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鲍晓宁 范玉陶
内容摘要: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农村经济建设在现在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则是重要的发展突破口。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建立城乡之间的双向流通机制,包括金融资源、技术和人才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是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键,双向流通机制的建立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础。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商贸流通 农村经济 增长要素
我国自提出城乡一体化战略规划以来,城乡经济协同推进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人口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农村劳动力开始大幅度缩减,出现了人口净流出的局面,农村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已经到了不得不大力解决的地步。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可供研究的范围广泛,实践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解决思路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寻找能够快速有效开拓农村市场的产业或行业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具备这项功能的产业或行业通常要求具备小而分散、产业链条长、互联网化程度高以及对行业准入要求低的特点,因为只有具备这些特点才能在并不发达完善的农村市场得到发展的空间,而且还能同城镇地区实现互动,这一点商贸流通业恰好具备。目前,关于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业发展及农村经济之间存在的一系列逻辑关系尚未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从更加深入的角度看待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还比较缺乏,为此本文将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与要求,对上述关系进行剖析,对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
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农村经济
城乡一体化是最终目标。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乡之间的互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代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有研究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乡差距日渐缩小、城乡融合渐趋一体之势已不可阻(薛晴、霍有光,2010)。就我国而言,城乡一体化对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张平,2017)。城乡一体化是最终的发展目标,这是针对某一个阶段而言的,同时也是一个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城乡一体化是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开始,由中央针对我国工农城乡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而逐步提出的,是国家对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支持下,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所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但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理性面对,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化解。
农村经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组成部分。国内一直在讨论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也一直未能有效彻底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以至于提出了所谓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希望借助城镇化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对此需要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能够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包括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人员流动、资金和技术的流动机制建立等,即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也为城镇建设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但是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途径,但不能成为唯一的途径,不能通过简单的“农转非”、户籍变更等手段来实现所谓的城镇化。在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不乏地方政府大搞形式主义的现象,脱离经济建设大搞所谓的城镇化建设,促使大量农民转移为城镇居民,但并未有效解决就业、收入、社会福利等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地区大量土地撂荒、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不断出现。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最核心的还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实现公平发展、平等发展的根本基础,脱离这个根本基础就无从谈起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又回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根本性论断上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甚至是核心组成部分,这是基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情况作出的判断。
商贸流通业可以有效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为推动我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农村商贸流通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初级形式、高级形式都能够在农村地区寻找到合适的发展机遇,对应合理的发展阶段,这一点是其他行业或产业难以比拟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农产品从农村地区流通至城镇地区,依赖于我国城乡之间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信息技术的改善,这是一种单向的商贸流通形式;而高级形式就是城乡之间能够实现互相流通,沟通距离缩短、运输时间缩短、供应链管理的长度增加,人才、资金、技术的配置更加合理,这一点已经在逐步实现。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领域在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反而呈现出爆发式发展的情形,众多创业人士指出以增加消费便利性为宗旨的商贸流通业正迎来发展的“春天”,而最需要增加消费便利性的地区就是农村地区。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对消费的多样化需求逐渐增加,但受制于各种不利因素的束缚,农村地区的居民无法享受到优质的资源和服务,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得不到开发,也就限制了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发展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双向流动机制构建是保障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础
(一)双向流动机制
在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问题上,首先需要认识一点即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城镇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二者是互相促进、协同推进的关系。脱离城乡一体化背景谈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问题就显得缺乏基础,不能够寻找最有利于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因此,加强城乡之间的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是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有研究指出,在城乡一体化成为改革重点的阶段,双向城乡一体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设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发展目标,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和举措(罗来军、罗雨泽、罗涛,2014)。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的实现依赖增长要素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同样适用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资金、技术和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建立是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首要内容,任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三类要素的投入,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同样如此。
