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保险,而养老保险又是社会保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养老保险能够给退休人群带来最基本的保障。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由商业保险公司面向所有纳税人发行的一种养老保险产品,政府会为该产品提供税收上的福利政策。自2018年5月1日起,该政策在福建省、上海市以及苏州的部分地区开始试行,吸引了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的关注。
【关键词】个税递延 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一、什么是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也称“税延养老”,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种养老保险,公众投保该产品的保费支出,可以在税前进行扣除,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中的资金在积累的阶段暂时无需缴纳个税,直到领取时再征收个税。可以看出,“税延养老”是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从我国201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超过60岁的人口数量已逾两亿,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形势十分严峻。“税延养老”在税收方面具备很大的优惠政策,该养老保险产品具备着占用个人所得税金额的时间价值以及到老年时可以上缴较少的个税等特点,受到了广大社会公众的青睐。延迟缴纳个税可以减轻年轻人群的纳税负担,延缓到退休时再按规定缴纳,有利于提升纳税人购买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二、实行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带来的效益
(一)对社会公众的效益
“税延养老”不仅可以减轻工作时期的纳税负担,也可以使退休后的老年生活税负更轻。假设小张每个月的税前工资是9千元,扣除税前需要列支的费用2千元,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来看,去除掉3500元的起征额后所对应的税率是20%,再去除掉555元的速算扣除数,故小张每个月应上缴个税金额为:
(9000-2000-3500)×20%-555=145
关于实施“税延养老”的规定中指出,税前扣缴限额是该人本月工资数额的6%和1000元较小的数字。倘若小张购买了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他该月工资为9000元,所以他的扣缴限额为每个月540元(9000×6%=540<1000)。假如小张每个月投保540元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则小张每个月需要上缴的个税金额为:
(9000-2000-3500-540)×20%-555=37
这样每个月比之前少上缴了108元,可以看出“税延养老”大大减轻了工作时期的纳税负担。因为退休金往往低于工作薪金,再除去通货膨胀等条件的影响,更加减轻了老年人的税负。
综上所述,对每个纳税人来讲,购买其他商业保险的支出要在上缴个税之后扣除,而“税延养老”产品的保费支出在交税前就被扣除掉了,大幅度地减轻了工作群体的纳税压力,递延的个税将会在他们退休之后依照那个时候的收入状况以及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进行扣缴。从购买“税延养老”产品的各企业来看,能够降低一定比例企业年金的支出,减少的支出可以用来为员工发放福利,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向好发展。
(二)对国家的效益
从短期层面来说,我国试行“税延养老”肯定会降低财政收入,但是发行该产品的商业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会逐渐上升,商业保险公司交纳企业所得税金额也会上涨,所以试行“税延养老”能够使商业保险公司新增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填补个人所得税金额下降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减少。也就是说,虽然国家的个税收入有小幅降低,但能够大大减小未来的养老保险成本,这不但大力推动了“税延养老”产品的发展,也弥补了基本养老的缺口,对我国社保体系建设与社会发展均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精算可以得出,通过购买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如果本期递延缴纳个税100元,可以获得2000元的保费收入。所以,我国实行“税延养老”政策,不仅可以减轻养老的财政负担,而且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也大有裨益,是我国加大建设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关键一步。
(三)对我国保险业的效益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实行首先会对我国的保险行业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寿险业影响重大。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商业养老保险发挥的作用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税延养老”政策可以提升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三支柱的发展水平,起到了补短板的关键作用。如果我国政府可以做到使用税收激励的方式来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快速发展,这将使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真正起到为人民提供更好保障的作用。根据保险精算师的计算,“税延养老”政策的试行将会每年给上海、福建等试点省市增加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保费收入。若今后该政策推行至全国,这将对商业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贡献巨大,由于养老保险是在工作人员退休以后进行的保障行为,所以商业保险公司可利用该笔保费收入进行长期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可以用来对公司的进一步建设,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长远发展。
此外,“税延养老”政策的试行也体现出了国家政策对保险行业前景的看好,所以这样做也提升了国内外的投资者对中国保险业发展前景的看好,可以促使大量资金流入保险行业,有利于促进养老保险产业的发展,比如修建敬老院、成立老年大学等。
三、如何进一步发展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一)增加试点数量的筹建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政府在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理论层面一直进行着研究,可是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在实际运用上同保险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直到2018年5月1日,“税延养老”政策才开始在我国的上海市、福建省和苏州工业园等地开始试运行。从全国的范围来看,仅仅有三个“税延养老”的试点还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满足广大社会公众的养老需求。政府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配套规划,进一步筹建“税延养老”试点以应对市场需求,当然在保证好试点数量的同时要更好地保证好质量,务必要处理好我国现阶段的养老难题,使广大老年人群体过上有保障的晚年生活。
(二)加大力度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有史以来还从未实行过“税延养老”政策,加之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在费率的厘定、递延期限以及保费收入的投资管理上都面临着很复杂的问题,对既精通税务又精通保险精算知识的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巨大,然而我国目前正是缺少这样的人才,所以我国各商业保险公司要紧密联合相关专业高等院校以及财政局,增加对这方面人才的教育支出,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中,更好地推进“税延养老”政策在全国范围的实施。
(三)积极宣传“税延养老”政策
目前我国的社会公众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总是担心受骗,所以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保险公司要积极地宣传“税延养老”政策,明确该产品在税收上的优惠政策,鼓励每个年轻人尽早地安排好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使得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完善“税延养老”政策细则
我國在制定“税延养老”政策细则时要把《税法》与《保险法》相结合,要在财政局、银保监会以及税务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商定的情况下完善该细则。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加入有关于“税延养老”政策优惠的详尽规则,特别是税优比率的确定,也就是说,要设定好不同收入的纳税人投保“税延养老”产品的限额,目的是遏制收入高的人群逃避纳税,以促进社会公平。
(五)增强“税延养老”政策的合理性与针对性
落实好每个纳税人可以享受到的个税递延养老产品的缴费额度是“税延养老”政策的关键所在。所以,政府可以为较低收入者提供一定的补贴,或对其适当地降低费率。此外,政府可以采取定额限制与比率限制相结合的做法,以限制个税递延的额度,保证投保人工作时与退休以后的生活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使广大纳税人积极参保。
作者简介:薛雨萌(1995-),男,汉族,天津人,就读于天津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