铜矿中的伴生矿有用组达到15种,银矿中常伴有锌、铝等,而金矿中常伴有铜矿等,多金属矿这一特点也为多金属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江西省矿产多金属矿床规模、矿产工业类型、矿产品质等级等都较为复杂,及时同一矿种的类型与种类也存在很大差异,由于伴生矿较多,使得多金属矿在开采过程有着很大难度。江西省多金属矿床其主要依附于白云石大理岩顶部及底部,其主要含矿岩性为硅化破碎蚀变岩。多金属矿内各金属矿种异常发育,主金属矿种覆盖大部分地区,伴生矿异常范围较小,同时山脉延伸地带发现多种金属矿种,这也为该地区多金属矿突破提供了可能性。根据江西省多金属矿床特征,多金属矿床勘查以北部为主,与剪切带成矿作用有关。
江西省多金属矿产不仅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一直在我国整体矿产资源中占据一定的优势,由于多金属矿产的应用较广,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在江西省多金属矿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发展水平以及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其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因此,对江西省多金属矿区矿床地质勘查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研究,帮助有效提高江西省多金属矿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