(二)资金、技术和人才
1.推动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较为薄弱,金融可获得性不足,不利于商贸流通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加强农村金融发展能够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在绝对数量上得到快速发展,相较于以前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85家,到2014年增长到665家,如表1、表2所示。2014年末,全国发起设立129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233家,贷款公司1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9家,从业人员11万人。年末数据显示,吸收各类资本893亿元,存款余额5826亿元,各类贷款余额4896亿元,其中农户贷款213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12亿元,二者占比超过92%,构成贷款的主要部分。
从上述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是,从涉及农业生产贷款方面看,各类金融机构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涉农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限制性因素较多,融资价格贵是其重要特征。据不完全统计,一般性涉农贷款利息都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超过50%的比例,有的甚至上浮100%,且对征信措施要求严格。这就意味着农村金融机构大量设置,但并非就一定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就是说不一定就大幅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问题。因此,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一方面是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大量设置,以提高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户贷款和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为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因此具有深远意义。
2.加速农村地区技术推广步伐。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共识,而我国农村地区科学技术的落后是严重阻碍其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我国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相比,无论是既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是科研方面的投入情況,都存在巨大差距,短时期内无法缩小。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科研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对涉农的科技型企业在政策、金融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2000-2006年我国非公部门农业科研投资总量由7.7亿元增长到35亿元,其中企业自身投资年均增长27.7%,政府对企业投资年均增长为19.7%,表3中统计了两部门科研投入情况数据,表4统计了我国部分重点城市研发投入强度。
加速农村地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但是可以从若干个方面进行推进,包括信息技术建设、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新、种植技术的更新、农民文化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其中,信息技术建设方面已经有所成效,农村地区与外部地区的联系日渐紧密,尤其是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让农村市场得到极大程度的开发,促使一大批优质的农产品能够流通到其他区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研究指出,电子商务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高端形式,是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友好的风向标(杨守德、赵德海,2015)。因此,农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不失为一种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良好途径。此外,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始终不能停滞,对农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应当始终推进,这样才能够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科技环境。
3.促进城乡之间人才自由流动。人才资源的流动是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人才流动一方面是发挥了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作用,确保人才资源在合理的区域内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人才的自由流动发现市场空间,挖掘市场发展规律。现阶段,我国人才流动机制建设较为缺乏,包括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等在内的多种因素对人才的自由流动造成了束缚,导致经济发达地区人才过量集中,一方面是挤占大量城市资源,另一方面是造成极大的人才浪费,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却无法留住人才,以推动自身经济发展。人才流动与人口流动具有相同特点,厉以宁(2010)在研究中国城乡一体化问题时曾经指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城乡一体化都是双向的,而迄今为止我国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则是单向的。也就是说,我国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单向流动是主要方式,即大量农村人口、农业产业向城镇地区转移,反之则极少存在。我国无论是人才流动还是人口流动,均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城镇地区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而农村地区甚至已经出现了人口短缺的现象。加强人才自由流动机制建设,要通过配套措施将城镇地区过剩的人才吸引到农村地区,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为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研究结论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是推进我国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措施,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农村经济建设在现在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是其核心组成部分,而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则是重要的发展突破口。通过建立城乡之间的双向流通机制,包括金融资源、技术和人才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是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本文从资金、技术和人才三个角度分析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方向,得出的基本结论为:第一,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一方面是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大量设置,以提高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户贷款和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第二,加速农村地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但是可以从若干个方面进行推进,包括信息技术建设、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新、种植技术的更新、农民文化水平的提升等。第三,加强人才自由流动机制建设,要通过配套措施将城镇地区过剩的人才吸引到农村地区,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为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钟万玲.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内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2.杨守德,赵德海.农村商贸流通业市场化发展阶段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0)
3.鲁锡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3)
4.薛晴,霍有光.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及其嬗变轨迹考察[J].经济地理,2010,30(11)
5.张平.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20)
6.罗来军,罗雨泽,罗涛.中国双向城乡一体化验证性研究——基于北京市怀柔区的调查数据[J].管理世界,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