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峰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耦合互动模型,以北京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选取2005-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研究三个子系统协同发展的耦合强度与协调等级,并分析其时序演变规律和协同发展类型,主要研究结论为北京“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系统”存在显著的协同发展关系。当前,北京三个子系统之间耦合交互作用显著,各子系统均处于较高发展水平且协同一致,系统实现了优质协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流通业 旅游业 耦合协调度
引言与文献概述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战略转型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是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80%。同时,我国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2%,而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为48.5%、44.8%,中西部城市发育明显不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早期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发达国家完成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其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的作用日益突出(许学强,1997)。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时期,城镇化现象已经难以用“工业决定论”来解释(Shen,2006)。服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现代城市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促进城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曹广忠、刘涛,2010)。
流通业与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城镇化的提升而发展,并在促进城镇化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黄国雄,2003)和先导产业,是城镇功能重要组成要素,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社会发展。流通业具有高强度的就业吸纳能力,是就业增长的有效产业因素(王晓东、谢莉娟,2010),具有高度产业关联性,能够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产城融合发展等(郑勇军,2014)。在深化城镇化发展阶段,流通业能够增强城市经济功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带动相关产业与地区协同发展(邓阳,2016)。同时,流通业发展过程也构成了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谢朝斌,1995)。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关联性强,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互动关系(生延超、钟志平,2009),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会加快城镇化发展,反之则会迟滞城镇化发展(钟家雨等,2014)。通过城市公共产品旅游化与城市旅游目的地特色建设等进行城市旅游的开发与整合,可以实现城市转型升级(林峰,2013);城镇化和旅游经济都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王坤等,2016)。
流通业与旅游业都是北京的战略性产业,是北京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带动作用与就业吸纳能力强,可以有效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产城融合发展等问题。同时,流通业和旅游业作为城镇功能的重要构成要素,对新型城镇化的规模、质量与功能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主要是两系统间协同发展,尚未有研究从系统视角研究三者之间协同发展问题。流通业与旅游业都是北京的战略性产业和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带动作用与就业吸纳能力强,可以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同时,流通业和旅游业作为城镇功能的重要构成要素,对北京新型城镇化的规模、质量与功能等都有重大影响。本文拟从系统耦合互动的视角,研究北京“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系统”协同发展的时序变化特征。
“新型城鎮化、流通业与旅游业系统”耦合互动模型
基于协同学观点,子系统之间的耦合互动作用决定了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的变化趋势,而对耦合作用强度的度量正是耦合度,同时引入耦合协调度概念,用以反映系统整体功能及其综合协调水平,即协调等级。从社会经济系统的角度来看,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耦合互动协同发展。本文将建立“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系统”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衡量子系统间的耦合强度与整个系统的协调等级。
(一)构建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主要涵盖人口、空间、经济、社会等(康慕谊,1997;陈冲,2017),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指标,确定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统筹5个一级指标,并下设12个二级指标(序参量),其中土地城镇化率指建成区面积与城区面积之比,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系数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之比,该比值越大表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越高。结合流通业评价相关研究(熊曦等,2015;邓阳,2016),设定流通业评价体系包括流通业效率、流通业规模和流通业潜力3个一级指标,并下设4个二级指标。结合旅游业评价相关研究(周蕾、王冲,2017;生延超、钟志平,2009),设定旅游业评价体系包括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2个一级指标,并下设6个二级指标。
(二)耦合度模型
其中,C表示系统的耦合度,U1、U2及U3分别表示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的综合序参量,k为调节系数,这里取k=3。耦合度的取值范围为[ 0,1],当U1=U2=U3时C=1,这时系统达到最优耦合状态。耦合度越大,表明子系统之间的作用强度越大,反之耦合度越小,表明子系统之间的作用强度越小。当C=0时,子系统间处于无关联状态且无序发展。借助模糊数学思想结合相关文献(张勇等,2013;王毅等,2015),构建耦合强度划分标准(见表2)。
(三)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是对子系统间耦合状态的描述和度量,但它不能全面反映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引入耦合协调度,它是对系统协调状态的描述和度量。耦合协调度模型如下:
式(4)中,D表示系统的耦合协调度,T表示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式(5)中α、β、γ为待定系数,且α+β+γ=1,分别表示U1、U2、U3的权重。由于新型城镇化、流通业、旅游业在协同发展中的作用与重要程度不同,需赋予不同的权重,方法包括主观赋权、德尔菲法、熵值法等。耦合协调度的取值范围为[ 0,1],耦合协调度越大,表明子系统间综合协调水平越高。当D=1时,子系统间完全协调,反之耦合协调度越小,表明子系统间综合协调水平越低;当D=0时,子系统间完全不协调,系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结合相关文献(钱丽,2012;李江苏,2014),构建协调等级划分标准(见表2)。
“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系统”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权重确定
本文选取2005-2015年北京“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耦合强度和协调等级进行分析。其中,每个子系统的样本数m=11,指标数n分别为12、4和6。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北京统计年鉴。
借鉴张勇等(2013)的做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Mj选择子系统第j个指标11个样本的最大值。根据熵值法,使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到指标权重(见表1)。
(二)北京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发展水平时序分析
根据式(1)得到北京2005-2015年的新型城镇化、流通业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指数(见表3)。根据式(5)得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T,其中α、β、γ的取值,采用熵值法得到α=0.1,β=0.3,γ=0.6。
