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雅丽
摘 要:负面信息报道是指与现行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自然灾害。在这个互联网发达、信息爆炸,人们正在由信息被动接受者向信息生产者角色转变的新时代,如何正确对待负面新闻,发挥其正面效应是研究重点,据此,从定义、正负面效应的判断标准、现状及措施四个方面对负面新闻事实进行阐述,厘清负面事件报道的重要性,转换意识,站稳角度,通过正确宣传达到正面效果。
关键词:负面信息报道;正面效应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0.065
从1949年1980年,中国提倡的新闻报道准则是“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对于负面信息的报道则多处受限,媒体报道内容受特定环境所限,内容较单一。几乎没有负面信息报道。改革开放之后,思想得到解放,报道内容逐渐多样化,负面事件的相关报道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负面信息怎样报道来引导正确舆论导向方面,学者们进行了相关研究。孙旭培在《新闻学新论》中提出了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主张多种意见的同时报道,尤其是对立意见。新闻信息报道亦如此,正面信息得以报道的同时,加强负面信息的报道。这一原则在当时并没有完全受到重视。但是在当今这个社会与文化格局多元化的今天,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个信息爆炸、谣言四起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者应该如何做到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相结合、加强负面报道的正面效应等已刻不容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 负面信息报道
在阐释负面信息报道之前,我们应先解释一下新闻的含义,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目前我国新闻界公认的说法。简言之,新闻信息应具有真实性、及时性。一则信息想要成为新闻,必须经过“新闻守门人”的选择,借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符号载体加以传播,为受众所知晓。
新聞有正面与负面事件报道之说,所谓正面事件报道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定,主要报道社会的光明面,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与引导性。例如国家取得的成就、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方面的报道均在其列。负面事件报道与正面事件报道相反,从新闻学的角度讲,是指那些与现行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自然灾害,进一步讲是对社会上的负面信息进行相关事实报道,它主要包括官员腐败与政治丑闻、社会危机事件、社会批评信息、黄色信息及自然灾害等五个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政策的开放,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政府如果没有及时对负面事件做出正确报道,受众极大可能收到对事件扭曲报道之后的非官方消息,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由此看来,互联网的兴起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受众接收到的信息良莠不齐,对负面信息的引导与监控成了政府亟需解决的难题。
2 判断负面事件正负面效应的唯一标准
事实本身的好与坏与该事件报道结果的好坏没有必然联系,正面消息报道带来的结果不一定好,同理负面信息报道带来的结果也不一定差。负面事件正负面效应判断的唯一标准在于其报道导向和报道角度,凡是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相关进行正确导向报道的新闻即正面效应报道;凡是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负面事件并进行错误导向报道的新闻即负面效应报道。2011年“7·23”发生了动车在温州追尾的恶性事故,许多地方媒体都及时发出了对相关问题的质疑和批评的声音,社会反响很好,很热烈,可以说直接推动了有关方面对问题的重视,也让铁道部清醒了许多。这些质疑和批评就绝不是负面报道,而是正面报道,是通过报道负面现象而做的正面报道。所以,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考虑到新闻传播者本身报道的角度,只要是从维护党和人民的立场出发,这种新闻事实就应该加以发表,这一点也是人民知情权的重要体现。生活中我们可能听到过关于某记者报道政府丑闻而被迫离职或进监狱的消息,首先,消息的真实性有待考究,纵使事件真实存在,我们也应想想是不是该记者报道的角度出了问题,可能他的那篇报道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对于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公众身心健康的新闻,例如黄色、暴力等新闻事件中给予错误导向指引的负面事件我们应坚决抵制,切勿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大肆报道,一味地追求新鲜、刺激、新奇的未经事实证明的事件,这种负面效应新闻事件的报道既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会带来巨大伤害。
3 负面事件报道的现状
3.1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负面事件报道角度不一
当今的中国新闻事业日益开放,传媒市场化、通讯数字化、信息公开化的今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从信息的传播主体和传播渠道均产生巨大转变,自媒体盛行,相较于以前的新闻行业,报社编辑作为“新闻把关人”,播出的新闻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查的,导向性指向明显。而现今因为网络的发展,新闻数量激增,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不够,相关政策制定得并不完善,加之政府对于负面事件的报道采取逃避、遮掩的态度,这给为了利益而进行不实报道的商家乃至个人有了可乘之机。负面事件的不实报道如果未经阻止,会像蝴蝶效应一般对社会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3.2 负面效应事件主要集中在怪、新、奇,进行事实上的夸大
追求好奇心理、求异心理、刺激心理是正常人群普遍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故、杀人、车祸”等负面事件做相应报道无可厚非,但是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对新闻事实进行夸张性报道,新闻用词不够客观,以偏概全,过分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颠倒了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位置,不仅偏移了媒体的导向、定位,也降低了媒体的格调、品位,更恶劣的是这种基于利益的取舍标准鼓励了新闻报料人员对负面事件不实报道的热情和积极性。如此恶性循环不仅损害了民众接收新闻事实的权利,对社会稳定和公民身心健康也带来极大不良影响。
