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凌
我与《作文周刊》是颇有缘分的。
1985年,我上初一,物质尚且不富裕,去小镇上学的时候还背着杂粮,麦面馍馍是无法尽情享用的。腹中空空,可奇怪的是,竟然有几个孩子从牙缝里省出二分钱一份的菜钱来合订《作文周刊》,其中就有我。那时,只有一种感觉,上面的文章远比课本上的有意思。
但合订的问题马上就来了,看完的报纸归谁,总不至于五马分尸般一人一块吧?万一被谁独吞了咋办?前思后想,我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小心眼,厚着脸皮说自己不嫌麻烦,可以保管报纸,若谁有需要,我保证立马取出来是平平展展的,还会双手奉上。
学期末那几天,我装作完全不记得自己保管报纸的事儿。终于挨到了放假,我拿出《作文周刊》用针线纳起来,而后重新开始,边读边在报纸上做着批注,有滋有味,却也有悄悄沾光的内疚。
一开学,满心愧疚的我买了两袋瓜子分给她们说,我保管的报纸在假期被外地来的表姐拿走了。实际上,是我无法将装订在一起且批注得密密麻麻的报纸给她们看。
后来,我独自订了一份,付出的代价是吃了很久很久的干辣椒面。就是每周悄悄地从家里舀着辣椒面,跟盐一拌,用纸包裹着,拿馍馍蘸着吃。
这是三十多年前我初中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每每别人慨叹自己荒废了时间,我就庆幸,因为遇见了《作文周刊》,我连时间的边角料都用得扎扎实实。贫穷岁月里的一份报纸,饱满了饥荒年月,也让我对写作萌生了极大的兴趣,最后,竟发展到喜欢上阅读与写作。
二十四年前,我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借助自己写作上的优势,我开始指导学生们写作并寻找适合刊发习作的报刊,《作文周刊》立马从我脑海中冒了出来。就这样,我开始帮学生们投稿,令人欣慰的是,采用的稿件越来越多。感谢《作文周刊》,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了我的学生们稚嫩的文笔,给了他们极大的自信,让他们扬起了文学的风帆!
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学生们是从《作文周刊》这块根据地走出去的。而今,他们的习作被《读者》转载过,也多次刊发于《意林》,连续获得全国大赛的冠军,迄今为止,已在全国各种刊物上发表了八百多篇。我自己也在《作文周刊》《语文报》《作文指导报》《学习周报》等刊物上撰写了八十多个写作指导专版……
我的学生们在文学园圃里蓬蓬勃勃地成长,用文字表達着自己对生活及未来的憧憬,这真的得感谢《作文周刊》。
曾经,《作文周刊》是舵,引领我学会阅读与写作;而今,《作文周刊》是船,载着我的一届又一届学生驶向美好的彼岸。
我与《作文周刊》,怎能不缘深情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