根据表3和图1可知:第一,从数值上看,2015年北京旅游业、城镇化与流通业发展水平都进入高水平发展阶段,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较高;第二,从变化趋势来看,2005-2015年间北京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其中旅游业年均增长率为18.72%,年均增幅最大,流通业与城镇化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39%和6.35%,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4.07%;第三,以2009年为分界点,三个子系统均表现出由缓慢增加转变为快速增长。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城市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为北京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机遇,城市交通、基础及城市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确立了旅游业作为首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经历了快速崛起期之后进入了转型与高速发展期,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成熟,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它如营商环境的改善以及支付结算等,都极大地促进了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北京逐步明确城市功能定位,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了包括旅游业、流通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稳步提升,持续推动城镇化稳步发展。但是,北京城镇化也存在着严重的“大城市病”,人口规模过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功能过于集中、公共服务不均、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2009年后,北京城镇化发展重点逐步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更加注重治理“大城市病”,优化城市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塑造宜居环境、提升内涵品质等,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
(三)耦合强度与协调等级时序演变
根据式(3)和式(4)得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见表3和图1)。
关于耦合度:第一,其数值处于0.77~1.00之间,整体水平较高,表明2005年之前北京已经度过早期的颉颃阶段和磨合阶段,2005年实现良性耦合,2006-2015年处于高度耦合阶段;第二,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之间的交互作用越来越大,耦合度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2006年达到了拐点实现质的跨越,从良性耦合阶段进入并长期处于高度耦合阶段;第三,2009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北京旅游业发展水平出现短暂停滞,但是城镇化与流通业仍然稳步提升,引起系统耦合度出现小幅下降。
关于协调度:第一,其数值处于0.44-0.98之间,增长幅度较大。2005-2006年系统协调等级较低,处于濒临失调阶段,经过近10年发展与调整,至2014年系统协调等级大幅提高至优质协调阶段。第二,协调度稳步增大,系统综合协调水平越来越高。2007年调整到勉强协调阶段,2010-2013年由初级协调进入中级协调继而良性协调,2014年之后达到优质协调。
(四)耦合协同发展类型分析
通过比较U1、U2、U3,划分“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系统”协同发展类型。根据表3,2005-2010年、2012年、2014年,有U3 < U2 < U1,属于流通、旅游均滞后型,说明流通业、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的贡献小于城镇化对流通业、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应该大力推进旅游业、流通业发展,以提升系统协调等级;2011年有U3 < U2 = U1,属于旅游滞后、流通同步型;2013年有U3 < U1 < U2,属于旅游滞后、流通超前型,说明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了流通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有U2 < U1 < U3,属于旅游超前、流通滞后型,说明北京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实现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大多数年份北京城镇化水平高于同期流通业和旅游业水平,新型城镇化促进了流通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结论
北京“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系统”存在显著的协同发展关系。2005-2015年间,系统基本处于高度耦合阶段,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之间交互作用显著;2005-2010年系统协调等级较低,从2011年开始进入中级协调阶段,之后不断提升至良性协调和优质协调。当前,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产业疏解效果明显,随着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明确,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包括流通业和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增强,新型城镇化水平及质量不断提升。北京新型城镇化、流通业与旅游业均发展到较高水平且协同一致,系统实现了优质协调。
参考文献:
1.Shen J.F.Understanding Dual-Track Urbanization in Post-Reform Chin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Analysis[J].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2006,12(6)
2.曹广忠,刘涛.中国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演变与过程模型[J].中国软科学,2010(9)
3.陈冲,何梦醒.甘肃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7(1)
4.邓阳.北京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4)
5.郭显光.熵值法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财贸研究,1994(6)
6.黄国雄.论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J].市场营销导刊,2003(2)
7.康慕谊.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M].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
8.李江苏,王晓蕊,苗长虹等.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质量协调度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10)
9.林峰等.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10.錢丽,陈忠卫,肖仁桥.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
11.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8)
12.王坤,黄震方,余凤龙等.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J].旅游学刊,2016,31(5)
13.王晓东,谢莉娟.论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基于中部地区流通业对就业吸纳的贡献分析[J].财贸经济,2010(2)
14.王毅,丁正山,余茂军等.基于耦合模型的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关系量化分析——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1)
15.谢朝斌.工业化过程与现代商品流通[M].东方出版社,1995
16.熊曦,柳思维,张闻等.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8)
17.许学强.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8.易武英,苏维词.典型喀斯特城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评价——以贵阳市为例[J].中国岩溶,2012,31(4)
19.张勇,蒲勇健,陈立泰.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基于系统耦合互动的观点[J].中国工业经济,2013(6)
20.郑勇军,肖亮,牛言瑜等.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3)
21.钟家雨,柳思维,熊曦.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2)
22.周蕾,王冲.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