4 负面事件报道的正确导向
新闻事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作为政府官员及新闻传播者如何正确对待它,如何将新闻事实与报道的社会效果相结合,理性把握报道导向,选准负面事件报道角度,使之具有正面宣传效果,从根本上维护党和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变得尤为重要。
4.1 转变观念,坚持负面事件报道的正面宣传
我国从新闻事业伊始直至现在,坚持的方针仍是以正面宣传为主,强调弘扬主旋律与报道正面人物,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新闻业正跟着时代脚步与时俱进,报道内容自由度与真实性有了极大提高,但是在新闻机构内部尤其是党报机关,负面事件的报道就像一颗地雷不敢触碰,避免报道负面事件出发点是好的,怕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殊不知事实靠躲、藏、压就能避免不被公众知晓了吗?现今信息传播更加迅速的今天,人们知晓信息仅在弹指之间。新闻传播者要想赢得公众的信任,必须转变新闻观念,第一时间报道负面事件,承担起引导舆论正确导向的作用,减轻公众的猜忌与担忧,但是报道负面事件要有度,并不是所有负面事件均要报道,应该报道那些具有正面效应的负面事件。对于与受众切身利益、生命安全相关的事官方应从维护公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角度第一时间做出回应,体现政府的积极作为,把握正确导向,强化负面事件的正面效应。2017年湖南发生了特大暴雨洪灾,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湖南各大新闻报社均前往现场进行报道,为观众提供第一时间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谣言的传播,让受众对湖南洪灾及其所带来的灾害有了清楚的认识,既稳定了人们的恐慌情绪,又对动员全民抗击洪水起了积极作用,政府的积极作为与相关英雄事迹的报道既提升了政府的形象又弘扬了社会主旋律,可谓一举多得。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正式实施,不论什么性质的新闻,都应按此条例及时发布,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赢得舆论主动权。所以无论是正面事件还是负面事件我们均应给与报道,只是在報到时我们要有所侧重,坚持以正面事件报道为主,积极报道具有正面效应的负面事件,并加强对负面效应事件的监管力度,为社会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4.2 挖掘报道深度
对于新闻事件报道,我们应该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挖掘,在报道该事件之前,明晰该事件的性质,然后选准角度,由点及面多角度的全面分析,深究事实背后的原因,让受众了解的更透彻,负面事件报道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会伤及自身,造成相反结果。负面事件报道极易产生的一个毛病是就事论事,缺乏深度,报道角度不明,不分不析,不评不论,不发掘负面事件的深度蕴含,拿过来就报道,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鉴于此,我们应坚持正确导向,对负面事件审慎分析,挖掘内在本质,发现其负面中蕴含的积极内容,然后作出取舍,该压则压,该报则报,报则报出深度,报出深意,报出有益的启示与警示。
4.3 重视新闻报道的整体平衡
在新闻报道中既要加强正面事件的报道,也要强调负面事件的正面报道。如果媒体仅报道正面事件,会增加人们的审美疲劳,人们的危机意识感减弱,而且随着人们知识素养的不断提高,此种做法会增加受众的不信任感。
在报道同一事件时,坚决反对仅从一个角度报道该事件,强调一面之词的“一边倒”新闻。对于同一事件,尤其是负面事件,报道角度的不同,新闻达到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之前准备不够,仅从一个角度来报道,就会偏离了事件本身,从而对受众造成误导。多角度挖掘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进行事件报道的不二法门。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守新闻报道的均衡原则,要从整个现实出发,决不漏报、瞒报重大新闻事件,也要注意各类报道议题和报道价值取向的适当平衡,从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严格遵守新闻报道准则,避免使某一方面的功能出现过度的膨胀。
4.4 强化自律,坚守道德底线
新闻工作者应该强化自己的职业操守,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有些新闻工作者只注重新闻猎奇性,一味地追求刺激、卖点与低级趣味,从而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新闻工作者大幅度报道那些车祸血腥场景,以自己掌握的证据要挟政府官员,这些都是道德操守缺失的表现,由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新闻他的可读性和可信度均大打折扣,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新闻传播者来说,我们应坚持党、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公正合理的报道新闻事件,还原新闻真实,强化负面事件的正面效应。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正式实施,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积极构建和平、安全、开放的网络空间。作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做一名合格的新闻事件记录者、监督者、旁观者,一位强有力的舆论引导者,正确导向坚守者。它是群众了解外界信息和新闻事实的重要渠道,它的报道威力不容小觑,新闻工作者应该将新闻事件报道与监管并驾齐驱,丰富报道多样性的同时,加强网络监管与新闻审核,最大限度的降低负面效应事件的传播数量,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党性原则,选准报道角度,从合适尺度切入深入挖掘新闻事件,正确引导舆论导向,转“危”为“机”,有利于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
[1]张威.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J].国际新闻界,1999,(01):4957.
[2]朱清河.美国负面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及其启示——以近年来普利策新闻奖评奖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06):164167.
[3]刘建明.负面报道的概念释疑[J].新闻与写作,2008,(0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