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静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中队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采用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将治疗前后患者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性情绪,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心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R5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HBV病毒感染所导致而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肝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其心理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国乙肝的发病率较高,且大多数患者均具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1]。本文旨在研究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负性情绪以及社会支持。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感染科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病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肝组织活检确诊为慢性病毒性肝炎;(2)血清HBV-DNA>105copies/mL;排除标准:(1)排除其他肝炎所导致的重叠感染;(2)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质性病变;(3)排除自身免疫疾。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批准。男47例,女33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45.92±6.35)岁。
1.2 方法:(1)基础干预:尊重患者的隐私,乙肝患者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患有乙肝而产生恐惧与自卑的心理,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为患者保密,耐心的听病人的内心感受和需要,给予患者需要,减轻患者压力;(2)情绪干预: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具会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可通过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并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才去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可采用不同的称呼,以增加亲切感;当患者觉得自卑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听听音乐来缓解情绪,放松心情;指导患者可以通過倾诉等方式来发泄心中的压力,与医务人员交流,并开导患者;(3)认知干预:帮助患者认真的看待疾病,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4)家属干预:与患者的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家属是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的人,也是最了解患者的人,通过指导患者的家属传递给患者一些疾病的有关知识,可以使患者觉得不再那么孤独,也不会产生家属对自己不关心等自卑心理,患者会觉得家人没有对自己感到不满,不嫌弃自己,更好的接受治疗。治疗时间为四周,四周后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代表焦虑或者抑郁的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或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HAMA评分与HAMD评分的比较:患者治疗后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方式主要为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慢性乙型肝炎还可导致患者出现肝癌、肝硬化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是近年来人们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在慢性疾病中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慢性肝炎可能是导致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的主要因素[2]。
本研究结果表明,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经过心理干预后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有所好转,这可能与患者患有乙肝而产生的负性情绪以及自卑等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心理干预来开导患者并消除不良情绪。焦虑抑郁等不良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集体的免疫反应而促进乙肝的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乙肝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慢性乙肝具有明确的传染性的特点,对患者的工作以及婚姻等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慢性乙肝是一种慢性疾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需要群体的照顾,且病情越长,需要越迫切,如果得到及时的情感支持,对于缓解缓和的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并增强病人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维持身心的健康[3]。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负性情绪,且能够提高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以及总体社会支持,使患者树立起良好的心态,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辛月春。情志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河北中医,2014; 36(6): 920-920, 921.
郭俊慧,王高华。抑郁症缓解期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 42(4):222-225.
刘晓梅,吴树跃,陈春红,等。护理健康教育在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3):136-138.